近些年,隨著古裝劇的盛行,我們對古代的歷史知道的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宮廷劇的熱播,讓我們對皇宮裡的事情越來越了解。比如「父皇」這個詞語,我們經常看到。一般來說,這都是皇帝的子女對皇帝的稱呼。不過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皇帝的子女對皇帝的稱呼不僅僅是父皇這麼簡單。
秦始皇創建皇帝制度的時候有很多規定。皇帝的自稱、皇帝的權力、皇帝的大印等各種方面都有明確規定,不過對於皇帝子女對皇帝的稱呼並沒有特殊的規定。這就說明一件事,最初的時候皇帝的子女並不是叫皇帝父皇,那麼當時都叫什麼呢?
其實皇帝的子女叫皇帝和普通人家差不多,一般也都是爹或者爹爹。南宋的時候韋太后還經常和宋高宗說「你爹爹怎麼怎麼樣。」可見,當時的皇室子女叫皇帝就是爹爹。我們看《大明風華》的時候也能發現,朱棣的兒子叫朱棣也都是較爹,並沒有父皇之類的稱呼。當然,除了叫爹,有時候也叫父親,不過這是比較正式的場合。
既然有影視劇里說叫父皇,這就說明這個稱呼是有的,那麼父皇的稱呼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按《明史》:皇子封王者,於天子前自稱曰「第几子某王某」,稱天子曰「父皇陛下」《明史·禮十·進表箋儀》)。所以明代史料可確定皇子稱其父為「父皇」。明朝之前有沒有這個稱呼就不好說了。當然有時候也叫皇父,這兩個意思是一樣的。
除了父皇,還有就是清朝宮廷劇里的皇阿瑪。因為清朝是滿族人,阿瑪這個詞是滿語,就是父親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小說演義里說清朝皇室子女叫皇帝為皇阿瑪,其實事實上根本不是這樣。清朝的史書上都是記載叫的是「汗阿瑪」從沒有寫「皇阿瑪」。因為清朝是滿族人,滿族人稱呼他們首領為大汗,漢族人才稱為皇帝。作為清朝統治者的子女,他們肯定是按滿族的稱呼來。所以才叫汗阿瑪。
現在我們知道,影視作品裡有很多和事實不符的東西了吧。其實不僅是對皇帝的稱呼有問題,真實的歷史中太后、皇后從沒有自稱哀家的,這也是後世杜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