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2020年04月16日13:28:32 歷史 1443

盤庚遷殷是商的第十三次遷都。自商人始祖契至湯,共十四代,其間八次遷徙;自湯至盤庚,共十代,有五次遷徙。商族的遷徙,見於記載的前後達十三次。

盤庚遷殷是商朝歷史的轉折點。自從遷至殷後,商朝穩定發展,不久後出現武丁中興。而此前頻繁遷都時,也正是商朝的中衰期。由此可推知,商前期數次遷都與商朝的不穩定有關。

下面說說商朝前期的不穩定局面:

一、王權弱小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伊尹放太甲」,誠然這是段佳話,原本是無道昏君的商王太甲在被伊尹流放到桐宮為祖父商湯守陵,三年後反省錯誤而被伊尹迎回,成為一代賢君。

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 天天要聞

但這足以說明商初王權的弱小。伊尹品格高尚,這便是段佳話,若是碰上奸臣,恐怕就成了政變,甚至大亂。

之後,從第十代商王仲丁開始,王室內部連續爆發王位之爭,商朝前期的兄終弟及王位繼承製度遭破壞。當繼位之弟死時,弟之子都不肯把王位交還給兄之子,因此造成了廢嫡面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的混亂局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陽甲在位時期,共經歷五代、九王,史稱九世之亂。

到九世之亂後期,商王陽甲已無法控制內亂的貴族勢力,司馬遷《史記》中載:「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陽甲在絕望中去世後,弟弟盤庚即位,有感於貴族之難制,盤庚遂決心遷都。

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 天天要聞

說回盤庚遷殷這件事本身,盤庚就受到了貴族勢力的極大抵制。因為遷都以後,一切都得從頭做起,宗室、貴族勢力離開了經營已久的大本營,必會受到抑制。遷都也使商王避開叛亂勢力的攻擊,貴族們再難干預王權,插手政治。最終,盤庚以強制手段實現遷都,商朝自此復興。

由此可知,都城所在與貴族勢力息息相關,盤庚以前都城屢遷正是由於王位爭奪的激烈,以及商王和宗室貴族矛盾的尖銳。

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 天天要聞

二、生產落後

商朝處於我國農業由遷移農業向定居農業過渡的時期。

何為「遷移農業」?就是刀耕火種的粗放種植,先以斧劈、火燒等方法開墾出一片荒地,然後隨意播種,不特意施肥。幾年後地力下降,產量降低,又另尋新地開墾。

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 天天要聞

商朝已具有了相對高級的社會形態,耕作技術已有初步發展,但在商初仍十分有限,這是商人頻繁遷徙的經濟原因。

到盤庚所在的商朝中期,商人的生產技術已大幅進步,包括對農業生產的認識,也包括農具的製造。總之,隨著農業的精耕細作化,商人的定居習俗得以鞏固,遷都不再必要,也不再方便。因此,盤庚遷殷也標誌著商朝生產模式的進步。

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 天天要聞

最後,再講遷都的地理因素

商朝發源於華北東部,位在黃河下游地區,而黃河下游的泛濫和改道極其頻繁。

例如:商王祖乙在位時,都城相(今河南內黃)遭洪水,祖乙把國都遷到了耿(今山西河津),祖乙遷至耿的第二年,因發生河患,耿城被摧毀而遷都至庇(今山東鄆城)。

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 天天要聞

盤庚選擇的殷地,位於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不會經常遭受黃河水患,相對此前的都城而言比較安全。殷附近有漳水、洹水、淇水等,雖然也有水患,但遠較黃河為輕,又能保證都城用水,從地理因素看相對適宜久居。

盤庚遷殷後,王權得以加強,商朝結束了長達九世的內亂,進入穩定發展時期。盤庚去世四十年後,侄子武丁繼位,商朝在其統治下臻於鼎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隱居隆中知天下!諸葛亮攜「隆中對」登陸三謀新賽季 - 天天要聞

隱居隆中知天下!諸葛亮攜「隆中對」登陸三謀新賽季

想當年,諸葛亮隱卧隆中,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勢。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為他獻上計策「隆中對」,勾勒出蜀漢跨荊益、聯吳抗曹的宏偉藍圖,自此成為千古名策。歲月悠悠,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雖已遠去,但在創新策略SLG《三國:謀定天下》的新賽季里,我們將穿越時空,重臨「隆中對」的智慧戰場,與諸葛亮一同謀定天下!《三...
民間傳說:羅成出世 - 天天要聞

民間傳說:羅成出世

羅成,是小說《說唐全傳》中的人物,隋朝鎮守燕山的靖邊侯羅藝之子,書中主要人物秦瓊的表弟。羅成少年英雄,長相俊美,性格驕傲、任性,擅長家傳的羅家槍法,是隋唐第七條好漢。羅成羅藝是羅成的父親,隋煬帝時期,羅藝以軍功官至虎賁郎將,駐守涿郡。這一天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 天天要聞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4年前的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與世長辭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的付出和貢獻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深切緬懷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一早位於湖南長沙的袁隆平墓前擺滿了花籃和花束人們以此表達對袁隆平的思念袁隆...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 天天要聞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這是一次偶發的戰果,也是一次必然的勝利。文 | 朱國順歷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達出來的。1982年2月,航空工業部召開評審會,研究確定中國新一代殲擊機方案。參加競標的分別是瀋陽601所的殲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強6改方案。討論時氣氛有些沉悶。會議間隙,航空部軍機局副局長問參加評審的成都611所專家宋文驄:你...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 天天要聞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21日,北京市僑聯、丰台區僑聯、王穎女士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抗戰相關實物資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國歸僑飛行員馬鴻安的信匯委託書和匯款副收條。(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 此次捐贈的實物包括:古巴「旅古華僑抗日後援總會」代銷的民國26年救國公債伍圓券、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