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究竟為何而死?

2020年04月07日22:00:02 歷史 1996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一句諺語,使得伯仁之名千古流傳。可是,也讓很多人感到奇怪,伯仁究竟是怎樣一個大權在握的人?竟惹來後世之人,對他的死討感嘆千年而不休?只是,當後世的人們帶著這些疑惑翻開史書,卻發現伯仁之死,根本不是大家想像的這樣。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究竟為何而死? - 天天要聞

伯仁是個普通貴族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出自《晉書·列傳三十九》。說這句話的人,是晉朝人,名叫王導。而伯仁,自然也是晉朝的人,他本名為周顗,字伯仁,是晉朝時期的一個名士,常酒醉失態,又不理俗務,但,他也是一位在朝入職的大臣。因為古人喜歡稱呼別人的字,所以,流傳於世的不是周顗之名,而是伯仁之字。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究竟為何而死? - 天天要聞

伯仁年少的時候,就已經才名揚於京都,除了他出身貴族的身份,還有他本身就是王侯之身,他年輕的時候,因為父親早逝,所以他早早的就承襲了他父親的侯位,襲封武城侯。之後,還做過寧遠將軍、荊州刺史,護南蠻校尉,官至尚書左僕射。可見,他實在是個鐵打實的貴族。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究竟為何而死? - 天天要聞

但是,魏晉時期門閥制度森嚴,原本能夠為官做宰的人,出身就都不錯。同時,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也是依靠推舉,來選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沒有一定的人脈認識高官,基本沒什麼機會能夠做官,所以,那個時候能夠做官,甚至是承襲爵位的人,出身都不會差。雖然,自古王侯將相之死,才是流傳千古的事迹。可是,晉朝高官厚祿之人,何止千萬?為何獨獨伯仁之死,能夠被後世記住千年呢?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究竟為何而死? - 天天要聞

伯仁之死,被後世討論千年的原因

這就得聯繫魏晉時期的流行文化來看了,魏晉時期的人,行為非常的怪誕,喜歡與眾不同,也喜歡不流於世俗,不同尋常,在當時就是"大雅"。所以,當時的名士們,一個個都非常喜歡飲酒、食葯、放蕩不羈等等,都是為了掙得一個雅名。而上文已經提到,伯仁也是名士,是名士,自然也要追求與眾不同,比如,他也喜歡當時的飲酒之風。但是,真正的名士,絕不會依靠這些身外形式,來標榜自己,而是真正的性情高潔。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究竟為何而死? - 天天要聞

而伯仁,就是這樣一個真正的名士。原本,伯仁和說出"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王導,是非常好的朋友。甚至王導的親哥哥王敦,還對伯仁有救命之恩。早年間,在伯仁還在做寧遠將軍的時候,當時他剛剛上任,就遇到了流民亂軍,更可怕的是,這幫流民,還把當時的一個叫杜弢的賊寇給放到了伯仁的轄區,突然間的大禍,伯仁抵抗無用後,跑到了豫章,投奔了王敦,王敦收留他,也算保住了伯仁的性命。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究竟為何而死? - 天天要聞

後來,王敦因為覺得不受重用而謀反,晉元帝決定將王家滿門抄斬。當時,擔任晉朝大司空的王導,是王敦的親弟弟,為了保住性命,天天跪在宮門口請罪。一日,伯仁正要進宮,就遇到了跪在宮門口的王導,王導一見伯仁,就趕緊對他說:"伯仁,我們家這幾百口性命就全靠你了!"伯仁卻看都沒看他一眼,直接進宮去了。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究竟為何而死? - 天天要聞

但是,伯仁進宮後,慷慨陳詞,說王導絕非王敦,忠心耿耿,絕沒有謀逆之心,向晉元帝進言,不可錯殺王導,之後,晉元帝採納了伯仁的建議。可是,伯仁這個人,性情高潔,追求的是遺世獨立,他救了王導的性命後,出宮的路上,又遇到了王導,王導喊他,伯仁一言不發,既不應承王導的呼喊,也不告訴王導,他一家幾百口性命已被他救下。又是目不斜視地從王導面前走掉了,還邊走邊說:"如今殺了這幫賊子,便可換個大官作作。"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究竟為何而死? - 天天要聞

如此一來,王導就徹底誤會了伯仁,以為他要用自己全家的性命,來謀取仕途。但是,伯仁出宮後,害怕晉元帝反悔,還又上書勸導晉元帝不可錯殺無辜,而伯仁為了王導所做的一切,王導都不知曉。後來,王敦的兵馬一舉攻入健康,王敦被封為丞相,王氏一族也重得權勢。王敦之後,問王導,說:伯仁之才,應當位列三司?王導聽了這話,沒有接話。王敦又問:伯仁之才,最起碼能做個僕射吧?王導依然不發一言。王敦接著說:那,既然不重用伯仁,就只好將他殺了。後來,伯仁和另一個大臣,都被殺了。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究竟為何而死? - 天天要聞

在伯仁被押送到刑場途中,他大聲吆喝著:"賊臣王敦傾覆社稷,枉殺忠臣,陵虐天下,神祇有靈,當速殺敦,無令縱毒,以傾王室。"結果,話剛說完,他就人頭落地。伯仁,不以王敦救過自己性命的私義,來為王敦遮擋。之後,王敦之亂被平,王導在查閱之前的奏章時,才看到伯仁上書為他求情的奏章。王導一時又是心驚,又是心痛,痛哭流涕,對他的孩子們說了,流傳千古的:"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究竟為何而死? - 天天要聞

伯仁之死,符合古代大義

魏晉時期,人們重風骨,重大義。伯仁為了朋友求情,卻不顯露出來,不求回報,加上醉酒等放蕩不羈的形態,非常符合魏晉風骨。後人崇尚魏晉風骨,也崇尚周顗的品格,這才對他大加讚賞。同時,根據上文可知,伯仁之死,關乎當時的政局,也關乎大家族的興滅。"而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家還不是一般的大家族。伯仁之死,連接著大貴族——王家的命運起落。伯仁之死,不僅關乎政治,還關乎大家族的興滅,更因為大家族當權而亡。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伯仁是誰?究竟為何而死? - 天天要聞

再加上,儒家後世稱為主流文化。在儒家成為主要思想文化的幾千年時間裡,重視大義,重視氣節,輕生死節的思想開始成為主流,更深入到了所有人心中。而伯仁寧死不屈的行為,就很符合古人的價值觀。甚至伯仁的行為中,還滿含對王朝和君主的盡忠之意,所以歷代加大了對他的宣傳。加上儒家文化,一直到清朝,甚至是如今都有巨大的影響力,所以伯仁之死,一代代的流傳下來。伯仁之死,也被討論千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