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遵義會議是我黨歷史上一次生死攸關的會議。1935年1月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批判了博古的「左」傾軍事路線,確立了毛主席在黨內、軍內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而今天要與大家說的故事,就是遵義會議上的小插曲。
在召開遵義會議之前,由於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錯誤指揮,導致了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長征初期的嚴重受挫,中國革命到了瀕臨絕境的生死關頭。但是,有的人還在睡夢中沒有醒來,看不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真正原因,更看不到生死存亡時期的戰略抉擇。凱豐就是其中一個沒有「醒來」的人。
凱豐是我黨早期領導人之一,作為來自莫斯科的「28個布爾什維克」之一,他一向與博古關係密切,以至於對涉及紅軍生死存亡這樣的深層問題也視而不見,以為只是領導人之間溝通的問題,還把毛主席在會議召開前與張聞天、王稼祥等闡述紅軍命運這樣的大問題簡單地理解為是「拉票」。
上圖右三為凱豐
會場上,在與會大多數同志明確支持毛主席的正確主張,反對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並決定撤銷他們對紅軍的最高指揮權時,凱豐依然站在支持博古的立場上,並質問毛主席:「你懂得什麼馬列主義?你頂多是看了些《孫子兵法》和《三國演義》而已!」這時,毛主席反問一句:「想必你也讀過《孫子兵法》了?你知道《孫子兵法》一共有幾章幾節?」
毛主席這話一出,凱豐一時語塞,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對反對者說了一句:「究竟誰正確、誰錯誤,大家走著瞧!」
上圖為凱豐
1962年1月,毛澤東對日本一個訪華代表團談話時說:「遵義會議時,凱豐說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著兩本書去打的,一本是《三國演義》,另一本是《孫子兵法》。其實,打仗的事,怎麼照書本去打?那時,這兩本書我只看過一本《三國演義》,另一本《孫子兵法》,當時我並沒有看過,那個同志硬說我看過。我反問他《孫子兵法》共有幾篇,第一篇的題目叫什麼?他答不上來。其實他也沒有看過。從那以後,倒是逼使我翻了翻《孫子兵法》。」
值得一提的是,遵義會議之時,凱豐雖然和毛主席有過爭論。但這個同志是一個知錯就改、不搞陰謀的好同志。後來看到紅軍在毛主席的指揮下轉危為安,凱豐終於認識到毛主席的正確理論,轉而成為毛主席的擁護者,死心塌地追隨毛主席。
此後,在長征途中的許多政治關口,凱豐都站在毛主席為代表的正確路線一邊,成為毛主席的忠實追隨者。193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西北部的兩河口召開了擴大會議,並通過《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後戰略方針的決定》,否定了張國燾向川康退卻的主張。凱豐明確支持北上。他寫了長文《番民工作的幾個問題》,刊登在中共中央機關報《前進》上,批評張國燾搞的西北聯邦政府,是想把中央也「聯邦」進去。這是最早公開批評張國燾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