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國三千年沉浮:李冰父子是如何用智慧征服岷江的?

2025年06月09日06:22:04 歷史 1153

天府之國三千年沉浮:李冰父子是如何用智慧征服岷江的? - 天天要聞

天府之國三千年沉浮:李冰父子是如何用智慧征服岷江的? - 天天要聞

曾經岷江水流很急

都江堰修建之前,岷江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完全不受控制。每到雨季,江水暴漲,沖毀農田房屋;旱季來臨時,又缺水灌溉,莊稼枯死。當地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公元前256年,秦國任命李冰為蜀郡太守,這位新官上任後,沒有急著在衙門裡發號施令,而是帶著兒子和隨從,沿著岷江兩岸實地考察,他們發現,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馴服這條喜怒無常的大江。

李冰父子的治水

經過反覆勘察,李冰父子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案——不是簡單粗暴地堵,而是巧妙地疏導。他們決定在岷江出山口處修建一座水利工程,這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和寶瓶口引水口。這三大部件各司其職,配合得天衣無縫。

魚嘴分水堤就像一條巨大的石魚橫卧江心,把岷江一分為二,外江繼續原來的河道,主要用於泄洪;內江則被引入成都平原,用於灌溉。神奇的是,魚嘴的設計讓枯水期60%的水流入內江,保證灌溉需要;洪水期則自動將60%的水排入外江,防止內江泛濫。

飛沙堰是第二道保險,當內江水位過高時,多餘的水會從這裡溢出,重新流回外江。更妙的是,它還能利用水流的力量把泥沙排走,避免渠道淤塞。

最後的寶瓶口是人工開鑿的狹窄水道,控制進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就像給岷江裝上了一個水龍頭。

天府之國三千年沉浮:李冰父子是如何用智慧征服岷江的? - 天天要聞

天府之國三千年沉浮:李冰父子是如何用智慧征服岷江的? - 天天要聞

古人的智慧令人嘆服

都江堰最令人驚嘆的,是它完全依靠自然地勢和水流規律工作,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預。李冰父子深諳「道法自然」的道理,利用山形水勢,創造出這套自動調節的水利系統。

他們還在工程中運用了許多巧妙的發明,比如用竹籠裝卵石築堤,既堅固又靈活;用「卧鐵」作為淘灘深度的標準;設立「三石人」測量水位。這些方法看似簡單,卻凝聚著古人對水利科學的深刻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李冰父子還充分考慮到了工程的可持續性,他們制定了嚴格的歲修制度,每年枯水期清理河道、加固堤岸。正是這種代代相傳的維護,才使得都江堰歷經兩千多年風雨,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從「澤國」到「天府」

都江堰建成後,成都平原的面貌徹底改變。原本飽受旱澇之苦的土地,變成了旱澇保收的沃土良田。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蜀守冰鑿離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浸,百姓饗其利。

隨著水利條件的改善,成都平原的農業生產突飛猛進,成為秦國重要的糧食基地。據史料記載,當時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這為秦國統一六國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都江堰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它帶動了整個四川盆地的經濟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文化交流。成都逐漸發展成為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一地位一直延續到今天。

天府之國三千年沉浮:李冰父子是如何用智慧征服岷江的? - 天天要聞

如此複雜實用的水利工程竟是秦所建

活著的「世界遺產」

2000年,都江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評審專家們驚嘆: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仍在使用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

如今,站在都江堰的觀景台上,看著滔滔岷江水被馴服地分流,灌溉著下游萬頃良田,不禁對古人的智慧肅然起敬。李冰父子沒有留下什麼豪言壯語,但他們用雙手創造的這一偉大工程,卻實實在在地造福了世世代代的四川人民。

都江堰告訴我們:真正的偉大工程不是與自然對抗,而是與自然和諧共處;不是一時的政績炫耀,而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民生福祉。這或許就是這座兩千多年的水利工程,給我們的最寶貴精神遺產。

—全文完

天府之國三千年沉浮:李冰父子是如何用智慧征服岷江的?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 天天要聞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感謝黨接納了我。終於有這樣一天,我成為了預備黨員。太光榮,太不容易了。感謝黨,接納了我。」七一前夕,在鮮紅的黨旗下,92歲的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宣誓完畢,他用微微顫抖的手,珍重地撫摸著胸前閃亮的黨員徽章,他說,「現在,我是黨的一名『老學生』了。」為這一天,等了太久出生於1...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 天天要聞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昨天,「印見榮光——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上,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等百位全國勞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們不僅承載著歷史記憶,更展現了勞動者的精神風貌。這些肖像的背後,是上海畫家劉雙和他的團隊在短短半個月內攻克難關、完成創作的故事。傳統版畫邂逅AI...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活動啟動禮舉行 - 天天要聞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活動啟動禮舉行

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系列活動啟動禮6月30日在香港體育館舉行,為主題為「同心攜手創輝煌 由治及興譜新篇」的系列慶祝活動揭幕。 作者:閻月巧、梁嘉駿、黃茜恬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創新科技園的新機遇 - 天天要聞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創新科技園的新機遇

圖片來源:新川創新科技園提供最近,2025「投資成都」全球招商大會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會搭建全球產業合作平台,促進優質資源在蓉彙集,為產業園區「特色立園、企業滿園」提供更多的增量支撐。在眾多園區中,新川創新科技園有些特殊。它是中國內陸省市與新加坡合作的首個大型示範性項目,也是四川國別園區的排頭兵。今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