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編輯|朝暮古今
用罐頭換了蘇聯四架飛機,自此牟其中一戰成名,也成了中國第一批億萬富翁。
之後,他就成了人們眼中的神話,媒體更是將他捧上了天。
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風光的背後,是他三次的入獄,他也從首富淪為了首騙。
那麼牟其中究竟做了什麼?
本文圖片、描述源於網路,旨在弘揚正能量,無不良引導。若涉版權或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將即刻刪除。內容信息可靠,部分情節為提升可讀性或有虛構,僅供參考,望理智閱讀
1940年,牟其中出生在重慶萬州。動蕩歲月里,他的早年生活滿是坎坷。1974年,因寫下《中國向何處去》,還組織「馬列主義研究會」,牟其中被判處死刑。
好在命運有轉機,隨著「四人幫」倒台,判決被改,1979年,他終於重獲自由。五年牢獄,讓他嘗遍艱辛,卻也鍛造出鋼鐵般的意志,對體制變革有了深刻思考。
出獄後的牟其中,緊緊捕捉著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
1982年,他在萬縣開了家「中德商店」。
當時市場上商品退換服務幾乎沒有,他推出「包換卡」,商品有質量問題能退換,不滿意也能退,一下子就贏得了顧客的心。
那時,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存在「價格雙軌制」,各地信息不流通。
牟其中瞅准這個機會,跑到重慶,以25元一個的價格,把積壓的座鐘全收了。
轉頭拉到上海,以32元的單價賣出,一年就賺了8萬元,在萬元戶都稀缺的年代,這可是一筆驚人的財富。
可惜,好運沒持續多久。1983年,牟其中因「投機倒把」再次入獄。
戲劇性的是,他在獄中寫的關於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文章,引起了領導關注。11個月後,他又被放了出來。
如果說牟其中早期擺地攤、開小公司只是小打小鬧,那麼1989年那場轟動全國的「罐頭換飛機」交易,才真正讓他成為商界焦點,也將其商業天賦與膽識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時,蘇聯解體前夕,國內經濟瀕臨崩潰,輕工業品極度匱乏,老百姓連基本生活用品都難以買到。
而遠在中國,情況卻截然相反:大量罐頭、皮衣等輕工產品積壓在倉庫,與此同時,航空公司急需飛機卻因資金短缺無法採購。
牟其中就敏銳地捕捉到這千載難逢的商機。
他先找到剛成立、急需擴充機隊的四川航空公司,簽訂採購飛機的協議;接著奔赴蘇聯,與對方談判「以貨易貨」——用中國500車皮的日用品,換回4架民航客機。
這場交易堪稱商業運作的「神來之筆」。蘇聯急需物資救急,在未收到全款的情況下,就先把飛機發運過來。
牟其中則巧妙利用飛機到貨與物資運輸的時間差,將飛機抵押給銀行,拿到貸款後才去組織貨源發往蘇聯。
就這樣,他幾乎沒花自己的錢,就完成了這筆大買賣。
最終,這筆交易為他的南德集團帶來約1億元人民幣利潤,牟其中也一躍成為中國商業界的風雲人物。
1995年,《福布斯》將他評為中國內地富豪榜第四位,「中國首富」的頭銜讓他風光無限。
「罐頭換飛機」的巨大成功,徹底點燃了牟其中的商業野心。
此後,他接連拋出一系列令人震驚的宏大計劃:1994年宣布投資100億元開發滿洲里,要把這個邊境小城打造成「北方香港」。
1995年與俄羅斯合作發射「航向2號」商業通信衛星,比馬斯克的SpaceX早了近30年。
1996年更是提出「炸開喜馬拉雅山50公里豁口」,引印度洋暖流改變西北氣候的瘋狂構想。
然而,這些看似宏偉的項目,最終大多以失敗告終。衛星發射雖成功,但因找不到穩定客戶,虧損3000萬美元。
滿洲里開發實際投入不足1億元就難以為繼;「炸喜馬拉雅山」更是異想天開。
牟其中的商業帝國看似龐大,實則根基不穩,那些超前的概念背後,是缺乏紮實商業模式和資金支持的致命缺陷。
完成「罐頭換飛機」後,牟其中再也沒踏踏實實地做過一筆生意,他的商業神話,也逐漸走向破滅。
20世紀90年代末,南德集團在牟其中的帶領下,業務版圖不斷擴張,從傳統貿易到房地產、航空服務,甚至涉足衛星發射等領域,攤子越鋪越大。
然而,快速擴張背後是難以維繫的資金缺口,南德集團資金鏈日益緊繃。為了維持集團運轉,牟其中在巨大的壓力下,走上了鋌而走險的道路。
他選擇通過虛構進口貿易循環開立180天遠期信用證的方式套取銀行資金。
這種複雜的金融操作看似天衣無縫,實則是在玩火。在1995-1996短短兩年間,南德集團騙開信用證33份,總金額高達8000多萬美元。
這些資金如同虛幻的泡沫,雖然暫時緩解了集團的資金危機,卻也為牟其中的命運埋下了定時炸彈。
1999年1月7日,北京的街頭寒風凜冽,牟其中在這一天被警方逮捕,他的商業神話戛然而止。
一年半後的2000年5月,法院以信用證詐騙罪判處其無期徒刑。
頗具戲劇性的是,此次判刑的直接證據竟是南德集團與湖北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補簽的「代理進口協議」,而這份協議實際上是案發後為逃避責任臨時偽造的文件。
牟其中堅稱自己只是「融資而非非法佔有」,但終審法院依舊維持原判。
與前兩次因政治或政策原因入獄不同,牟其中的第三次牢獄之災明確指向經濟犯罪,這也成為他從「首富」淪為「首騙」的關鍵轉折。
在服刑期間,牟其中始終拒絕認罪,因為表現良好,他也多次減刑。
在監獄這個特殊的環境里,他沒有自暴自棄,反而堅持學習新知識。
他深入研究互聯網經濟,在獄中撰寫了大量商業筆記,還向年輕獄友傳授電子商務理念,展現出頑強的學習精神和對商業的執著熱愛。
2016年9月,76歲的牟其中刑滿釋放,他提著裝滿筆記的紙箱走出監獄,卻發現外面的世界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互聯網、移動支付等新興業態蓬勃發展,曾經賴以成功的「信息差套利」模式徹底過時。
牟其中的傳奇人生至今仍引發兩極評價。支持者將他視為「民營經濟探路者」與「商業奇才」,讚賞他超前的商業眼光與不屈不撓的精神。
而批評者則指責他「上騙中央、下騙百姓」,是利用政策空子的「倒爺」代表。
導演馮小剛在電影《不見不散》中引用其「炸喜馬拉雅山」構想後評價:「我覺得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真不是一個特別愛錢的。他是要干點大事的人...如果你要說他是騙子,其實神父也是騙子。」
牟其中的故事,成為了中國商業史上一段充滿爭議與傳奇色彩的篇章,讓人不禁感嘆命運的無常與商業世界的風雲變幻。
信息來源:環球網——前「首富」牟其中出獄 秘書稱南德試驗或重啟
封面新聞——最高法將提審「牟其中案」 歷時21年案情回顧
環球網——中國前首富牟其中服刑16年出獄 曾用罐頭換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