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周學會荷蘭語,只為一場講座:奧本海默的天才,點燃了人類歷史

2025年04月10日06:12:03 歷史 1126

他不是科學怪人,但他的確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奧本海默,一個會寫詩的物理學家,一個用六周學會荷蘭語只為一場講座的天才。他是紐約上西區的富家子弟,出身優渥,成長環境中充滿梵高的畫和柏拉圖的對話。他本想做化學家,卻在哈佛三年速成物理學士之後,被熱力學那門課帶進了理論物理的世界。

六周學會荷蘭語,只為一場講座:奧本海默的天才,點燃了人類歷史 - 天天要聞

他19歲進哈佛,22歲去了劍橋卡文迪許實驗室。但他手笨,不適合實驗,和導師關係緊張,甚至一度在精神崩潰邊緣,企圖投毒報復。那是著名的布萊克特——後來諾貝爾獎得主,差點被他送進地獄。

於是他轉去了哥廷根,和玻恩泡利狄拉克海森堡這些量子力學奠基人一起成長。23歲拿到博士學位,回國任教哈佛、加州理工伯克利。他是美國物理學界的中心人物,但對現實世界漠然。

直到法西斯興起,他意識到科學與政治無法分割。

他擔心德國人先造出核彈。於是,1942年,曼哈頓計劃啟動,他被挑中為領導。他要指揮3000人,預算從6000美元飆升到20億,核爆實驗場選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他小時候在那片高原養病,喜歡那裡的荒涼——後來這塊地成了毀滅文明的發源地。

他熟知鈾235的裂變過程,理解鏈式反應機制:一個中子打中U235,裂變成氪和鋇,再釋放三個中子,持續爆炸。更重要的是,科學家還掌握了人工製造鈈239的方法,它比U235更適合大規模製造核彈。反應堆華盛頓州建立,目標明確:造出能用的毀滅性武器。

1945年7月16日,三位一體實驗成功。他站在核爆光芒下,引用《薄伽梵歌》:「我成為死亡,世界的毀滅者。」但這是詩人的話,不是物理學家的悔悟。他知道,這顆炸彈必將使用。

不到一個月,美國扔下兩顆炸彈,廣島長崎,二十多萬人在烈火中消失,或者在輻射中痛苦死去。戰爭終結,但科學家的負罪開始。

奧本海默最初承認罪惡,但不久後又反口:「這是政府的問題,不是科學家的問題。」他在道德和現實之間搖擺。

戰後,他進入原子能委員會,成為美國核政策的顧問,辦公桌設在白宮對面。他反對氫彈,不是因為技術,而是因為他認為沒必要。氫彈比原子彈強幾千倍,製造它是另一場軍備競賽的開始。他想推動核裁軍,主張國際控制核武器,這與軍方和某些政治家的方向南轅北轍。

他在國會羞辱了當時的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斯特勞斯,埋下禍根。冷戰到來,蘇聯在1949年提前完成核試驗。華盛頓急了,需要替罪羊。斯特勞斯反擊,利用FBI文件,加上一封沒有證據的「懷疑信」,將奧本海默打成「可能是蘇聯間諜」。

1954年,奧本海默遭到「清算」。他的安全許可被吊銷,聽證會持續四周,是閉門秘密審判,三人委員會2:1裁定他不再可信。那一票的關鍵是斯特勞斯。奧本海默從此被踢出核心決策圈。

諷刺的是,他的朋友愛因斯坦當時公開諷刺AEC是「原子滅絕委員會」。另一邊,馮·布勞恩(納粹火箭總設計師,後帶領美國登月)說:「在英國,奧本海默會被封為爵士。」這是科學界對政權手段的集體抗議。

但有人拍手稱快。愛德華·特勒——「氫彈之父」——在聽證會上落井下石,說他「不放心讓奧本海默決定國家大事」。為此,他被科學界封殺多年,但也因此成了華盛頓寵兒。H彈還是被製造出來了。1952年,馬紹爾群島試爆,美國擁有更強核武

奧本海默不願為此背書。他反對氫彈,也反對核戰爭的不可控升級。他認為「製造這種武器是一種人類災難」,但沒人再聽他。

失勢後的他在普林斯頓安靜生活,繼續主持高等研究院。他沒拿過諾貝爾獎,卻三次被提名。他也不在意這些。他抽煙成癮,瘦得像煙霧。1965年查出喉癌,兩年後在家中去世,享年62歲。

他妻子將他的骨灰撒在美屬維爾京群島聖約翰島外的海里,那個地方如今叫「奧本海默海灘」。

他一生都處在矛盾中。是創造者,也是破壞者;是清醒者,也是政治犧牲品。

他始終拒絕政府提供的「翻案機會」,哪怕是肯尼迪邀請他回歸主流,哪怕是約翰遜親自授予他「費米獎」並附帶五萬美元稅後獎金。他只是淡淡地說:「總統先生,您今天做出這個決定,需要一些勇氣。」

那年是1963年。

五年後,馬丁·路德·金遇刺,美國社會失控。核武陰影沒有散去,冷戰反而更加冷。奧本海默死了,但他留下的技術和問題卻越來越「活」。

奧本海默清楚,他釋放的東西不是勝利,而是人類從未擁有過的破壞力。他曾說:「我並不承擔個人責任,但我知道,我們改變了人類生活的基本條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聞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個延續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開國君主必定上膺天命,獲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續數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順民心,得到了民眾擁護的正當性。而真正贏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後代的文獻中,成湯被描繪成一位體恤民眾、寬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