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猛的將,最窩囊的死法!湘軍悍將李續賓血戰三河…終年28歲!

2025年04月07日01:52:09 歷史 1007


最猛的將,最窩囊的死法!湘軍悍將李續賓血戰三河…終年28歲! - 天天要聞

李續賓

寒門少年:耕讀傳家的淬鍊(1818-1848)

羅澤南門前的叩問

湘鄉的冬雨淅瀝,李續賓跪在羅澤南的草廬前,額頭抵著青石板。屋內傳來朗朗書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他攥緊手中的《大學章句》,指節發白。

「學生家貧,只能夜讀借來的殘卷,懇請先生破例收錄!」他的聲音穿透雨幕。門吱呀而開,羅澤南的目光掃過這個三十歲的「老童生」,落在他補丁摞補丁的棉袍上:「讀書何用?」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李續賓脫口而出。

羅澤南撫須大笑:「好!明日寅時,隨我練槍。」

月光下,李續賓以樹枝代槍,在曬穀場上刺出三千次。

汗水浸透粗麻衣,掌心磨出血泡。遠處傳來父親的咳嗽聲——肺癆已耗盡了家中積蓄。這一夜,他咬碎布條纏手,直到東方既白。

初陣岳州:書生提劍的覺醒(1854)

最猛的將,最窩囊的死法!湘軍悍將李續賓血戰三河…終年28歲! - 天天要聞


大橋血戰九百卒:「羅師!太平軍萬餘眾已過汨羅江!」探馬嘶聲稟報。羅澤南將令旗拋向李續賓:「九百人守大橋三日,可能?」

李續賓拔劍削斷案角:「若失寸土,提頭來見!」

湘江支流上,木橋在炮火中搖搖欲墜。太平軍先鋒舉著「天父護體」黃旗衝鋒,李續賓親率火銃隊伏於蘆葦叢。待敵半渡,他暴喝:「放!」硝煙中血肉橫飛。

第三日黎明,塔齊布援軍趕到時,只見李續賓倚旗而立,鐵甲凝結著紫黑血塊,腳下堆積七百具屍首。


武昌圍城:鐵血與智謀的交響(1855)

最猛的將,最窩囊的死法!湘軍悍將李續賓血戰三河…終年28歲! - 天天要聞

地道里的生死賭局:「將軍!韋俊在城頭架起紅衣大炮,地道掘進受阻!」幕僚焦急道。李續賓抓起火藥桶:「取我繩索,夜攀城牆!」

子夜,他如壁虎般貼牆而上,腰懸二十斤火藥。守軍鼾聲近在咫尺時,火把驟亮!千鈞一髮之際,他縱身躍入護城河,引線嗤嗤燃燒……

地動山搖中,武昌城牆崩塌三十丈。李續賓從泥漿中爬起,耳鼻滲血卻大笑:「傳令!活捉韋俊者賞銀千兩!」此戰終結了太平軍對武昌的兩年統治,湘軍首次跨過長江


九江屠城:榮耀與詛咒的起點(1858)

最猛的將,最窩囊的死法!湘軍悍將李續賓血戰三河…終年28歲! - 天天要聞

菜色腹中的真相:「林啟榮!你靠吃何物堅守五年?」李續賓劍指被俘的太平軍守將。林啟榮啐出血沫:「民心!」寒光閃過,腸肚流瀉——竟全是草根樹皮。

李續賓踉蹌後退。月光下,他凝視自己染血的雙手,忽然想起羅澤南臨終囑託:「慎殺以聚人心。」但為震懾敵軍,他仍下令屠盡一萬七千降卒。當夜,湘軍營中飄蕩著《招魂曲》,而九江城頭的血腥味三月不散。

最猛的將,最窩囊的死法!湘軍悍將李續賓血戰三河…終年28歲! - 天天要聞

連克四城:驕兵必敗的伏筆(1858)

二十日破城的幻象:「一月之內,太湖、桐城、舒城皆下!李帥用兵真神人也!」慶功宴上,鮑超舉碗狂飲。李續賓卻盯著地圖上未標的「三河鎮」,問降將陳文益:「此地果真有九座磚城?」

「千真萬確!守將吳定規膽小如鼠……」陳文益諂笑。

李續賓擲碎酒碗:「傳令!轉攻三河,直搗廬州!」幕僚勸阻:「士卒疲敝,當先取廬江固後路。」他冷笑:「畏首畏尾,豈是丈夫所為?」馬蹄聲里,六千精銳踏上不歸路。

最猛的將,最窩囊的死法!湘軍悍將李續賓血戰三河…終年28歲! - 天天要聞

三河鏖戰:迷霧中的生死局(1858.11.7-11.15)

最後的月光:「大帥!陳玉成十萬大軍合圍,趁霧突圍吧!」副將彭友勝跪求。李續賓撫摩御賜黃馬褂,望向濃霧中隱約的黃旗:「吾輩豈學曹文詔棄甲而逃?」

大霧吞沒了湘軍的號令。太平軍敲擊銅盆製造回聲,湘軍自相踐踏。陳玉成白馬銀槍,率「童子軍」穿插切割。李續賓親率六百死士衝鋒,戰馬卻陷進太平軍預設的壕溝。

「取我帥旗!」他奪過鼓槌,在屍山上擊出《將軍令》。最後一刻,他望見東北方官道塵煙不起——湖廣總督官文的援軍,終究未至。

最猛的將,最窩囊的死法!湘軍悍將李續賓血戰三河…終年28歲! - 天天要聞

壯烈隕落:長城崩塌的迴響(1858.11.15)

血染詔書的絕唱

濃霧如鐵幕般籠罩三河鎮,李續賓的帥旗已被炮火撕成碎片。他摘下御賜雙眼花翎,將咸豐帝親書的「忠勇可嘉」黃絹詔書鋪在斷矛上,提筆蘸著臂上鮮血續寫遺折:「臣以孤軍深入,糧道斷絕......願陛下以臣為鑒,慎擇將帥。」字跡未乾,一陣箭雨釘入土牆,戰馬驚嘶中,他聽見東北方傳來熟悉的湘音號角——那是胞弟李續宜的援軍!

馬蹄踏碎凍土,李續賓翻身上馬,率最後三百親兵沖向迷霧中的黃旗大陣。太平軍「童子營」少年手持竹槍結成梅花陣,陳玉成白馬銀槍立於高坡:「李妖頭!降者可活!」回應他的是湘軍齊聲怒吼:「扎硬寨,打硬仗!」

李續賓的戰甲已插滿箭矢,他揮刀劈開兩名童子軍,突然座下駿馬前蹄踏空——太平軍竟在麥田下挖了數里長的陷馬坑!翻滾落地的瞬間,他看見霧中浮現羅澤南的虛影,恩師嘆息道:「克剛易,守柔難......」

臨終場景:陳玉成的長槍貫入李續賓右胸時,天空炸響冬雷。這位湘軍悍將竟抓住槍桿借力前沖,刀鋒划過英王左頰:「黃口小兒,可識得岳州血戰否?!」三千太平軍鴉雀無聲,只見主帥緩緩跪倒,手中仍緊攥著半截染血詔書。

暴雨傾盆而下,沖刷著六千湘軍屍骸。李續宜援軍趕到時,只尋得兄長半幅殘甲,其上嵌著七枚彈丸、十三支箭簇。陣亡名錄記載:「親兵三百,皆面北而亡,無背創者。」

最猛的將,最窩囊的死法!湘軍悍將李續賓血戰三河…終年28歲! - 天天要聞

朝野震蕩:將星隕落的餘波

血色塘報撕裂的清晨

武昌督府內,胡林翼正批閱漕糧奏摺,忽見塘報匣縫滲出黑血。展開染血的「六百里加急」,他渾身劇震,喉頭腥甜噴在「全軍覆沒」四字上。幕僚驚呼聲中,這位湘軍智囊竟以頭搶柱:「吾殺續賓!吾斷江南長城!」

京城風暴:養心殿的更漏滴到卯時三刻,咸豐帝顫抖著擲碎茶盞:「六千精銳盡喪?李續賓誤朕!」滿殿軍機大臣伏地戰慄,唯有肅順窺見皇帝轉身拭淚。次日朝會,滿臣勝保趁機發難:「湘軍虛耗國帑,當裁撤以儆效尤!」

湘鄉悲歌:噩耗傳至李宅時,周氏正在織補丈夫的舊戰袍。她默然取下樑間白綾,卻對痛哭的幼子李光久道:「汝父面北而亡,爾當以戰袍為旗!」三日後,湘鄉七十二村家家設靈,紙錢灰燼飄落漣水,染黑三十里江面。


歷史鏡鑒:悍將的三大命門

驕狂之刃的反噬

在九江慶功宴上,當幕僚誦讀「古來名將無逾李帥」的諛詞時,李續賓曾醉醺醺道:「若早生百年,何至令曾公(國藩)專美?」這驕狂之語,早為悲劇埋下禍根。

致命決策鏈:

1. 情報迷霧:降將陳文益跪獻三河鎮地圖時,李續賓未察覺其袖中顫抖——此人族弟實為太平軍總制。

2. 後勤盲視:當軍需官稟報「存糧僅七日」,他笑指田間麥苗:「此非天賜軍糧?」卻不知陳玉成已密令百姓提前收割。

3. 官場死結:湖廣總督官文曾派八百里加急示警,李續賓竟當眾焚燒來信:「滿奴豈知兵事!」

血色傳承:二十年後,其子李光久西征新疆前,特赴三河古戰場取土一抔。左宗棠嘆道:「昔年令尊若肯分兵守廬江,何至......」話音未落,李光久已揚鞭西指:「此去必先築糧台,後整軍陣——父血為鑒!」


精神遺產:湘軍魂的涅槃

從三河灰燼中重生的鳳凰

曾國藩在祁門大營接到噩耗時,竟將最珍愛的端硯摔得粉碎。深夜,他提筆重寫《湘軍營制》,新增條款字字泣血:「凡孤軍深入百里,需留三營固後路......戒之!戒之!」

軍事革新:

1.情報體系:設立「采編所」,專司核實降將供詞。

2. 後勤革命:創建「糧台總局」,確保「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3.政治智慧:曾國藩親訪官文,以「湖廣之功盡歸中堂」換取滿漢合作。

永恆豐碑:

光緒年間,三河鎮百姓自發修建「雙忠祠」:左殿供陳玉成鎧甲,右殿奉李續賓殘刀。香案上,太平軍的銅火炮與湘軍的虎蹲炮並肩而立。每逢清明,總有老者講述:「那年冬月十五,李大帥身中七槍猶呼殺賊,陳王爺負傷亦嘆『真虎將也』......」

歷史迴響

2018年冬,三河古鎮修繕城牆時,掘出鏽蝕的湘軍腰牌。經考證正是李續賓親兵所有,背面銘文依稀可辨:「寧為玉碎,不墮湘魂」。這枚穿越時空的腰牌,

如今靜靜陳列在安徽博物院,向世人訴說著那場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慘烈血戰——它不僅摧毀了湘軍最鋒利的矛,更鍛造出更堅韌的盾。


附—:

李續賓年譜:

1818年 生於湖南湘鄉,父李登勝為耕讀傳家的破落鄉紳

1848年拜入羅澤南門下,棄文從武

1854年 岳州大橋阻擊戰,以九百人阻敵萬餘人

1855年攻克武昌,獲「摯勇巴圖魯」稱號

1856年 繼任羅澤南舊部,成為湘軍主將

1858年5月 破九江,授浙江布政使

1858年10月 連克太湖、桐城、舒城,劍指三河

1858年11月15日 戰死三河鎮,清廷追贈總督銜

1859年 入祀昭忠祠,子李光久襲騎都尉


附二:

家族世系:

妻:周氏(育二子一女)

長子:李光久(官至甘涼道,收復新疆功臣)

次子:李光令(早夭)

女:李氏(適湘軍將領王鑫後裔)

歷史迴響:三河古戰場今立「英王亭」與「續賓碑」,前者鐫刻陳玉成「殺妖歌」,後者銘文「孤忠貫日」。每當秋雨瀟瀟,當地人仍言隱約聽見金戈鐵馬之聲——那是歷史對剛勇與驕狂的永恆詰問。


附三:

李續賓(1818年-1858年), 字如九, [43]一字克惠,號迪庵,湖南湘鄉(今湖南省漣源市)人,晚清湘軍名將。

李續賓貢生出身,是羅澤南得意門生。咸豐二年(1852年),協助羅澤南在籍辦理團練。次年,從曾國藩辦理團練,隸羅澤南部。

並赴衡山、零陵湘南各地圍剿農民起義軍。咸豐四年(1854年),從羅澤南陷岳州,升知縣;攻佔武昌,擢升知州;再克田家鎮,升為安慶知府,得賞摯勇巴圖魯名號。

咸豐五年(1855年),在贛東與太平軍作戰,後奉調湖北,攻陷通城崇陽。因屢戰皆勝,加鹽運使銜。同年十一月,進攻武昌,羅澤南戰死,受命代統其軍,開始獨當一面。 [44] 咸豐六年(1856年),天京事變後,石達開回師天京,李續賓遂乘機攻陷武昌,賞記名以按察使用。隨即進攻九江,與湘軍水師攻克湖口,授浙江布政使。

咸豐八年(1858年),攻陷九江,加巡撫銜。奉調回鄂後,旋即馳援皖省,圖規廬州。行抵三河,被陳玉成援軍、三河守軍及廬州守軍合圍,全軍覆滅,被殺身亡。

李續賓著有《李忠武公遺書》四卷,含《奏稿》一卷,《書牘》二卷,《褒節錄》一卷。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 天天要聞

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人生得遇蘇東坡》【中】 意公子 著有網友說,在他人生最低谷時,是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治癒了他。還有人說,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將他從極度悲傷的情緒中拉了出來。然而,沒有人天生就擁有這種恬淡的處世態度。
《慶余年》大結局是不是最好的結局? - 天天要聞

《慶余年》大結局是不是最好的結局?

《慶余年》的大結局是否真的稱得上最佳?最近,我又重拾《慶余年》,還讀了一部以唐玄宗與安史之亂為背景的網文,越讀越覺得,《慶余年》的大結局,堪稱最佳!在《慶余年》的世界裡,太后、皇后、公主、慶帝、太子、二皇子、秦老將軍、陳萍萍這些慶國高層人物
1966年的中國: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 - 天天要聞

1966年的中國: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

看歷史老照片,品百年滄桑巨變。大家好,我是歷史君,一個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組拍攝於1966年的老照片。從這些老照片上,我們能看到當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下面,一起來看看吧!1966年,解放軍戰士把毛主席像送給一位貧農。19
人民心中永遠的豐碑——毛主席 - 天天要聞

人民心中永遠的豐碑——毛主席

導語:在華夏大地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個名字如璀璨星辰,跨越時空,照亮了無數人的心靈,他就是毛澤東。直至今日,國內外各界人士對他讚譽有加,在韶山沖,每天都有遊客排著長隊,只為瞻仰他的風采。這份跨越歲月的愛戴,源自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和始終如一的為民
少女與兵器(09) - 天天要聞

少女與兵器(09)

前幾天和大家聊過了《少女與兵器(08)》的第八篇漫畫,不知道你看了嗎?有沒有為受傷的雪兒擔心呢?不過有一個好處,她的機能並沒有丟失,看來還可以繼續旅行的。 這次的內容裡面居然還有電磁炮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