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2025年04月04日15:12:04 歷史 1944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漢斯.希伯

希伯(1897—1941),中譯全名漢斯·希伯,筆名亞細亞人,德國人。1897年6月13日出生在原奧匈帝國克拉科夫(現屬波蘭),後定居德國,讀大學,加入德國共產黨。他鐘愛新聞事業,很早就嚮往具有悠久文明史的中國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當1925年中國發生「五卅」慘案,隨之掀起大革命浪潮時,他即以一個新聞記者的敏銳眼光,想探求這神秘的國度到底發生了什麼,於是便告別親友,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他首先到達上海,隨即深入調查「五卅」慘案的真相以及工人運動的情況。之後南下廣州,滿懷激情地參加了國民革命軍的北伐部隊,是第一個參加北伐軍的第一個外國人,並被派往總政治部工作,擔任英文刊物《中國通訊》的編輯。對於編輯工作,他傾注心血,認真負責,博得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1927年,目睹中國大革命因蔣介石集團背叛而失敗的現實,希伯懷著複雜和悲憤的心情返回歐洲。之後仍時刻關心中國的革命問題,並把自己在華期間所撰寫的文章等,彙編成《從廣州到上海(1926-1927)》一書,譯成德文,於1928年2月在柏林出版。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1932年秋,心繫中國的希伯再度來華並定居上海,不久,他的新婚妻子秋迪也來到中國。在上海,他和史沫特菜、馬海德路易·艾黎等一些國際友人,還組織了一個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共同研究中國的形勢。此前,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已經發生,中國東北地區淪喪敵手,而在1932年,因日本挑釁而爆發的「一二八」抗戰就發生在上海。對於日本的侵略,他堅決反對並予以痛斥,對於中國軍隊的抗戰行動則予以同情和支持。此後的五年間(1934年曾回歐洲半年),他在上海廣泛活動,在美國《太平洋事務》《亞細亞雜誌》和德國《世界舞台》等多種報刊上,發表了大量關於中國和遠東問題的文章,成為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政論家。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毛澤東接見希伯

1937年7月,希伯所期盼的中國人民的全面抗戰終於爆發,這使他激動不已。1938年春,為了如實報道中國共產黨的抗戰主張和根據地情況,他經武漢輾轉來到延安,受到中共領袖毛澤東的親切接見,並就中國抗戰問題誠懇交談。同時,他還採訪了周恩來等重要領導人,對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和團結抗戰方略,有了比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1939年2月,希伯以美國太平洋國際學會《太平洋事務》月刊記者的身份,從上海來到皖南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採訪了正在這裡視察工作的周恩來以及新四軍軍長葉挺等將領。3月7日,還聆聽了周恩來在軍部禮堂所作的報告。不久,發表了《周恩來論抗日戰爭的新階段》的文章,報道了周恩來所作報告的要點。這次採訪結束以後,他便回到上海,就新四軍的英勇抗戰寫了多篇報道,熱情宣傳新四軍的抗戰事迹。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1941年1月,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皖南發動事變,突然襲擊遵令北移的新四軍。希伯對此無比氣憤,公開撰文,稱葉挺「是一位爭取中國的民族自由和民主進步事業的忠誠戰士」,要求國民黨當局立即予以釋放,並停止對新四軍與八路軍的一切進攻;同時,還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向世界人民報道「皖南事變」的真相。5月,希伯夫婦喬裝成醫生和護士,到達新四軍所開創的蘇北抗日根據地,採訪新四軍政委劉少奇、代軍長陳毅等。在蘇北期間,他親歷親見根據地廣大軍民的抗戰熱情和行動,僅用幾個月時間,就撰成約8萬字的《中國團結抗戰中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書稿。另外,還撰寫了多篇報道,在《亞美評論》上發表。這些報道對各國人民正確認識共產黨的團結抗戰主張,正確認識在敵後英勇作戰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揭穿蔣介石集團誣衊新四軍的種種斕言,起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通過這次採訪,希伯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敵後抗戰的了解,但他仍不滿足,決定繼續北上,到八路軍所創建的山東抗日根據地去採訪。於是,他謝絕根據地領導的好意勸阻,在警衛人員護送下,歷盡艱險,順利到達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濱海區

1941年9月12日、在濱海區八路軍第115師師部,希伯受到師首長和官兵們的熱烈歡迎。10月4日,根據地還舉行了隆重的歡迎會。他曾這樣描述當時的場景和感受:「我真像明星!人們追著我,圍著我,一雙雙友善的眼睛望著我,彷彿我是一個天外來客,而我卻有一種到家了的親切感。能和山東抗日軍民見面我很榮幸實現了我的願望!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在濱海,希伯採訪了第115師政委羅榮桓以及許多的幹部和群眾,參加了一些集會。他白天忙著採訪,晚上趕著撰稿,夜半時分,仍不知疲倦地敲打著打字機。不到兩個月,他以其親身經歷寫出《在日本佔領區的旅行》《八路軍在山東》《為收復山東而鬥爭》等長篇通訊報道。此外,他還以所見所聞的新的材料,補充、修改了《中國團結抗戰中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一書。在這些作品中,他旗幟鮮明地表示:「如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堅持抗戰,中國的抗戰能堅持到今天是不可想像的。」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1941年11月初,日軍5萬餘人分路向山東根據地之沂蒙山區合圍襲擊。八路軍第115師決定挺進沂蒙山區,並為安全計,懇請希伯暫時轉移到一個安全地點,但他謝絕說:「這正是需要我的時刻,我要和戰士們在一起,並把這一鬥爭的壯烈事迹報道給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人民。」於是,他隨軍當夜涉險穿過敵人封鎖線,次日清晨便安抵沂蒙山下。

一到沂蒙山區,希伯就主動去找根據地有關組織和群眾,採訪他們的抗日活動和生產情況。他很樂意和群眾交談,有時還為群眾碾米,為孩子們治病,聽孩子們唱抗日歌曲。望著這位和藹可親的大個洋人,孩子們都親切地喊他「老希大爺」。在生活上,他也是不怕艱苦,同大家一樣,經常吃干煎餅。有時部隊打仗,他也照樣急行軍,至於喝不上水,吃不上飯,他也沒有絲毫怨言和畏難情緒。行軍中,師首長給他配了一匹棗紅馬,但他謝絕「享受」。他不但穿著八路軍的灰棉軍裝,佩帶短槍,和大家一起行軍、戰鬥,而且還很快學會了利用地形地物掩護進行射擊等基本知識,熟悉了行軍規則和夜間聯絡信號。此時的他,已完全融入八路軍的行列中,並贏得了「外國八路」的昵稱。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11月5日,出現了緊急情況。日軍以數萬人的優勢兵力突然包圍了第115師師部山東分局領導機關和師特務營共5000餘人,妄圖一舉殲滅之。自傍晚開始的突圍行動中,由於指揮得當,部隊一槍未放,無一傷亡,一夜之間就迅速隱蔽地突破敵人封鎖線,跳出了敵人視為鐵桶一般的嚴密包圍圈,至6日挑曉到達預定地點。希俗激動地向羅榮桓政委致賀,之後又寫下了《無聲的戰鬥》通訊稿,生動地播逃了送次突圍的精彩場景。正是在這血與火的鬥爭中,他變得越來越堅強。當然。他也不忘自己的記者身份,遇有戰鬥間隙,他就坐在石頭上,以腿當桌,快速寫作。他要記錄下歷史的瞬間,要向全世界報告八路軍的英勇抗敵事迹。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11月下旬,沂蒙山飄起了小雪,日軍更進一步加緊對根據地的「掃蕩」。29日晚。希伯所在的部隊在沂南費縣交界處與敵人遭遇。根據敵情變化,部隊決定分散開來。各自為戰。希伯隨第2梯隊行動。30日,第2梯隊在東蒙群山中的大青山再與敵人遭遇,並被敵重重包圍。第2梯隊僅有一個連的兵力,而日軍竟出動一個混成旅團。敵我力量極為懸殊。梯隊領導決定部隊分成三個分隊突圍,並安排希伯隨一分隊先走。但他不肯。待一分隊衝出敵圍後,領導又動員他隨二分隊突圍,他仍然不肯,堅決表示要「戰鬥到底」。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於是,希伯毅然拿起手槍,加入到最後突圍的三分隊中去。戰鬥在激烈進行,他的翻譯和警衛人員先後倒下,許多幹部和戰士負傷、犧牲。但他毫不退卻,不斷地舉槍向敵射擊。身上多處負傷,仍努力地堅持戰鬥,最後終於悲壯地倒在了大青山下,為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時年44歲。之後,根據地軍民立碑紀念希伯烈士,碑上刻著羅榮桓等題寫的「為國際主義奔走歐亞,為抗擊日寇血染沂蒙」的題詞。

血染沂蒙的「外國八路」希伯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毛新宇攜家人清明回韶祭祖 - 天天要聞

毛新宇攜家人清明回韶祭祖

據湖南省韶山管理局主辦的天下韶山網消息,清明期間,毛澤東主席的孫子毛新宇少將攜妻子劉濱、兒子毛東東、女兒毛甜懿回到韶山祭祖,慎終追遠、禮敬祖先。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185):杜聿明的迷茫 - 天天要聞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185):杜聿明的迷茫

由於東北「剿總」原將領范漢傑等人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改造之路,下午的討論會很快便結束了,得出的結論自然是國民黨反動派自蔣介石起到具體的戰役執行者,反動透頂,愚蠢透頂,竟然沒有一個人能看出解放軍偉大而神奇的決策,先打錦州,然後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武漢市民帶著鮮花祭掃張公堤上「漢口碉堡群」,緬懷抗日英烈 - 天天要聞

武漢市民帶著鮮花祭掃張公堤上「漢口碉堡群」,緬懷抗日英烈

極目新聞記者 常怡攝影記者 劉中燦「武漢張公堤上有很多抗日時期的碉堡群,早上看到有人擺黃花祭奠。」近日,武漢市民李先生反映,有市民在清明期間祭掃抗日英烈,他很感動。4月5日,清明節假期第二天,極目新聞記者來到武漢張公堤江漢段,沿著大堤步行看到了多個碉堡遺址群。碉堡遺址散布在整條張公堤的沿線,有市民自發前...
清明祭掃緬懷革命先烈 - 天天要聞

清明祭掃緬懷革命先烈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5年4月5日4月2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大青山紅色文化公園拍攝的中國少年先鋒隊出旗儀式。清明節將至,各地舉行祭掃活動,緬懷先輩,寄託哀思。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來源:新華社)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
沙俄和蘇聯,先後兩次對遠東下手?斯大林:需確保俄族為主體民族 - 天天要聞

沙俄和蘇聯,先後兩次對遠東下手?斯大林:需確保俄族為主體民族

俄國是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鄰國,同時俄國也是國際上響噹噹的大國。不過很奇怪的是,為什麼俄國境內,居然沒有一個唐人街?很多人會給你普及知識,說什麼唐人街是華人在外面受欺負,從而團結起來的產物。難道說,俄國沒有唐人街,是因為華人在俄國沒有受到欺負,所以沒有團結在一起嗎?其實以上對唐人街的定義,已經是老黃曆...
清初時期的朝鮮一直使用明朝崇禎紀年 - 天天要聞

清初時期的朝鮮一直使用明朝崇禎紀年

1644年,明朝的崇禎皇帝弔死在煤山,明朝的藩屬國高麗,也就是朝鮮和韓國,君臣非常悲痛,準備替崇禎皇帝報仇,可惜實力不允許。後來,朝鮮民間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崇禎紀年的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