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的毛主席,他對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始終充滿崇高敬意和仰慕之情。
據公開目前的文獻記載,在清明節這個慎終追遠、禮敬祖先、緬懷先烈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里,毛主席曾致祭過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兩位民族英雄。
1937年的清明節,陝西省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迎來一個很特殊的日子。經歷長達10年的激烈內戰後,再度攜手合作抗日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分別派出林伯渠和張繼為代表,各自攜帶祭文共祭黃帝陵。
林伯渠(即林祖涵)受毛主席、朱德委派,代表中華蘇維埃全體人民在祭陵儀式上,宣讀了毛主席親筆起草的祭《祭黃帝陵文》:
維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於我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而致詞曰: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琉台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頻年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鑒臨之,皇天后土。尚饗!
在這篇激情澎湃的祭文中,毛主席以凝練雋永的詩化語言,讚頌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偉大歷史功績。
祭文的開頭,毛主席用「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八句話,盛讚中華民族的最早「肇造」者軒轅黃帝。
黃帝,本姓公孫。生長於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之濱,故改姓姬。居軒轅之丘(在今陝西省武功縣),故號軒轅氏。以土德王,土色黃,故稱黃帝。
黃帝的偉大的「肇造」之功,主要表現於他促進了華夏族的形成,及華夏族與東夷、苗蠻族的融合,為多元一體的民族大格局奠定基礎。
毛主席在《祭黃帝陵文》中用「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四句,來高度概括黃帝在涿鹿之戰中征服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等族、為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奠定基礎的偉大功績。
黃帝的「肇造」之功,也表現在他根據新的生產方式的特點所確立的各種制度,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家在中原的創立創造了條件。
黃帝的「肇造」之功,還表現於他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創文字,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開創中醫等,奠定了中華文化藝術的基本形式。
毛主席認為,黃帝以自己的聰明睿智,開創和奠定了華夏民族雄立於世界東方的偉大基業。
中華民族的近現代史是從民族自覺到民族復興的歷史,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祭祀黃帝陵受到愛國志士、革命政黨和進步社會團體的高度重視。
中日甲午戰爭後,在台灣起兵「拒倭守土」的愛國志士邱逢甲,曾不遠萬里,到陝西祭祀黃帝陵。辛亥革命時期,陝西同盟會組織過祭祀黃帝陵的活動。
1937年清明節,在寇急禍深、民族危亡之際,同為炎黃子孫的國共兩黨攜手祭祀黃帝陵,是中華民族歷代祭祀黃帝傳統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為中國共產黨起草的《祭黃帝陵文》,與國民黨的祭文形成鮮明對比。
國共兩黨的祭文均為四言體。國民黨的祭文32句,除祭文小序「煥發我民族之精神」一語尚聯繫現實外,其他文句都顯得很程式化,通篇限於追述黃帝功業,一句未提團結抗日之事。
而毛主席寫的祭文56句,僅用8句概括黃帝的偉業,其餘均寫中華民族的現實遭遇和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主張及肩負的歷史使命。全篇昭告明志,一切以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為念,「萬里崎嶇,為國效命」的情懷溢於言表。同時,呼籲各黨各界,求同存異,同仇敵愾,共御外侮,使赫赫始祖之偉業,如鳳凰涅槃之再生。此番告祭情懷,不獨遠超國民黨的祭文,亦為歷代祭黃帝陵文之拔萃者。全篇祭文,彰顯出毛主席及其領導的共產黨和紅軍,是黃帝「肇造」之「偉業」的忠實繼承者和堅定捍衛者。
在如今的黃帝陵軒轅廟裡,共有4座石碑格外引人矚目,西側第一塊石碑上刻得正是毛主席書寫的《祭黃帝陵文》手跡。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毛主席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經歷了八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之後,終於在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完成了軒轅黃帝開創的國家統一大業。
1952年11月1日,毛主席在視察河南黃河流域後返京途中,突然提出要在南宋著名愛國將領岳飛的故鄉湯陰站下車,去看岳飛廟。
到了岳飛故里,毛主席對那塊巍然矗立的《岳忠武王故里》碑甚有興趣。他仔細欣賞碑刻的書法藝術,又小聲地念誦碑文。碑身較高,字很多,有些字還不大容易辨認,他耐心地一字一句地讀完了碑文。從他那低沉緩慢的誦讀聲中,隨行人員感受到了毛主席對岳飛的敬重與讚賞。
1954年春,毛主席到江南巡視,下榻在杭州西湖畔的劉庄。一天傍晚,毛主席在劉莊園內散步,輕風拂拂,花香陣陣,他用似乎不大高興的語氣問正陪他散步的浙江省公安廳廳長王芳:「你知道西湖邊上有多少座墳墓嗎?」
王芳說:「具體數字,我說不清楚,反正到處是墳墓。」
毛主席說:「是啊,我們是與鬼為鄰,成天與死人打交道。那些達官貴人們活著時住深宅大院,過著花天酒地、揮金如土的生活,死了,還要在西湖邊上佔一塊寶地,這怎麼能行?」
王芳請示:「主席,您說怎麼辦好?」
毛主席說:「除了岳王墓等少數幾個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墳墓外,其他的應該統統遷到別處去。西湖風景區應該成為勞動人民休息和遊覽的地方,不能讓人們看到這裡到處是墳堆、墓碑。這些真是大煞風景!」
毛主席稍停了一下,接著講: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愛國英雄。公元12世紀,女真族在北方建立了金國。金人不安心偏居於北方,隨著國力增強,他們吞併宋的野心日益膨脹起來,並不斷肆無忌憚地侵襲和騷擾中原地區。面對國家山河破碎,百姓民不聊生,甚至生靈塗炭的悲慘景象,岳飛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主動請纓提旅,率領英勇善戰的『岳家軍』,馳騁抗金前線,殺得金人丟盔棄甲,聞風喪膽,真是英勇無比啊!」
毛主席輕輕舒了一口氣,又接著講:
「1140年,當岳飛乘勝追擊,即將打過黃河,『直搗黃龍府』時,被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一紙命令召回臨安,就是這個大名鼎鼎的杭州喲!岳飛回來後,被宋高宗和姦佞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殘害致死。岳飛精忠報國,心昭天日的愛國壯志,千百年來,在民間廣為傳頌。他可以說是個家喻戶曉、婦幼皆知的大英雄。……他是個值得我們稱頌的民族英雄。」
毛主席這篇「岳飛論」講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王芳除了深受啟迪之外,還為毛主席那超人的記憶、廣博的學識和精闢的分析,所深深折服。
沉默了片刻,王芳說:「主席,人們用生鐵鑄成的秦檜夫婦的跪像至今仍然跪在岳飛墳前。當年出賣民族利益、認敵為父、殘害忠良的奸臣及其走狗,將永遠被世人所不齒,所唾罵。」
毛主席感嘆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詩寫得真是入木三分。」
幾天後,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毛主席在辦公室按鈴叫來了王芳,問道:「快到清明節了,是嗎?」王芳回答:「主席,後天就是清明節了。」
毛主席問:「你知道『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是誰的話嗎?」王芳說:「這是宋朝民族英雄岳飛的名言。」「岳飛的《滿江紅》你會背嗎?」「背不好。」王芳山東口音重,怕毛主席聽不清楚。
毛主席微笑著鼓勵王芳:「你背背,試試看。」王芳背誦道:「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人長嘯,壯懷激烈……」此時,毛主席情不自禁地隨著王芳吟誦起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背完了《滿江紅》,沉默了一會,毛主席說:「王芳,我有一事想托你辦一下。」他鄭重囑咐道:「快到清明節了,按我們民族的習慣,清明節是祭奠先人的日子,請你替我給岳王墳獻個花圈。」
1954年清明節那天,西湖畔岳王墳前的花圈叢中,有一個製作精美但沒有標明敬輓人姓名的花圈。這個花圈正是毛主席送的。
一代偉人毛主席在不同歷史時期,以獨特的方式對軒轅黃帝和南宋愛國名將岳飛的祭奠,充分體現了他偉大的華夏民族情懷和抵禦外侮、精忠報國的民族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