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黃浦江,半部上海史」,從何而來

2025年04月01日07:40:14 歷史 3263

「一條黃浦江,半部上海史」,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一條黃浦江,半部上海史」,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

「一條黃浦江,半部上海史」。從申城最初的萌芽,到摩登都市的繁華,黃浦江是上海發展的忠實見證者。近日,《上海圖鑑·黃浦江》在位於北外灘的建投書局首發,通過河流脈絡展現上海巨變。

該書以海量權威方誌、年鑒資料以及攝影師近40年城市影像記錄為基石梳理而成,總計50餘萬字,由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當代上海研究所、陸傑城市影像工作室聯合編著,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時間為經、空間為緯,全書通過「黃浦江的歷史淵源」「都市化中的黃浦江」「黃浦江的工業化進程」「黃浦江的蝶變與重生」四大章節,全景式呈現這條「上海母親河」的滄桑巨變與永恆魅力。

黃浦江孕育並造就了上海城市生長,也生成並凝聚了城市文脈,更見證了上海發展歷程。黃浦江的開放和包容,構成了城市海派風貌濃墨重彩的一筆,影響了上海獨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演進。

「黃浦江的故事代代書寫,上海這座因水而興的城市始終進取、充滿活力。從黃浦江可以讀懂上海發展史,讀懂中國近代史,讀懂中國崛起史。」上海遠東出版社社長曹建表示,黃浦江對於上海的崛起具有重要的作用。

全書通過海量史鑒與500餘幅圖片,展現了黃浦江視角下上海的興起、生長與蝶變的發展歷程。書中回溯歷史寫道,黃浦江畔何時開始人煙聚集已經很難考證,但應不晚於唐代。唐代詩人皮日休曾經寫過《龍華夜泊》——「今市猶存古剎名,草橋霜滑有人行。尚畫殘月清光少,不見波心塔影橫。」千年之後的今日,龍華塔仍矗立在黃浦江畔,周遭車水馬龍,每日遊客如織。「可以想像早在唐代時,黃浦江上必然已經有船隻往來,有類似皮日休這樣的行旅之人曾行經、曾駐足。」書中推測,上海聚落的形成,或許是宋代的故事了。上海的名稱除了代表上海老縣城這塊地理空間外,早先又有「上海浦」這條河流,大約今黃浦江外灘至龍華一段。

「明代黃浦江水系形成,推動上海江海漕運快速發展。以沙船業為中心,上海開闢多條沿海沿江航線。到清乾隆、嘉慶年間,上海港躋身國內大港和漕糧運輸中心。」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牟振宇談到,優良河道不僅帶來上海航運興盛,也推動著沿江產業蓬勃發展。黃浦江畔誕生了中國第一座發電廠——楊樹浦電廠、中國第一座自來水廠——楊樹浦水廠、近代中國規模最大的造船廠——江南造船廠等。

進入新世紀,黃浦江兩岸由生產性岸線向公共開放空間轉型。自此之後,黃浦江成為人民之河,兩岸貫通,逐步成為世界級的濱水區域。在他看來,黃浦江是上海的海港主航道,蘇州河是內河主航道,一江一河,一外一內,構成了上海城市發展的主旋律。

「一條黃浦江,半部上海史」,從何而來 - 天天要聞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牟振宇、攝影家陸傑與本書主編、當代上海研究所副所長陳暢圍談

首發現場,城市紀實攝影家陸傑結合珍貴影像,以光影為媒介,從時間和空間上呈現黃浦江從「吳淞口」到「三泖」脈絡,講述其中的「變」與「不變」。

全書配以中英雙語對照文本,以國際化語態講述上海故事,今年3月曾亮相2025年倫敦書展。與該書配套的展覽《浦江奔流——歷史與煥新》,作為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起的《奔流:從上海出發——全球城市人文對話》第二季倫敦場系列活動重要環節,將於6月在英國倫敦展出,彰顯中國方誌的創新表達與全球視野。

作為《上海圖鑑》系列叢書第二部,該書與《上海圖鑑·蘇州河》共同記錄上海「一江一河」,揭示出城市文明演進中剛柔並濟的哲學,為上海建設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級濱水區提供歷史註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 天天要聞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讓人驚掉下巴,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從小家裡貪困,童年以羊為伴,並且八九歲還是個啞巴。諸葛亮每天穿行在大山上,邊放羊,邊到處玩,有一天他爬上山巔,瞧見一個小庭子,裡面坐個鬚髮皆白,行雲流水的道家,他的出現引起老道人的注意。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 天天要聞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中新社長春4月3日電 (高龍安 李彥國)「緬懷烈士 銘史礪新」——偽滿皇宮博物院清明節紀念活動3日舉行,吉林長春各界人士走進偽滿皇宮博物院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參加紀念儀式。 長春曾是日本侵華時炮製的偽滿洲國「首都」,坐落於此的偽滿皇宮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偽政權所在地,留存有大量日本侵華罪證。4月3日,吉林長春,民...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 天天要聞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4月3日,雲南昆明,警察向烈士敬獻鮮花。當日,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清明祭英烈" 活動,共同追思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獻出生命的烈士們。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4月3日,雲南昆明,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清晨的狼牙山,晨霧如紗。五尊青銅雕像在熹微中沉默佇立,嶙峋山岩將他們的身影勾勒成永恆的剪影。狼牙山的名字,是從什麼時候叫起來的,或許沒人說得清楚,但是因為什麼叫響的,在中國卻人盡皆知。「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2017年10月27日攝)。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 天天要聞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4月3日下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政協第九屆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內科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創始所長陸道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16時58分在北...
206位抗戰老兵長眠這個陵園,長沙老人哽咽回憶英雄父親:他冒死接通線路幫助打勝仗 - 天天要聞

206位抗戰老兵長眠這個陵園,長沙老人哽咽回憶英雄父親:他冒死接通線路幫助打勝仗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抗戰老兵們捨生忘死抵禦外侮,為國家與民族立下不朽功勛。其中,湖南籍的大多數抗戰老兵已經離世,目前有206位老兵長眠於長沙唐人萬壽園抗戰老兵陵園。4月3日,公益組織湖南老兵之家的志願者們前往陵園祭奠老兵,在陵園裡,遇到了同來祭奠的柳華林,他的父親長沙籍老兵柳元青,於2022年...
會武術拿法考證的這位95後是個好警察 - 天天要聞

會武術拿法考證的這位95後是個好警察

「當武術的剛毅、法律的睿智與警徽的榮譽交織,會擦出怎樣的火花?」2024年8月參警的劉慶洋,在琴斷口派出所給出了答案。具有「國家武術二級運動員」「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法律碩士」等多個標籤的劉慶洋,參警僅半年,已逐漸成長為派出所的「主心骨」。 用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化解矛盾 「出拳要有章法,調解更要有節奏。」學...
俞靄峰:中國著名婦產科專家 - 天天要聞

俞靄峰:中國著名婦產科專家

俞靄峰(1910.6.14—1991.5.31)女。浙江省鎮海縣(今寧波)人。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著名婦產科學家和醫學教育家。1930年畢業於九江儒勵中學,翌年考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二年級時被挑選改學醫預科,1934年考入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