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代掃墓人:有陵園工作者一天代掃十多座墓,有大學生趁假期嘗試兼職代掃

2025年04月04日17:20:25 歷史 2271

4月4日,清明節上午,在遼寧瀋陽一家陵園工作的蒲女士帶上水桶和鮮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年清明節都是她全年工作較為忙碌的時候,除了陵園日常的管理外,幫逝者家屬「代掃墓」也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今年清明節這一天,她就要代掃十多座墓。

紅星新聞近日採訪發現,由於逝者家屬工作生活在異地等原因,近些年找人代掃墓的並不少,不少陵園管理方都有代掃墓服務,而兼職代掃墓的情況在鄉村或鄉鎮更多。

陵園工作人員:

多年前就有此業務,代掃墓後會拍照存檔

蒲女士在瀋陽一家陵園工作已經快10年的時間,「當年從學校畢業後我就來這裡了,因為家裡有其他人也從事殯葬行業,所以並沒有什麼忌諱,覺得就是一個正常的工作。」她說。

蒲女士告訴記者,陵園的日常管理工作相對簡單,一般是園區保潔、祭祀品清理,或與購置墓地的逝者家屬溝通等,但清明和春節前後是相對忙碌的時候,會有很多逝者家屬聯繫陵園管理方幫忙代掃墓。今年清明節前後,蒲女士就已經幫幾十位逝者家屬清掃墓碑並代掃墓。

清明節的代掃墓人:有陵園工作者一天代掃十多座墓,有大學生趁假期嘗試兼職代掃 - 天天要聞

▲資料圖

根據蒲女士工作的陵園收費標準,清理墓碑及擺放鮮花的費用為80元。近些年開始,工作人員會在打掃後向墓碑三鞠躬,以示祭掃,「這個業務其實從十多年前我來這裡工作之前就有了,包括清理墓碑、擺放鮮花,有些逝者家屬會要求在代掃墓後拍照發給他們,儘管在我們陵園大多數家屬都對工作人員比較信任,但我們仍然會拍照存檔。」

蒲女士認識的一位逝者家屬常年在國外生活,其父母都葬在了這座陵園,「近些年她年紀也大了,很少回來,每年春節和清明節她都會聯繫我幫她祭掃,有一年她還給我發了自己在國外的照片,讓我列印出來擺在她父母墓碑邊上。陵園沒有這項業務,我個人幫她實現了這個願望,也並沒有收費。」蒲女士說。

在蒲女士看來,「很多人是在外地工作生活實在趕不回來,有些人是因為身體不便,但是他們對逝者的感情是在的。」

有在校研究生嘗試兼職代掃墓

有殯葬店「個性化」代掃墓

紅星新聞記者還在多個社交平台上了解到,一些個人也在嘗試做代掃墓業務,並發布了可以代掃墓的信息。

在北京讀研究生的小霍清明節前發布了一條可以代掃墓的消息,並主打自己「在校研究生」的「賣點」。「我清明節假期不打算回家,之前看過一篇關於代掃墓的文章,我就想嘗試幫人代掃墓,我開始定的價格是每次300元,可以鞠躬、擦拭墓碑等。」

不過小霍也坦言,自己是第一次嘗試發布這樣的信息,而消息發布了一周,除了個別諮詢者,並沒有逝者家屬下單,「多數逝者都是安葬在陵園,感覺大家最後還是會找陵園管理方或者殯葬行業的人清掃祭祀。」

清明節的代掃墓人:有陵園工作者一天代掃十多座墓,有大學生趁假期嘗試兼職代掃 - 天天要聞

▲交易平台上的代掃墓服務

在江蘇南通經營殯葬店的葛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今年清明節前他一共接到了3個請幫忙代掃墓的客戶,葛先生說,相比於陵園的代掃墓業務,殯葬店能夠提供的代掃墓會更「個性化」。

「我們會按照家屬的要求,帶去點心和熟食等祭品,有一些還會播放緬懷音樂、讀紀念祭文等。」葛先生說,自己最近在嘗試用手機里的應用(軟體)來給逝者寫祭文,「以前我們都是會有一些祭文的模版,但是近些年很多逝者家屬希望寫一些更走心的內容。」

葛先生介紹,相比於墓園,殯葬店的代掃墓會更貴一些,基礎價格在300元,如果逝者墓地相對較遠,或者要帶的祭品比較多,價格還會有調整,也都會主動給家屬發去代掃墓的視頻或者照片,「我們目前接到的這類服務單子,多數都是逝者沒有葬在統一的陵園,只能找我們這樣的殯葬店來代掃墓。」

民俗專家:

紀念方式隨時代變化,表達的都是懷念

陝西民俗學家王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隨著時代的變化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特別是空間上的變化,在紀念逝者的文化傳承方式上,也逐漸發生著變化。

「在以前的農業時代,大家一輩子可能都走不出自己的村子多遠,祖先也會統一安葬在後人居住地不遠的地方,方便祭祀。但是現在時代變化,很多人在外地甚至國外工作生活,或者由於個人生活的羈絆而沒辦法在清明節等節日親自趕回來。」王智說,但是傳統文化還在,大家還是希望能夠紀念自己的祖先,因此出現代人掃墓的情況,「其實這也是一種傳統紀念的延續,表達的都是對逝者的懷念。」

紅星新聞記者 付垚

編輯 張尋 責編 官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 天天要聞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鐵嶺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從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來曾在東北求學3年,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946年9月,已經成為黨的重要領袖人物的周恩來在同美國記者李勃曼談個人的求學和成長經歷時說:「12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
傾聽尼山2025|李敬澤:我們是在世界中 - 天天要聞

傾聽尼山2025|李敬澤:我們是在世界中

傾聽尼山2025 編者按:2025年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將在山東曲阜舉辦。從2010年9月創立至今,尼山論壇彙集全球專家學者,匯聚世界文明智慧,共同為解決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貢獻智慧,正日益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凝聚人類文明共識的重要紐帶。當...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 天天要聞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感謝黨接納了我。終於有這樣一天,我成為了預備黨員。太光榮,太不容易了。感謝黨,接納了我。」七一前夕,在鮮紅的黨旗下,92歲的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宣誓完畢,他用微微顫抖的手,珍重地撫摸著胸前閃亮的黨員徽章,他說,「現在,我是黨的一名『老學生』了。」為這一天,等了太久出生於1...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 天天要聞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昨天,「印見榮光——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上,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等百位全國勞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們不僅承載著歷史記憶,更展現了勞動者的精神風貌。這些肖像的背後,是上海畫家劉雙和他的團隊在短短半個月內攻克難關、完成創作的故事。傳統版畫邂逅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