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師,出道即封神

2025年04月04日06:33:10 歷史 1201

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相關文獻來源。


真正的大師,出道即封神 - 天天要聞

(五代洛陽 朱梁新敗)

貞明三年,公元917年,十二月。

洛陽城垣上殘雪凝霜,褪了朱漆的宮門在風中吱呀作響,幾隻寒鴉撲棱著翅膀飛過,琉璃瓦則折射著昏黃的日光。

這個月,後梁在軍事戰場上對河東軍的行動全線潰敗,那是一個丟城失地,丟盔棄甲,丟人現眼,那就別提了。

然而奇怪的是,如此危局,後梁皇帝朱友貞不想辦法解決,是重整旗鼓啊,是收縮兵力啊,還是頑強抵抗啊,他都不尋思,他尋思的是,他要趕緊從洛陽出發,到開封祭祀天地,拜謁祖先。

宰相敬翔一聽,你這不扯呢么?新敗連連,軍心正是動搖之際,王駕怎能輕移,敬翔就勸朱友貞,讓他老實在洛陽待著,但是朱友貞沒聽,還是走了。

作為後梁文臣中的代表人物,這個曾經陪伴朱溫度過三十多個春秋的老臣,看著朱友貞離去的背影,也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曾栽梧桐,鳳鳴高軒,獨對枯影,月冷千山。

往日雕梁,燕繞朱檐,徒留蛛網,結滿頹椽。

雕欄曾倚,笑語闌珊,苔階露冷,燭燼更殘。

時代,已經變了。

敬翔,字子振,同州馮翊人,名門出身,他的祖先是唐朝著名大臣敬暉

真正的大師,出道即封神 - 天天要聞

(《南陵無雙譜》中的武則天題跋像)

我們知道唐朝有個女皇帝,叫做武則天。

這個武則天吶,十四歲進宮,做了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死了之後,她就被發配到寺廟裡去做尼姑了,要終生為太宗皇帝念經祈福。

但是,武則天做才人的時候,她就和太宗的兒子李治有了私情,倆人感情相當的深厚,所以李治,也就是高宗登基之後,很快就把她從寺廟裡弄了出來,後來還把武則天立為了皇后。

高宗死了之後,武則天扶立了倆兒子做皇帝,一個中宗李顯,一個睿宗李旦,不過這倆兒子先後被武則天廢掉,最後武則天自己做了皇帝,可以說這簡直是前無古人,以後也沒有來者了。

細算武則天一生,當政四十年,只多不少,而且她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她之前,是貞觀之治,她之後,是開元盛世,可以說武則天是唐朝走向巔峰的一個重要環節。

以女兒之身擎起日月當空,在貞觀長虹與開元皓月之間,用四十載鐵腕柔情架起一座跨越男權藩籬的巍峨津梁。

但是,武則天的輝煌,就代表著李唐皇室的沒落,李氏後代自然不甘心大權旁落,於是李氏皇族聯合一些大臣就發動了政變,逼迫武則天交出權力,逼她退位,後來也成功了,那這場政變就叫做神龍政變,大臣敬暉就是主要參與者。

只不過祖上的輝煌,都已成為過去,那畢竟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到敬翔這一代的時候,他已經無官無職,想要做官,還得自己參加科舉考試。

年輕時的敬翔,很愛讀書,文章寫的也很好,而且他還不是那種書獃子,他是一個思維非常敏捷的人,能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活學活用,可以說,敬翔理論學的紮實,實踐也沒耽誤。

大唐乾符年間,敬翔苦學多年,信心滿滿的參加科舉,結果不第,落榜了。

真正的大師,出道即封神 - 天天要聞

(馬球天子 李儇)

這個可以理解,乾符是唐僖宗李儇的年號,就是愛打馬球的那位老兄,他執政的時候唐朝社會混亂不堪,官場更加黑暗,別說你敬翔了,黃巢考了好多年,不也照樣落榜么?

文人只能咽下苦水,看理想破滅,而鹽販子黃巢可不慣著那個,既然目的都是為了進到大明宮里,那你就別管我是考進去,還是打進去了。

所以,黃巢就起義了。

黃巢起義,攻佔長安,那城裡亂鬨哄的,黃巢又拿著大唐朝廷的官員名單來屠殺士族,敬翔雖然混的很不好,可是畢竟祖上顯赫,他生怕黃巢哪天把屠刀架到自己的頭上,所以他乾脆東出函谷關,走了。

說實話,敬翔沒有什麼感覺,他騎在騾背上,望著函谷關的殘陽,照著官道兩側槐樹抽出的新芽,他腦袋裡根本就沒有什麼理想,夢想,抱負,家國之類,他就覺得暈頭轉向,因為他好幾天沒吃飽飯了,他肚子比較餓。

是啊,五姓七望的百年風流,終究敵不過亂世里的一袋粟米

他走啊走,走啊走,就走到了中原,到了汴州,也就是開封。

而當時佔據開封的軍閥,正是朱溫

朱溫的麾下,有個叫做王發的觀察支使,這個職務,還算比較重要,相當於是現在開封市委的秘書長,兼職巡視員,同時王發還是朱溫的幕僚。

更重要的一點是,王發和敬翔認識,倆人還是同鄉。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老鄉,這話那不是蓋的。

朱溫治理汴州的時候,汴州治安還比較好,出了中原之後地方割據,前景不容樂觀,敬翔思來想去,決定投奔王發,先在汴州安頓下來。

王發呢,很講究,念在同鄉之誼,是管敬翔吃,管敬翔喝,對敬翔非常的好,王發甚至還一度想要給敬翔在朱溫手底下謀個差事來做一做,只是苦於一直沒有什麼機會。

因為那個時候的朱溫帳下,人才濟濟,幕僚更多,多敬翔一個不多,少敬翔一個不少,所以王發只能解決敬翔的吃喝,而不能包辦他的前途。

真正的大師,出道即封神 - 天天要聞

(孟嘗之風 王發)

時間長了,敬翔覺得不是事兒,王發畢竟只是王發,不是爹媽,不可能養活自己一輩子啊,自己找不到工作,也不好總在人家這裡蹭吃蹭喝,於是敬翔慢慢的就開拓出了自己的工作,靠給別人寫一些書信來賺點錢花。

這古代啊,受教育率是很低的,別說你是秀才,你是進士,你是官員了,你就是能讀書識字,那都是很了不起的,尋常百姓家裡根本就沒有幾本書,很多人更是壓根就不識字,但是這些人也有書信往來,也有使用文字的需要,而敬翔就是干這個的。

光景雖然黯淡,但有著真才實幹的敬翔,他的命運,註定不會這樣普通。

所謂「明珠不暗投,寶劍須待價」,那夜明珠,你把它放在黑暗的地方,它也會發光,而一柄寶劍,雖然暫時無人問津,卻終究會等來識貨的人。

尤其,敬翔還是一個很樂觀的人,樂觀的人,你就算把他放在魚缸里,那他在魚缸里,他也會游出在大海里的感覺,換言之,他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可以證明自己的機會。

什麼意思呢?意識是敬翔沒有自暴自棄,就算是只能替人寫寫書信,他也寫得很認真,字裡行間還時常寫上一些自己研究出來的名言金句,而這些名言金句隨著書信在社會上廣為傳播,很多人看了都很喜歡,大家沒事就拿出來念叨討論,這些句子甚至慢慢的都流傳到了軍中,被士卒們傳頌。

朱溫呢,是個大老粗,雖然他出身於一個學者家庭,但是他肯定是沒有學習過,當然他從軍之後自學過,但是也沒有系統化的學習,所以他平時說話,就比較直白,要是寫東西,也比較淺顯,那朱溫就很羨慕文化人,尤其是說話有意思的文化人。

有天他到軍中巡視,聽到軍中士卒議論一些十分精妙的句子,他就問這誰寫的,一頓打聽之後,得知這些名句出自一個叫做敬翔的人的手筆,而且朱溫還得知,這個敬翔此時就在汴州觀察支使王發的家中小住。

那朱溫立刻就把王發叫來,跟王發說,我聽說你家裡那個老鄉啊, 很有才華,你把他叫來,我要見一見他。

就這麼著,敬翔得到了一次面見朱溫的機會。

真正的大師,出道即封神 - 天天要聞

(亂世梟雄 朱溫)

可以說這是一次考試,考官是朱溫,考生是敬翔,而面試的標準,就是朱溫的判斷。

朱溫見到敬翔,開口問了這麼一句話:

我聽說先生你很有文化,通讀《春秋》,我也很想要學習《春秋》,用來幫助我成就更大的事業,不知道先生怎麼看?

《春秋》,這是一本史書,相傳是孔子寫的,屬於儒家經典,其中既有道德禮儀文化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多治國打仗的東西。

朱溫說要學習《春秋》,其實映射出了朱溫當時的一部分內心世界。

作為草根出身的軍閥,朱溫剛剛站穩腳跟,他希望通過《春秋》這樣的典籍,學習禮儀,提升自己的合法性,塑造自己的新形象,並且朱溫認為《春秋》中的戰爭案例和規律值得學習,會幫助自己取得優勢。

為什麼說是一部分內心世界呢,是因為這部分完全是朱溫自己臆造出來的,他內心不是這麼想的,他要是崇尚《春秋》,他就不該叫朱溫,該叫朱熹了。

所以,這個問話,完全是一種試探,目的是為了看看敬翔到底是只有陳詞濫調的窮酸腐儒,還是另有高見。

如果是前者,那麼考試就可以提前結束了。

敬翔是怎麼回答的呢,他說:

那都是諸侯之間打仗的事情了,對現在並沒有幫助,一味的效仿《春秋》,那就是墨守成規,而亂世生存之道,在於隨機應變。

最後,敬翔還補上了一句十分沉重的話:

則所謂務虛名而喪其實效,大王之事去矣。

如果您是一個只看重虛名而不重視實際的人,那麼你的事業也就這樣了。

敬翔的意思簡單明了,在這個時代,你要做的,就是活下去,生猛的活下去。

就是這一段話,把朱溫給折服了,朱溫知道,這就是自己想要的人。

朱溫十分開心,拉起敬翔的手,哈哈大笑道:

這是老天爺送給我的奇人,專門用來輔佐我成就大事的啊!

史書沒有記載此二人後續的對話,但如果有,作者想,敬翔應是伏地跪拜,叩謝知遇之恩,然後沉穩的回應:

「願為大王鑄一把亂世最快的刀,禮在鞘中,刃出無痕。」

朱溫的笑聲更大了,傳出汴州的府衙,驚飛了門口的麻雀,撲稜稜的振翅聲掠過初春的暮色...這對君臣就此結下不解之緣,而他們各自的生命,也以不同的形式,貫穿了即將到來的王朝的始末。


參考資料:

《新五代史· 梁臣傳第九》、《舊五代史·梁宗室傳》、《舊唐書·卷五十一》

袁如月.唐後期落第舉子入幕現象研究.上海師範大學,2024

桑東輝.「五代無忠臣」辨——五代時期政治生態和忠德狀況考論.武陵學刊,2024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家國共清明! - 天天要聞

家國共清明!

人間四月春,風起正清明。清明,是一個思念的日子,也是一個感恩的日子。思念逝去的親人,在祭祀先人、回憶往事中,追憶傳承家風;感念先烈的英雄壯舉,革命先輩以血肉之軀標註不朽功勛、用澎湃熱血捍衛家國尊嚴。梨花風起,家國共清明!讓我們在懷念中感恩,在緬懷中奮進,守護山河錦繡,不負過往不負時代!來源:解放軍報...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明祭 倖存者僅剩28人 - 天天要聞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明祭 倖存者僅剩28人

4月4日,2025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清明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代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遺屬代表等共同祭奠在88年前遇難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在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名單牆前,工作人員敬獻花籃,全體人員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鞠躬,死難者遺屬代表和學生代表等依次上前獻花,表達哀思。在儀...
UFC歷史上最可怕的5次KO排名 - 天天要聞

UFC歷史上最可怕的5次KO排名

自1993年成立以來,UFC已經見證了許多殘酷的擊倒。從豪爾赫·馬斯維達爾(Jorge Masvidal)在UFC歷史上最快的擊倒——在5秒內飛膝擊倒本·阿斯克倫(Ben Askren),到馬克斯·霍洛威(Max Holloway)在UFC 300中在鈴聲響起前擊倒賈斯汀·蓋奇(Justin Gaethje),八角籠內的場景總是令人驚嘆不已。當然,有些擊倒比
紅軍墓的守護人|老兵在紅軍墓前一筆一划描紅,「我也曾差點成了烈士」 - 天天要聞

紅軍墓的守護人|老兵在紅軍墓前一筆一划描紅,「我也曾差點成了烈士」

極目新聞記者 李曉夢攝影記者 劉中燦清明節前夕,在青山環抱的紅軍墓前,一位頭髮斑白的退伍軍人正專註地為墓碑描紅,他手持毛筆,飽蘸紅色顏料,一筆一划,緩慢而有力地描摹著。這位退伍軍人名叫舒在則,今年72歲,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龍港鎮壢上村六組村民。20年來,他風雨無阻,義務守護著獅子山上的紅軍墓。4月4日清明節...
特朗普關稅戰,乍看是慈禧太后!再看既像程咬金,又像李元霸!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關稅戰,乍看是慈禧太后!再看既像程咬金,又像李元霸!

特朗普慈禧太后特朗普的關稅戰是慈禧太后式的對萬國開戰,但是他還給一些盟國夥伴設計了一些豁免條件,但是,首當其衝還是要對著中國發威,向中國輸美產品加征了最高的歧視性關稅,因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巨大,特朗普試圖用加征高關稅的辦法把一些產品的生
我們對教員的感情,不需要長篇大幅,更不用華麗詞藻! - 天天要聞

我們對教員的感情,不需要長篇大幅,更不用華麗詞藻!

毛主席在關鍵時刻挽留了中國革命,重新將黨和軍隊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我們習慣稱他是偉人!但他卻在晚年自稱「教員」!更準確地說,他老人家是一名歷史教員!他1917年時就在書信中表達過要當「教員」的志願,後來更是有多次擔任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