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2025年04月02日22:02:08 歷史 2000

作者:王亭貫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在遵化地北頭鎮的群山環抱中,義王莊如一顆明珠鑲嵌在冀東平原與燕山余脈的交界處。這座始建於明朝的村莊,因王氏家族「正直講義氣」的家風得名,歷經六百年風雨,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村北饅頭山的炮樓遺址、村東羊山的神話傳說、東北側法華寺的興衰變遷,共同勾勒出一幅跨越時空的人文畫卷。

一、村莊溯源與地名密碼

義王莊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永樂年間,王氏先祖遷居於此,以耕讀傳家,漸成村落。因其族人「重信守義」,遠近聞名,故得名「義王莊」。

二、羊山傳奇與藥王廟興衰

村東南的羊山因奇石得名,相傳古代一仙人趕羊至此,遇晨雞報曉,羊群化作石橛長留山間。村中老人都看到過這些羊橛子,都搶著繪聲繪色的講起來,說這些形似羊的巨石,零星分布在羊山東側,當地風水先生研究後說,如果把那片羊趕到大小饅頭山之間的山口就好了,堵住那個山口,那樣這個村子就興旺嘍。

羊山山頂原有藥王廟,始建年代不詳,鼎盛時有南北三重大殿,古碑林立,古木參天。廟前曾設藥王廟小學,後毀於「破四舊」運動,遺址現為養牛場。村民回憶,廟宇規模宏大,香火旺盛,其興衰見證了民間信仰與時代變遷的交織。

三、饅頭山的抗戰記憶

村北饅頭山因形似饅頭得名,山頂現存兩處日軍侵華遺迹:一起兒炮樓位於主峰,呈圓形石砌圍牆,中心炮樓殘垣猶存;二起兒炮樓位於南坡,方形布局依稀可辨。山間還分布著防空洞、烈士洞等軍事設施,其中東坡的烈士洞曾是八路軍傷員隱蔽處,一名排長在此壯烈犧牲。西坡的防空洞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工開鑿,洞深曲折,見證了備戰備荒時期的歷史印記。這些遺迹如同一部凝固的史書,訴說著那段烽火歲月。

四、法華寺的風水迷局

距村東北約千米的法華寺,2014年由一個雲遊僧人到此,村民見其時常在山間奪步,時常在山下徘徊,認為其風水非常好,就在此選址奠基。寺院背依青山,面朝饅頭山,風水格局獨特。大雄寶殿建成後,因資金或管理問題逐漸荒廢,僧人亦不知所蹤。這座未竟的寺院,與傳說中清朝欲在此修建陵寢卻因「砍頭」地名作罷的故事相呼應,成為民間風水文化的現代註腳。村民講,原來是因村南的安家坨村曾因位於沙坎之下,初稱「坎下庄」,附近村民叫白了都說叫砍頭,這個名字也太不吉利了,陵寢建在這裡還不被砍頭,古代都迷信非常在乎這個,於是就打消了在此建造陵寢的念頭。後清光緒年間,村民為避「砍頭」的諧音忌諱,取「安居樂業」之意更名為安家坨,這段地名變遷史折射出古代民間樸素的風水觀念。

站在饅頭山頂俯瞰,義王莊新舊民居錯落有致,羊山與法華寺遺址在暮色中靜默。紅果樹在山風中搖曳,炮樓殘垣鐫刻著歷史的傷痕,而那些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正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著村莊的文脈。這片土地,既是冀東農耕文明的縮影,也是抗戰精神的見證者,更是人與自然對話的永恆舞台。

遵化義王莊

羊山仙跡接遙天,饅頭烽煙六百年。

雲橫古堞傳烽燧,石鎖荒坡話趕仙。

坎下更名存吉兆,寺前斷碣鎖寒煙。

當年誰料東瀛寇,猶剩殘垣落日邊。

附:日軍在河北遵化魯家峪村、義王莊村施放毒氣

1942年4月16日至5月1日,日軍二七師團步兵旅團長鈴木啟久糾集唐山、豐潤、玉田、遵化等地日偽軍4000餘人,對魯家峪進行大規模「掃蕩」。4月16日,100餘日偽軍在漢奸馬金成的帶領下,從魯家峪進犯東峪村東北溝的一座大山——雞冠山。日軍見山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山洞,斷定洞里藏有八路軍和軍需物資。後在一個叫狐仙洞的山洞裡發現了八路軍,便向洞內施放毒瓦斯,村民劉玉書一家5口、劉思功一家3口、劉樹安的妻女3人,被毒死在洞內。被服廠工作人員14人、軍區幹部7人,被迫鑽出洞外,慘遭日軍殺害。村民劉庭發、李樹全等人出洞後,被日軍用刺刀刺死。青年劉小七被日軍扔進土洞里活埋。日軍在雞冠山駐剿5天內,共殺害我村民、幹部、傷員95人。

4月24日凌晨,日軍200餘人在大隊長渡邊的指揮下,封鎖了魯家峪南面的饅頭山,一日軍官在搜查時踩響地雷被炸死。日軍發現一個藏人的地洞口,逼著從義王莊抓來的村民梁德普、龐永海兩位老人挖堵在洞口的石塊,被二人拒絕。於是,日軍將兩位老人挑死在洞前,隨後向洞中施放毒瓦斯。冀東行署秘書長林峰冒險突圍,被日軍打死在洞口。王文龍、王松、軒敬宜、李雲等8名黨政幹部見突圍無望,在洞內飲彈自殺。當日下午,洞中人員被迫出洞。區長楊德山偽裝投降,扔出一支槍,乘敵不備,用手槍打死一名日軍士兵,然後順山坡滾下,被日軍開槍打死。一起出洞的義王莊村村民任習仙、任彥博、張樹旺等15人,魯家峪村的劉振坤和附近各村的19人,被日軍押到近家屯北溝槍殺,堅持不出洞的屈平、朱文厚、王興的妹妹3人,除屈平死裡逃生外,其餘2人因中毒而死。

來源《日本侵略華北罪行檔案 6 毒氣戰[M]. 2005》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上石牆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上石塊材質特別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兩塊巨石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旁樹木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下老門樓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下老門樓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下老門樓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下老門樓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下老門樓天地窯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下老門樓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上古石牆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上炮樓遺址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上炮樓遺址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上炮樓遺址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下老門樓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下老門樓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下老門樓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下老門樓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下老門樓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下老門樓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饅頭山下老門樓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義王莊法華寺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義王莊法華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山西青年報記者孟存田 通訊員張琪 為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在清明節來臨之際,4月3日上午,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部分師生前往郊區河底鎮河底村革命烈士墓碑前,開展「紅色耀三晉,青年永傳承」主題清明節祭掃活動,少先隊員們通過敬獻花束、集體默哀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 天天要聞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新華社哈爾濱4月3日電(記者王君寶)近日,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普查隊在推進孫吳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和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時,發現一枚侵華日軍遺留炮彈。「在普查中,工作人員來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孫吳鎮侵華日軍地下隱蔽部,在文物本體西北側發現了這枚炮彈,經過現場勘查初步分析,此炮彈為侵華日軍遺留。」孫吳縣文物保...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 天天要聞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19490826349、19490826350、19490826351……墓碑上這一串串數字背後都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76年前,蘭州戰役烽火熊熊解放大西北的關鍵一役,許多戰士血灑蘭州474位烈士長眠於蘭州市烈士陵園名字被歲月隱沒,生命卻融入山河大地蘭州市烈士陵園華林坪革命烈士紀念塔航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多蕾 攝蒼松翠柏簇擁一顆顆深埋黃土的...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 天天要聞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讓人驚掉下巴,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從小家裡貪困,童年以羊為伴,並且八九歲還是個啞巴。諸葛亮每天穿行在大山上,邊放羊,邊到處玩,有一天他爬上山巔,瞧見一個小庭子,裡面坐個鬚髮皆白,行雲流水的道家,他的出現引起老道人的注意。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 天天要聞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中新社長春4月3日電 (高龍安 李彥國)「緬懷烈士 銘史礪新」——偽滿皇宮博物院清明節紀念活動3日舉行,吉林長春各界人士走進偽滿皇宮博物院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參加紀念儀式。 長春曾是日本侵華時炮製的偽滿洲國「首都」,坐落於此的偽滿皇宮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偽政權所在地,留存有大量日本侵華罪證。4月3日,吉林長春,民...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 天天要聞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4月3日,雲南昆明,警察向烈士敬獻鮮花。當日,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清明祭英烈" 活動,共同追思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獻出生命的烈士們。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4月3日,雲南昆明,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清晨的狼牙山,晨霧如紗。五尊青銅雕像在熹微中沉默佇立,嶙峋山岩將他們的身影勾勒成永恆的剪影。狼牙山的名字,是從什麼時候叫起來的,或許沒人說得清楚,但是因為什麼叫響的,在中國卻人盡皆知。「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2017年10月27日攝)。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 天天要聞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4月3日下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政協第九屆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內科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創始所長陸道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16時58分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