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2025年03月19日15:43:08 歷史 1969

楔子:

明朝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和太子朱標之間發生了一場較大的衝突,朱元璋甚至要拔劍去「砍」朱標。

俗話說「小杖受,大杖走」。朱標見形勢不妙,拔腿就跑。最後馬皇后親自出面,才勸朱標低頭認錯。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朱元璋對朱標是非常信任的,他也不是真的要砍朱標,只是打算教訓兒子一頓。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朱元璋如此惱火呢?根據《明太祖實錄》記載:

洪武七年九月二十八日,庚寅,貴妃孫氏薨……以主喪事勑皇太子及諸王皆服期。

原來,這年九月,朱元璋的寵妃孫貴妃去世,朱元璋非常傷心。他下旨讓太子和諸位皇子一起,為孫貴妃服喪。

朱標乃是馬皇后所生的嫡長子(雖有爭議,但筆者以正史為準),孫貴妃雖然是長輩,卻是朱標的庶母。在古代,庶母(父親的小妾)去世,嫡子是不需要服喪的。所以,朱標認為朱元璋的旨意與禮法不合,不願意為孫貴妃服喪。朱元璋認為朱標忤逆了他的旨意,所以舉劍去教訓朱標。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當然,這件事最後還是朱元璋贏了,因為包括朱標在內的五位嫡子,都為孫貴妃服喪。不僅如此,朱元璋還把第五子朱橚「過繼」到孫貴妃名下,讓朱橚為孫貴妃守孝三年。

從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朱元璋非常看重孫貴妃。那麼,歷史上的孫貴妃,到底何德何能,讓朱元璋如此青睞呢?

本文,博史君將為大家講述洪武初年明朝後宮的二把手孫貴妃,希望通過他的故事,讓大家了解一段不一樣的明宮史。

一、孫氏值妙齡,太祖慕求之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出身寒微,在父母雙亡之後,飄零無所依。當時的朱元璋連吃口飽飯都難,他或許沒有想到,他這輩子還能娶上媳婦。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朱元璋的第一場愛情,發生在25歲那年。當時,元末紅巾軍起義爆發,他離開皇覺寺,投奔濠州紅巾軍首領郭子興。由於朱元璋在皇覺寺中認識幾個字,他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郭子興給他改名為「元璋」,並且將自己的義女馬氏許配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和馬氏夫妻一直相互扶持,終朱元璋一生,他都比較尊重妻子。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然而,朱元璋的這場婚姻畢竟是上司安排的。待朱元璋成了一方元帥時,他開始渴望自己的「愛情」了。這個時候,他遇到了一個溫婉漂亮的女子,這個女子就是本文的主角孫氏。《明史·卷一百一十三》記載:

成穆貴妃孫氏,陳州人。元末兵亂,妃父母俱亡,從仲兄范避兵揚州,青軍陷城,元帥馬世熊得之,育為義女。

孫氏是陳州人,元末兵亂,他父母雙亡,跟著二哥孫范到揚州避禍。後來,青軍兵馬大元帥馬世熊攻陷揚州,將孫氏收為義女。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明史》中只交代了個大概,並沒有記載孫氏的父母和家世,若干年後,身為貴妃的孫氏去世,朱元璋曾讓宋濂為孫氏寫一份墓志銘,即《故成穆貴妃壙志》,其中記載:

成穆貴妃孫氏諱某,其先世居陳州。父和卿,仕元朝因家江南毗陵,母晁氏。妃稟性賢淑,聰慧過人。父母既亡,長兄楧治家事。值元末天下大亂,妃年十三隨次兄范避兵揚州……

孫氏的父親名叫孫和卿,曾在元朝為官,母親姓晁。孫氏從小知書達理,聰慧過人,他父母去世後,他的大哥孫楧主持家事。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青州兵亂,孫氏跟著大哥、二哥一同逃往外地避禍。可是,走到半路他們和大哥孫楧走散了,只得跟著二哥孫范來到揚州,這一年,孫氏才13歲。他的二哥孫范也未到弱冠之年,兄妹二人在茫茫人海中無枝可依。而這一年,朱元璋才剛剛佔領南京。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同年,馬世熊在揚州聚集一萬兵馬,起兵趕走揚州的元朝統治者。馬世熊見孫氏兄妹孤苦,便將他們接入府中撫養。次年,朱元璋派人招降馬世熊,馬世熊來到南京,成為朱元璋的部將。孫氏也被帶到了南京。

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得出兩點重要的信息:

其一,孫氏出身於官宦家庭,他的父親還曾入仕於元朝。換句話說,孫氏小時候受過非常好的家庭教育。

其二,孫氏性格賢淑,知書達理且非常聰慧。

眾所周知,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皇后的父親是個富商。而孫氏則是書香門第家的女兒。所以,馬氏和孫氏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女子。這也是朱元璋會看重孫氏的原因之一。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孫氏被馬世熊撫養了5年之久,相貌出眾,這期間,有很多人上門求娶孫氏,孫氏都不同意。直到她18歲那年,被朱元璋偶遇,朱元璋見到她後,怦然心動。《明史》云:「年十八,太祖納焉。

當年,朱元璋剛剛在龍灣之戰中打敗陳友諒,成為一方霸主,傲視群雄。雖然只是嫁給朱元璋為妾,但孫氏也欣然接受。《故成穆貴妃壙志》記載:

詔納府中,及至,言行皆有禮法,如古賢女。

意思是說,孫氏嫁給朱元璋後,言行舉止都非常符合禮數,像古書中記載的賢女一樣,朱元璋因此非常喜愛她。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孫氏本生於殷實之家,奈何生逢亂世。好在她得到了兄長和養父的庇護,最終嫁給了一代梟雄朱元璋。在同時代的女子中,她已經是幸運了。而接下來,她迎來了更幸運的事情,因為朱元璋成為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她成了貴妃。

二、儆戒輔君王,內宮佐皇后

孫氏嫁給朱元璋後,謹守本分,朱元璋對她愛若珍寶。朱元璋的妻子馬氏對她更是以姐妹相稱。孫氏嫁給朱元璋十個月後,就生下一個女兒,此女便是朱元璋的長女,朱元璋給女兒取名為「鏡靜」,後來封臨安公主

第二年年底,孫氏又為朱元璋生下一女,不過這個女兒落地就夭折了。為了讓她安心修養,朱元璋還幫她了卻了一樁心愿,《明太祖實錄》記載:

嘗請於上訪求楧,得之。

孫氏13歲那年和大哥孫楧走散後,再未得到大哥的消息。此後養父馬世熊也多次派人尋找,都沒有結果。朱元璋得知後,派出多支人馬前去尋找,終於在兩年後找到了孫楧。

當見到孫楧的那一刻,孫氏和哥哥抱頭痛哭。後來,朱元璋任命孫楧為帳前都尉。孫氏也因此對朱元璋夫婦感激涕零。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吳元年(1367年),孫氏再次懷孕。到了次年正月初四,朱元璋正式稱帝,建立大明朝。而後,朱元璋冊封妻子馬氏為皇后,冊封長子朱標為太子。孫氏當時已經懷孕九個月,她捧著大肚子被朱元璋冊封為貴妃,在後宮中地位僅次於馬皇后。《明史》記載:

及即位,冊封貴妃。

在孫氏被封為貴妃的第14天後,她又生下了一個女兒,此女排行第六。

關於孫貴妃在後宮中的地位,《明史》和《明太祖實錄》都非常明確,那就是「位眾妃上」,即,在朱元璋的後宮之中,馬皇后是中宮「老大」,而孫貴妃是二把手,協助馬皇后治理後宮。《故成穆貴妃壙志》云:

妃益小心㳟謹事上甚至,有儆戒相成之助,佐皇后以理內,治宮壼肅雍,上下咸無怨者。

意思是說,孫貴妃對待朱元璋一向恭謹謹慎,在適當的時候會提醒朱元璋改正錯誤,有輔佐之功。而且,她幫馬皇后治理後宮,待人公正有法度,宮內秩序井然,上下對她都沒有怨言。這裡的「上」,只得應該是馬皇后。可見,馬皇后對孫貴妃的能力是非常認可的。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朱元璋曾這麼評價孫貴妃:

爾貴妃孫氏,以篤慎之資,純淑之行,勤於事上,慈以撫下,當國家開創之初,德實冠於嬪御,功有助於中闈……

在朱元璋心目中,孫貴妃不僅勤勉,而且為人慈善。在後宮諸位嬪妃中,她的品德數第一。

從這些言辭之間,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孫貴妃打心眼裡的認可。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加封孫貴妃的兩個兄長,《大明一統志卷十》記載:

孫楧,成穆貴妃之兄,洪武初拜參知政事。

意思是說,洪武初年,朱元璋拜孫楧為參知政事。注意,「參知政事」這個職務在宋朝的時候是「副宰相」,但在明朝初年,參知政事又被稱為參政,相當於明朝後期的布政使,屬於省級政務長官。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孫貴妃的二哥孫范也被任命為指揮使。孫貴妃的兩位兄長並沒有「從龍之功」,但都被朱元璋重用,不能說不是佔了她的光。

洪武時期,孫貴妃地位尊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為朱元璋生下一子。可惜未能如願。洪武七年八月,孫貴妃染病,太醫們治療一個月都未見效果。朱元璋開始慌了,他大赦天下,打算為貴妃祈福。可惜,到了九月二十八日,孫貴妃還是薨逝了,年僅32歲。

《長生殿》中說:情雙好,情雙好,縱百歲,猶嫌少。

意思是,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縱然活到100歲,還是覺得太短。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孫貴妃自18歲嫁給朱元璋,在朱元璋稱帝前她做了8年的妾室,明朝建立後,她當了7年貴妃,合計陪伴朱元璋15年。15年內,為朱元璋生下3個女兒,其中一個夭折。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孫貴妃的品格在諸位嬪妃之上,可惜,她最終32歲殞命,讓朱元璋怎麼能不傷心?

三、帝王悼貴妃,太子服斬衰

孫貴妃去世時,朱元璋非常悲痛,《明太祖實錄》中說「上為之感悼,詔謚成穆」,朱元璋說:

「方期享於安榮,曾莫躋於壽考,宜加贈謚以表推崇,可謚曰成穆。」

朱元璋的意思是說,孫貴妃陪伴我這麼多年,深得我的歡心。我冊封她為貴妃,她才享受幾年安穩榮華,壽命竟然如此短。我要給她追贈謚號,表示對她功績的認可。因此謚號為「成穆」。

在謚號中,「」代表有所成就,「」代表恭順。朱元璋給貴妃這個謚號,足以對孫貴妃蓋棺定論。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接下來,孫貴妃的葬禮如何安排,成了一件頭疼的事情。朱元璋寵愛孫貴妃,自然希望能將孫貴妃風光大葬。《明史·后妃傳》中說:

帝以妃無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東宮、諸王皆期。

意思是,因為孫貴妃只有兩個女兒,沒有兒子。朱元璋便讓第五子朱橚穿斬衰為孫貴妃守孝三年。這就意味著,朱橚被記到了孫貴妃的名下。要知道,根據《明史》和《明實錄》的記載,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都是馬皇后所生。朱元璋當時兒子眾多,他竟然把嫡子記在了庶妃名下,足以證明孫貴妃對朱元璋有多重要。不僅如此,他還讓朱標等皇子為孫貴妃服喪,朱標不願意,這便是本文開篇的那一幕。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按照封建禮制,嫡母是所有孩子的母親,而庶母只是父親的妾室。如果嫡母去世,所有兒子都要服喪且守孝三年。如果是庶母去世,嫡子不需要服喪,只有該庶母所生的庶子才需要為生母守孝。

朱標不願意為孫貴妃服喪,其實是有禮法依據的。因為朱標認為,他身為嫡長子,在母親馬皇后還在世的情況下,讓他給別人服喪,那將置馬皇后於何地?

朱元璋見朱標不服,拔劍就要教訓朱標。後來,馬皇后勸朱標讓步。馬皇后說,她和孫貴妃情同姐妹,朱標為孫貴妃服喪,也是說得過去的。朱標最終低頭,帶著弟弟們穿上孝服。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明朝的《孝慈錄》中說:

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自妃始。

意思是說,庶母去世後,她所生的兒子為她守孝三年。其他眾子(包括嫡子和別的小妾所生的庶子)為庶母戴孝,就是從孫貴妃開始的。

博史君讀明史,發現朱元璋其實是一個較為「復古」的帝王。他崇尚周禮,分封藩王,推行「嫡長子繼承製」等,都可以看出他這一特點。但是,在孫貴妃葬禮這件事上,朱元璋卻沒有尊重古禮,而是改變規則。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原因:孫貴妃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太重要。

四、軌之應有度,寵之應有節

孫貴妃葬在了南京楮岡之原,朱元璋賜給孫貴妃的長兄孫楧每年三百石的俸祿,讓他和後代四季祭祀孫貴妃。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孫貴妃去世後,她的兩個女兒結局都不怎麼好。他的大女兒被封為臨安公主。臨安公主是朱元璋的長女,因此朱元璋對她非常重視,後來將她許配給了開國功臣李善長的獨子李祺。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後來李善長被胡惟庸案所牽連,被誅滅全家。朱元璋雖然看在大女兒的面子上沒有殺李祺,但李祺在家族遭逢大難後鬱鬱寡歡,沒多久就病死了,因此臨安公主守寡多年,非常凄苦。

孫貴妃的次女在公主中排行第六,被封為懷慶公主,下嫁給了武將王寧。但王寧在永樂時期犯罪下獄,年紀輕輕就病逝了,因此懷慶公主也孀居多年。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在博史君看來,朱元璋有40多位嬪妃,孫貴妃能得到朱元璋15年的寵愛,已屬幸運。她去世後被朱元璋高規格安葬,讓太子服喪,更是打破了紀錄。但是,孫貴妃的葬禮也引來了爭議。

我認為朱元璋為了孫貴妃而改變自古以來的「嫡庶綱常」,讓嫡子去為庶母服喪,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可取的。縱觀史冊,如果把朱元璋的做法放大,其實就是另一個版本的「烽火戲諸侯」,或者是「一騎紅塵妃子笑」。

孫貴妃:18歲出嫁32歲薨逝,朱元璋後宮的二把手,死後讓朱標屈服 - 天天要聞

我認為,不管在任何時候,愛情都值得讚美。但世人在維護愛情的同時,不應該因為愛情而去破壞世俗規則和國家利益。

《晉書》中有一句話:令之有漸,軌之有度,寵之有節。

希望後世思之鑒之。

本文系博史通今原創,參考資料:《明史》《明太祖實錄》《故成穆貴妃壙志》《大明一統志》。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