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編剛上網那會兒——也就2009年開始,到現在2025年。這麼多年過去了,網路也從PC端發展到移動上網,從圖文為主發展到短視頻稱霸江湖。而關於華西村的爭議,從那個年代一直爭議到現在——比如有人稱讚華西村發展的好的,也有認為華西村遲早暴雷的。總之小編記得學會上網開始到現在,華西村的爭議一直沒停止過。
不過最近網上傳說,華西村又破產了。因此小編決定寫一寫華西村的成敗史。當然,這個僅限於個人的觀點。
1、吳仁寶的威望
華西村當家人是吳家。
其實看過動物世界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動物裡面想當頭目的,或者說首領的,都需要又讓其他動物認可的能力。人類社會其實也不例外。
吳家成為華西村的領導者,這地位也並非與生俱來的。
事情還得從1960年代說起。那時候有個叫吳仁寶的人當選村支書。
那時候華西村很窮——當然說到這有人會說,1960年代,整個中國內地也不富裕啊!但是我說的這個窮,是相對而言的。畢竟貧富是比出來的。
華西村自然條件不大好,所以在1960年代,主要還靠自然經濟的年代裡,華西村少不得受窮。而吳仁寶當上村支書以後,帶著村民努力改造自然環境,一定程度上發展了華西村。所以吳仁寶管理華西村的威望,差不多就是這時候積攢起來的。
2、華西村做大
1979年,中國內地宣布改革開放。之後不久,農村也出現改革。本來按照政策,華西村也應該包產到戶。但是吳仁寶卻決定不執行這個政策。理由是華西村的情況比較特殊。
因為吳仁寶在這之前改造了華西村自然條件的同時,還發展了一定的其他產業——比如低端工廠。當然說低端是因為作為一個村子來說,想發展高端的產業也不現實。好比時至今日,北方地區的高科技企業也很少一樣。
其實說到這小編想起了天津的大邱庄——大邱庄能夠起家,其實很大程度也和當時及時發展了農業之外的其他產業——比如鑄造業工廠。
華西村在這之前就有點這類底蘊,所以改革開放以後,吳仁寶沒有執行包產到戶的路線,而是繼續推行集體道路。因為有先發優勢,所以在1980年代的時候,華西村實現了資本的積累。有說法認為,華西村在巔峰的時候,人均存款數百萬元。
不過,隨著進入2010年代,華西村的爭議也越來越大。
3、華西村的衰敗
其實致富就得思路活躍,跟著時代變化走,這一點和搞音樂類似。華西村也應該如此。實際上大邱庄的衰敗,就在於死守落後產能——因為有的產能,在某個時期屬於市場剛需,但是過了這個時期以後,就成為市場不需要的過剩產能。
而人往往有路徑依賴。隨著華西村的產能出現過剩,且市場競爭力衰敗,華西村的經濟出現問題。而吳家人卻因為路徑依賴,而沒有扭轉的能力——雖然華西村也打算髮展第三產業,但因為受工農業運營影響的思維局限,因此第三產業非但沒賺錢,反倒成了一個虹吸黑洞,吸收消費華西村的積累。
因此在前幾年,華西村就負債纍纍。
4、結語
如今的華西村依舊處於負債狀態。而華西村能否峰迴路轉,依舊是未知數。畢竟本小編是搞文史的,不是搞預測的。所以對於華西村未來何去何從,也不敢亂做判斷。
不知道諸位讀者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