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2025年02月16日20:13:10 歷史 1787

公元744年秋,梁宋酒肆里三個醉漢正上演盛唐最魔幻的文人聚會:被賜金放還的李白、科舉落第的杜甫、年過四十還在討飯的高適。沒人想到,這個最失意組合中,唯一實現"致君堯舜"理想的,竟是當時連買酒錢都湊不齊的高適。更魔幻的是,二十年後,當李白因謀反罪命懸一線時,執掌劍南兵符的高適卻選擇沉默——這場文壇公案,藏著盛唐詩人最硬核的生存法則。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長安摺疊:寒冬臘月掛印而去(50歲前)

公元704年,高適生於渤海高氏破落旁支,開局就是地獄模式。儘管20歲寫出"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燕歌行》,但在"不惑進士"的唐代官場,他直到46歲才通過制舉。更致命的是,其試卷《試策文》被考官批註"語多倨傲",僅獲封丘縣尉這個九品芝麻官。

上任首日,高適就遭遇精神暴擊。在《封丘作》中他記錄:"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既要跪迎上級視察,又要鎮壓饑民暴動。當他發現縣尉主要職責是替縣令背黑鍋時,這個曾寫下"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理想主義者,最終在寒冬臘月掛印而去。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此處不留爺,爺去打仗去

河西逆襲:從軍旅菜鳥到節度幕僚(50-54歲)

749年,高適做出驚世駭俗的決定:給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寫自薦詩。在《自薊北歸》中,49歲的高適把自己包裝成"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的邊塞體驗者。這封唐代版簡歷成功的關鍵,在於精準抓住哥舒翰痛點——當時吐蕃頻繁犯邊,急需熟悉胡情的漢族幕僚。

在武威幕府,高適展現出驚人的跨界能力。他白天處理"軍書十二卷",晚上創作《塞下曲》,更發明"以詩代報"的工作法:將邊防態勢寫成"青海陣雲匝,黑山兵氣沖"的詩句,既保密又風雅。這種文武雙修的特質,讓他在749-753年間完成從掌書記到左驍衛兵曹參軍的五級跳。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別玩真的

安史之亂:致君堯舜上,逆襲封侯(55-61歲)

755年冬,高適隨哥舒翰鎮守潼關。當楊國忠強令出關作戰時,他寫下《陳潼關敗亡形勢疏》,精準預言"若出關迎敵,必墜崔乾佑誘敵之計"。這份堪比隆中對的戰略分析,雖未能挽救潼關失守,卻讓他在靈武見到肅宗時,完成從八品小官到諫議大夫的火箭晉陞。

公元757年,至德二年,身兼被任命為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的高適與淮南西道節度使來瑱、江東節度使韋陟在安陸會合,結盟誓師討伐李璘,還未到達廣陵,永王李璘便戰敗了,之後他又受命指揮淮南部隊參與討安史叛軍,援救睢陽的行動。

正當高適春風得意時,跟他一樣抱有「致君堯舜上」的李白,遭遇了劫難。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在逃亡入蜀途中,封永王李璘為領四道的節度大使,坐鎮江陵。永王李璘抵達江陵後,招募起數萬軍隊,隨著勢力的強大,在左右幕僚和兒子的慫恿下,決定割據江南。李白受到永王謀士韋子春的三次延攬,最終入幕。後來永王李璘兵敗被殺,李白因參與李璘事件被視為「附逆」,在潯陽被捕下獄。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這倒霉催的老爺子

李白在獄中寫了《送張秀才謁高中丞並序》一詩,託人帶給時任淮南節度使的高適,希望高適能對自己施以援手。據史料記載,高適沒有對李白伸出援助之手,甚至為了避嫌燒毀了他與李白之間的一些書稿信件。

高適的這一行為被後世詬病,但也不難理解。當時高適正得到唐肅宗的重用,而永王李璘與唐肅宗之間是政敵,高適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不願因營救李白而引火燒身。

真是:憐君楚水寒,無奈聖旨嚴!

762年,高適接任劍南節度使,卻遭遇職業生涯滑鐵盧。吐蕃利用安史之亂後的權力真空,二十日內連破十餘州。後世出土的敦煌文獻顯示,他曾在《請緩攻吐蕃疏》中提出"築城疲敵"戰略,卻被代宗斥為"畏戰"。當松州失守消息傳來,這位老將只能寫下"邊兵若芻狗,戰骨成埃塵"的悲鳴。公元764 年,廣德二年正月,代宗下旨,將劍南東、西兩川合併為一道,任命嚴武為節度使,召高適回京城任刑部侍郎,後轉做散騎常侍,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

公元765 年,永泰元年正月,高適卒,追封禮部尚書,謚號忠,留有《高常侍集》等傳世。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致君堯舜上的高適

歷史爭議:英雄還是機會主義者?

高適於安史之亂後仕途崛起,入幕河西、出鎮淮南、蜀中為官到返京封侯,十幾年間,一直仕途亨通,有人說是「十年歷五省,三持節鉞」,這在大唐詩人中是獨一份的。

與同期文人相較,高適的升遷之路可謂是天壤之別。

李白,這位詩仙曾得唐玄宗賞識,踏入供奉翰林之位,卻似流星划過,轉瞬便被 「賜金放還」,仕途的光芒就此黯淡。杜甫,一生輾轉流離,在仕途的泥沼中艱難跋涉,僅任左拾遺等微末官職,抱負難展。而高適,卻在安史之亂的動蕩時局中,如乘風而起的鵬鳥,從普通官員一躍升至節度使等要職,如此懸殊的差異,也讓不少人對其升遷心生疑惑?

高適善於把握政治機遇,這成為他仕途高升的關鍵因素。潼關兵敗後,他向唐玄宗剖析局勢,言辭精準,既直言朝廷軍政的腐敗,又巧妙維護了皇帝的威嚴,深得玄宗的好感。在永王李璘事件中,他的先見之明與對局勢的精準判斷,讓唐肅宗對他另眼相看。然而,這也使得一些人認為他的升遷是政治投機與揣摩聖意的結果,而非純粹基於才能與功績,如同華麗的樓閣卻缺乏穩固的根基,其升遷的正當性因此飽受詬病。比如文學史盛讚其邊塞詩反映士兵疾苦,但《高常侍集》中《李雲南征蠻詩》卻露骨吹捧奸相楊國忠。更諷刺的是,寫下"豈無安邊書"的他,晚年面對吐蕃入侵時同樣束手無策。這讓後世評價陷入"詩聖還是官迷"的永恆爭論。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邊關苦寒,卻是建功立業的好地方

結語:盛唐生存遊戲的終極贏家

當我們在成都浣花溪畔看到高適唯一傳世墨跡《詩卷》(現藏故宮博物院),這個寫下"莫愁前路無知己"的詩人,早已參透盛唐最殘酷的生存法則:在長安的棋盤上,詩歌不過是敲門磚,真正的功名要用鐵與血來淬鍊。從寒門子弟到渤海縣侯,他用15年完成逆襲之路,卻在墓志銘上只留下"永泰元年卒"五個字——或許這位盛唐最硬核的詩人早已明白,所有傳奇終將歸於塵土,唯有那些"城頭畫角三四聲,匣里寶刀晝夜鳴"的詩句,仍在訴說一個鐵血文人的終極浪漫。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舊唐書・高適傳》《新唐書・藝文志》《高適詩集編年箋注》《高適集校注》《高適年譜》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文史鉤沉:自封「後明尚師皇帝」的「天門道」會首劉金蘭 - 天天要聞

文史鉤沉:自封「後明尚師皇帝」的「天門道」會首劉金蘭

引子#本文摘自《漆園古今》蒙城文史資料第四輯(1986年9月),作者張廣志,原標題《「天門道」會首劉金蘭》正文提起震動皖北的蒙城「五·五」會門暴亂,人們不覺想起「天門道」會首劉金蘭。劉金蘭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今天,我們不妨翻一翻他的歷史
樓蘭古國:消失的神秘王國,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未解謎團? - 天天要聞

樓蘭古國:消失的神秘王國,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未解謎團?

在茫茫戈壁深處,一個曾經繁華的古國悄然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無數未解之謎。它就是神秘的樓蘭古國。今天,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消失王國的神秘面紗,探尋那些塵封已久的秘密。繁華一時的絲路明珠樓蘭古國,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了神秘色彩。它位於新疆巴音郭楞
【商朝皇帝】商朝太子太丁 尚未繼位就死了的國君 - 天天要聞

【商朝皇帝】商朝太子太丁 尚未繼位就死了的國君

帝王檔案  姓名:子丁  別名:太丁  國籍:商朝  逝世日期:約公元前1102年  職業:商朝君王  相關事件:殺周族首領季歷  商朝太子  太丁(生卒年不詳)亦稱大丁,姓子,名丁,是中國商朝的一位太子,《史記》稱他尚未成為王就已去世,不
李軒:原地質部副部長 - 天天要聞

李軒:原地質部副部長

李軒(1916.11.11—2008.1.2),原名王紀超。四川營山人。193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任紅軍宣傳隊宣傳員、第4方面軍總供給部襪廠工會委員長。1935年參加長征。1936年8月在紅四方面軍黨
難以評價的武松 - 天天要聞

難以評價的武松

作者:西門大哥《金瓶梅》這本書,是作者根據《水滸傳》里的武十回延生而成。在書里,武松的出場並不多。書里的武松並不是一介武夫,而是除了武力超群外,情商超高,且毫無情義的人。1 武力超群武松武力超群,這好像沒什麼好說的。水滸里有「馬上林沖,馬下
小奸商坑人,大奸商賣國 - 天天要聞

小奸商坑人,大奸商賣國

今天315晚會,曝光了衛生巾、一次性內褲、啄木鳥維修、楊銘宇雞公煲、網購二手手機翻新、網貸平台等。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需要保護企業,保護經濟。所以也沒啥大品牌上榜,曝光的都是坑人的小奸商。小奸商坑人,我們可以不消費。而大奸商,如果使壞,那可真的很要命。其實,說到啄木鳥維修,我有過親身經歷。家裡木門下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