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2025年02月16日20:13:10 歷史 1787

公元744年秋,梁宋酒肆里三個醉漢正上演盛唐最魔幻的文人聚會:被賜金放還的李白、科舉落第的杜甫、年過四十還在討飯的高適。沒人想到,這個最失意組合中,唯一實現"致君堯舜"理想的,竟是當時連買酒錢都湊不齊的高適。更魔幻的是,二十年後,當李白因謀反罪命懸一線時,執掌劍南兵符的高適卻選擇沉默——這場文壇公案,藏著盛唐詩人最硬核的生存法則。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長安摺疊:寒冬臘月掛印而去(50歲前)

公元704年,高適生於渤海高氏破落旁支,開局就是地獄模式。儘管20歲寫出"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燕歌行》,但在"不惑進士"的唐代官場,他直到46歲才通過制舉。更致命的是,其試卷《試策文》被考官批註"語多倨傲",僅獲封丘縣尉這個九品芝麻官。

上任首日,高適就遭遇精神暴擊。在《封丘作》中他記錄:"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既要跪迎上級視察,又要鎮壓饑民暴動。當他發現縣尉主要職責是替縣令背黑鍋時,這個曾寫下"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理想主義者,最終在寒冬臘月掛印而去。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此處不留爺,爺去打仗去

河西逆襲:從軍旅菜鳥到節度幕僚(50-54歲)

749年,高適做出驚世駭俗的決定:給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寫自薦詩。在《自薊北歸》中,49歲的高適把自己包裝成"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的邊塞體驗者。這封唐代版簡歷成功的關鍵,在於精準抓住哥舒翰痛點——當時吐蕃頻繁犯邊,急需熟悉胡情的漢族幕僚。

在武威幕府,高適展現出驚人的跨界能力。他白天處理"軍書十二卷",晚上創作《塞下曲》,更發明"以詩代報"的工作法:將邊防態勢寫成"青海陣雲匝,黑山兵氣沖"的詩句,既保密又風雅。這種文武雙修的特質,讓他在749-753年間完成從掌書記到左驍衛兵曹參軍的五級跳。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別玩真的

安史之亂:致君堯舜上,逆襲封侯(55-61歲)

755年冬,高適隨哥舒翰鎮守潼關。當楊國忠強令出關作戰時,他寫下《陳潼關敗亡形勢疏》,精準預言"若出關迎敵,必墜崔乾佑誘敵之計"。這份堪比隆中對的戰略分析,雖未能挽救潼關失守,卻讓他在靈武見到肅宗時,完成從八品小官到諫議大夫的火箭晉陞。

公元757年,至德二年,身兼被任命為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的高適與淮南西道節度使來瑱、江東節度使韋陟在安陸會合,結盟誓師討伐李璘,還未到達廣陵,永王李璘便戰敗了,之後他又受命指揮淮南部隊參與討安史叛軍,援救睢陽的行動。

正當高適春風得意時,跟他一樣抱有「致君堯舜上」的李白,遭遇了劫難。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在逃亡入蜀途中,封永王李璘為領四道的節度大使,坐鎮江陵。永王李璘抵達江陵後,招募起數萬軍隊,隨著勢力的強大,在左右幕僚和兒子的慫恿下,決定割據江南。李白受到永王謀士韋子春的三次延攬,最終入幕。後來永王李璘兵敗被殺,李白因參與李璘事件被視為「附逆」,在潯陽被捕下獄。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這倒霉催的老爺子

李白在獄中寫了《送張秀才謁高中丞並序》一詩,託人帶給時任淮南節度使的高適,希望高適能對自己施以援手。據史料記載,高適沒有對李白伸出援助之手,甚至為了避嫌燒毀了他與李白之間的一些書稿信件。

高適的這一行為被後世詬病,但也不難理解。當時高適正得到唐肅宗的重用,而永王李璘與唐肅宗之間是政敵,高適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不願因營救李白而引火燒身。

真是:憐君楚水寒,無奈聖旨嚴!

762年,高適接任劍南節度使,卻遭遇職業生涯滑鐵盧。吐蕃利用安史之亂後的權力真空,二十日內連破十餘州。後世出土的敦煌文獻顯示,他曾在《請緩攻吐蕃疏》中提出"築城疲敵"戰略,卻被代宗斥為"畏戰"。當松州失守消息傳來,這位老將只能寫下"邊兵若芻狗,戰骨成埃塵"的悲鳴。公元764 年,廣德二年正月,代宗下旨,將劍南東、西兩川合併為一道,任命嚴武為節度使,召高適回京城任刑部侍郎,後轉做散騎常侍,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進封渤海縣侯。

公元765 年,永泰元年正月,高適卒,追封禮部尚書,謚號忠,留有《高常侍集》等傳世。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致君堯舜上的高適

歷史爭議:英雄還是機會主義者?

高適於安史之亂後仕途崛起,入幕河西、出鎮淮南、蜀中為官到返京封侯,十幾年間,一直仕途亨通,有人說是「十年歷五省,三持節鉞」,這在大唐詩人中是獨一份的。

與同期文人相較,高適的升遷之路可謂是天壤之別。

李白,這位詩仙曾得唐玄宗賞識,踏入供奉翰林之位,卻似流星划過,轉瞬便被 「賜金放還」,仕途的光芒就此黯淡。杜甫,一生輾轉流離,在仕途的泥沼中艱難跋涉,僅任左拾遺等微末官職,抱負難展。而高適,卻在安史之亂的動蕩時局中,如乘風而起的鵬鳥,從普通官員一躍升至節度使等要職,如此懸殊的差異,也讓不少人對其升遷心生疑惑?

高適善於把握政治機遇,這成為他仕途高升的關鍵因素。潼關兵敗後,他向唐玄宗剖析局勢,言辭精準,既直言朝廷軍政的腐敗,又巧妙維護了皇帝的威嚴,深得玄宗的好感。在永王李璘事件中,他的先見之明與對局勢的精準判斷,讓唐肅宗對他另眼相看。然而,這也使得一些人認為他的升遷是政治投機與揣摩聖意的結果,而非純粹基於才能與功績,如同華麗的樓閣卻缺乏穩固的根基,其升遷的正當性因此飽受詬病。比如文學史盛讚其邊塞詩反映士兵疾苦,但《高常侍集》中《李雲南征蠻詩》卻露骨吹捧奸相楊國忠。更諷刺的是,寫下"豈無安邊書"的他,晚年面對吐蕃入侵時同樣束手無策。這讓後世評價陷入"詩聖還是官迷"的永恆爭論。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邊關苦寒,卻是建功立業的好地方

結語:盛唐生存遊戲的終極贏家

當我們在成都浣花溪畔看到高適唯一傳世墨跡《詩卷》(現藏故宮博物院),這個寫下"莫愁前路無知己"的詩人,早已參透盛唐最殘酷的生存法則:在長安的棋盤上,詩歌不過是敲門磚,真正的功名要用鐵與血來淬鍊。從寒門子弟到渤海縣侯,他用15年完成逆襲之路,卻在墓志銘上只留下"永泰元年卒"五個字——或許這位盛唐最硬核的詩人早已明白,所有傳奇終將歸於塵土,唯有那些"城頭畫角三四聲,匣里寶刀晝夜鳴"的詩句,仍在訴說一個鐵血文人的終極浪漫。

50歲奔赴邊塞,逆襲封侯,盛唐最硬核詩人用鐵與血淬鍊真正的功名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舊唐書・高適傳》《新唐書・藝文志》《高適詩集編年箋注》《高適集校注》《高適年譜》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著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著麥穗、望著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