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18日,延安棗園,毛澤東向周恩來說:「該收網了。」同一時刻,西安的胡宗南自信滿滿地與機要秘書熊向暉談笑風生,卻未察覺,他身邊的這位「文膽」正在悄然改變戰局的走向。
周恩來的戰略布局
熊向暉,國民黨西北軍的秘書,看似胡宗南的貼身死黨,但他其實是我黨安插在他身旁的「定時炸彈」。1938年,熊向暉在周恩來的直接布置下進入國民黨體系,在胡宗南面前,他背誦著蔣介石的訓話,並總結出《領袖言行思想體系》,令胡宗南極為賞識,「這就是我要的文膽!」
熊向暉為胡宗南盡心儘力,並憑藉卓越的才學和深沉的偽裝,獲得胡宗南的深度信任,很快從侍從副官成為胡宗南的機要秘書。不久之後,凡是蔣介石發來的電報都歸熊向暉一人負責,為他搜集情報帶來了得天獨厚的便利。
1947年1月,熊向暉在南京和湛筱華舉行婚禮,胡宗南出面特意請了蔣經國做他們的證婚人,可見他在胡宗南心目中的地位,是絕對信任的不可或缺的助手。
周恩來為確保熊向暉能夠長期潛伏,給他制定了嚴格的行為規範:身份要極度隱蔽,不跟妻子談任何工作上的事,不與其他共產黨成員接觸、不冒險頻繁傳遞情報,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要如猛獸蟄伏,又似靜默棋子,等待關鍵時刻的爆發。
好鋼用在刀刃上
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儘管國共依然合作,但蔣介石已經在謀略如何削弱共產黨,為他後面的獨裁統治作準備。
1943年,胡宗南受蔣介石的指示,企圖趁我不備,分五路偷襲我延安八路軍總部,將中共中央機關一舉消滅。
熊向暉獲得了這絕密情報,通過極隱蔽的方式傳遞到周恩來手中。地下黨為保險起見,經三次轉交,72小時後才安全送達。
由於我黨的嚴密布置,並將蔣介石破壞抗日、發動內戰的信息公之於眾,通過國際力量對蔣介石發起了制約,最終及時打亂了其部署,逼使「閃擊延安計劃」胎死腹中。
這是熊向暉蟄伏多年才送出第一份情報!
滄海橫流更顯英雄本色
解放戰爭進入了白熱化的1947年,蔣介石趁我軍兵力分散之機,讓胡宗南率領20萬軍隊大舉進攻延安,企圖再次實現他「直搗黃龍」的計劃。
熊向暉第一時間獲得了這機密文件,他通過微型相機拍下重要情報,通過特殊渠道將其傳送到周恩來手中。這兩份情報讓我黨中央機關成功地撤離,胡宗南的大軍進入的是一座空城。
胡宗南的20萬大軍被牽制在西北的無人區,毛主席在陝西的山間小道上指揮著千里之外的決戰。熊向暉這一次的機智操作,挽狂瀾於既倒,無聲無息地左右了戰局。
多年後,毛主席回想起這段經歷時稱讚道:「熊向暉一個人可以頂幾個師!」
真相大白 無人不稱奇
國民黨兩次進攻延安的失敗,引起了胡宗南對身邊人的警覺。胡宗南曾問熊向暉:「你覺得共產黨為何總能料敵先機?」熊向暉隨口回答:「大概是因為他們不用寫那麼多會議紀要吧。」
熊向暉的回答不可謂不機智,但我黨為了保證熊向暉的安全,讓他找個機會到美國留學,避免很可能暴露的蛛絲馬跡。
1947年9月,熊向暉如願赴美留學。1949年,身在太平洋彼岸的熊向暉回到了解放了的北平。
在北平,他見到了張治中、傅作義和劉斐等國民黨起義將領,他們以為熊向暉是和自己一樣的角色:「熊老弟,你也起義了?」
「我們熊向暉可是老革命了,現在革命勝利多虧他任務完成得好!」 是周總理的一句話,把熊向暉隱藏了十多年的真實身份公之於世。
1954年,熊向暉以中國代表團新聞辦公廳主任的身份,參加了日內瓦會議。之後又以總理助理的身份協助周總理接待基辛格、尼克松1972年的訪華事宜。
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後,熊向暉出任了首屆聯合國代表,並先後擔任了駐英國代辦、墨西哥首任大使等工作。
2005年9月9日,熊向暉辭世,享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