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愛將的岳飛震怒了,老虎要發威,後果很嚴重,岳飛隨即下令駐紮在陳州的張憲部隊出兵臨穎,尋找兀朮的主力部隊作戰,而岳雲則與穎昌城的王貴等部匯合,在穎昌一帶尋找戰機,目標只有一個,打敗兀朮,為楊再興報仇。
在獲悉了岳飛新的軍事意圖後,兀朮又做出了針對性的戰略布置,派少量兵馬駐守臨穎,吸引張憲的注意,而主力部隊繼續北上,目標還是穎昌城。
七月十四,兀朮率領三萬大軍在穎昌城西同岳家軍再次相遇,不過這次兀朮沒有了特種部隊的助陣,因此岳家軍這邊的幾個猛人便要開始發威了。
岳飛也有他自己的特種部隊,稱之為 「背嵬軍」,背嵬軍其實就是岳飛的親衛軍,這些背嵬軍的士兵們個個是部隊中的佼佼者,體格強壯,作戰勇猛無比,基本上岳飛搞不定的時候就會派出這些特種部隊出場。
這次北伐事關重大,岳飛為了擊敗不可一世的兀朮,決定派出這些「背嵬軍」來對付金國的主力部隊,岳雲便是這些背嵬軍的統領之一。
小將岳雲率領八百背嵬騎兵由中路殺入金軍陣中,而王貴則率領兩側步兵迂迴包圍,雙方展開殊死的較量。
可能是上次已經被岳雲的勇猛嚇破了膽,兀朮的三萬大軍居然無法抵擋住八百背嵬騎兵的衝擊,三萬金國大軍再次敗北,南宋軍隊以一比三十七的比例戰勝了金國軍隊。
兀朮的老爸阿骨打曾經創造的以少勝多的記錄差點兒要被他這個兒子給打破了,只不過這回兀朮要創造的是以多負少的記錄。
穎昌之戰金國的損失相當慘重,士兵死傷近萬人,又有多名高級軍官陣亡,其中包括金國的副統領粘罕索孛堇和五名千戶及大小頭領七十八人。
整個金國的中下級軍官幾乎被南宋全部一鍋端,兀朮遭受了人生之中最大的一次慘痛失敗。
不過壞消息還不算完,張憲部隊已經非常輕鬆的攻破了臨穎城,而岳飛的主力部隊也在向穎昌城靠攏,一切都顯示岳飛的下一個打擊目標將是北宋王朝昔日的繁華故都,汴京城。
兀朮唯一的選擇便是率領殘餘部隊退守最後的堡壘汴京城,希望能依靠汴京城的堅固防守來阻擋岳飛的北上步伐。
岳飛當然是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天賜良機的,穎昌大捷後岳飛率領著所有的精銳部隊一路殺到了距離汴京城只有二十多公里的朱仙鎮。
朱仙鎮是個汴京城郊的交通要站,自從唐朝以後,這裡便是水陸交通要道和商業集中要地。
而朱仙鎮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有個傳說,傳說朱仙鎮是戰國勇士朱亥的故鄉,如果大家對朱亥比較陌生的話,那我可以稍微提醒你一下,在《魏國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中,曾經有位屠夫身藏鐵椎,幫助信陵君把不聽話的魏國大將軍晉鄙給砸死了,那位屠夫就是朱亥。
人一旦出了名自然會被後人所稱頌,由於朱亥的祖先曾經住在鎮北一個叫仙人庄的村子裡,所以後人有好事者,便把這個地方取名為朱仙鎮。
因為朱仙鎮距離汴京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也就二十多公里,如果用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汽車來計算的話,用不了半小時就可到達汴京城下,所以汴京城內兀朮的心情是非常緊張的。
自從十幾年前出兵南宋以來,他是第二次產生莫名的恐懼感,第一次是在鎮江的黃天盪,但坐以待斃並不是兀朮的風格,既然敵人都殺到眼前了,那也只有硬著頭皮出城死戰。
兀朮同志再次湊足了一萬多殘兵部隊來到朱仙鎮,準備同岳家軍進行生死再次較量。
不過兀朮的手下將士們基本上屬於屢敗屢戰,先是受挫於順昌、然後敗於郾城、受阻於小商橋、再敗於穎昌、臨穎,全軍的士氣已經快達到了冰點,如果說金國將士們對戰勝岳飛還抱有希望的話,那便是自欺欺人。
所以岳飛對付兀朮的做法更絕,既然穎昌之戰只用了八百騎兵,那朱仙鎮這個小地方只需要五百騎兵就足夠了,因此岳飛果然只派出了五百背嵬騎兵出戰,卻又一次獲得了勝利,難道是朱仙在暗中相助嗎?
答案當然不是,因為金國的軍隊已經無法打起精神和岳家軍作戰,基本上屬於一觸即潰,事已至此,兀朮再也不敢抱有什麼僥倖的幻想,只好老老實實的躲進汴京城裡,等待最後時刻的來臨。
但這個最後時刻最終沒有降臨到兀朮身上,自從朱仙鎮大戰以後,岳家軍似乎停止了前進的步伐,汴京前線的戰事出現了異常的平靜。
當然這一切並非是由於岳飛同志大發善心,準備放過兀朮同志一馬,而是由於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南宋朝廷內部的政治方針發生了重大的調整,而這一調整的直接受害人是岳飛,直接受益人便是兀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