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房丫環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後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飯

2025年05月05日23:23:03 歷史 1454

說起這個故事,得先從晚清時候的社會背景聊起。那時候的中國,家裡有錢有勢的人,通常都會有不少下人伺候著。尤其是那種大戶人家,丫鬟、僕人一大堆,分工還特別細。

其中有一種丫鬟,叫「通房丫環」,地位挺特別的。她們不光幹家務活,有時候還得陪主人睡覺,算是介於普通丫鬟和妾之間的一種存在。不過呢,地位比正兒八經的妾低得多,日子過得也挺憋屈。

這篇文章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她叫李氏,在譚家當了多年通房丫環,後來因為兒子爭氣,熬了幾十年後終於被丈夫認可的故事。

通房丫環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後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飯 - 天天要聞

從丫鬟到通房丫鬟

清朝末年,社會等級分得特別清楚。大戶人家的女人,分成正妻、妾、丫鬟好幾層。正妻是家裡的大管家,地位最高;妾呢,雖然也算主人的女人,但得聽正妻的,身份比正妻低一截;至於丫鬟,那就更不用說了,吃住都在主子手裡,完全沒啥自主權。

通房丫環稍微特殊點,能跟主人有點親密關係,但大多數時候還是被當僕人使喚,吃喝拉撒都得伺候著,吃飯時候也只能站旁邊看著,端茶遞水。

李氏的出身很普通,家裡窮得叮噹響。她生在湖南一帶,具體哪年哪月不清楚,反正大概是19世紀60年代或者70年代初。小時候家裡實在養不活她,就把她賣了,輾轉到了譚鍾麟的府上當丫鬟。

通房丫環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後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飯 - 天天要聞

譚鍾麟這人可不簡單,他在1822年出生,是個正宗的讀書人出身,後來考中進士,做到清朝的高官,管過浙江陝西這些地方,官聲還不錯。

他家裡條件好,娶了正妻不算,又收了好幾個妾,李氏就是其中一個。李氏進譚家的時候年紀很小,可能也就十幾歲。剛開始她就是個普通丫鬟,掃地做飯啥都干。

後來譚鍾麟看上她了,她就成了通房丫鬟,地位稍微高了點,但日子還是不好過。畢竟正妻在呢,其他妾也瞧不起她這種出身低的,家裡規矩又多,她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還得小心翼翼伺候著。

通房丫環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後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飯 - 天天要聞

生下譚延闓

大概是1879年或者1880年,李氏懷了譚鍾麟的孩子,第二年,也就是1880年,生了個兒子,取名譚延闓。這事兒在當時挺常見的,通房丫環生了孩子,多少能算半個主子了,按理說地位該有點提升。

不過譚家不一樣,李氏雖然生了兒子,名義上是妾了,可實際待遇沒啥大變化。家裡吃飯的時候,正妻和幾個地位高的妾能坐著吃,她還是得站旁邊伺候,端菜倒水,忙前忙後。

通房丫環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後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飯 - 天天要聞

譚鍾麟對這個兒子挺看重的。聽說譚延闓出生那天,他還做了個夢,覺得這孩子將來有出息,所以給他取名叫「延闓」,意思是延續興旺發達。譚鍾麟自己是讀書人出身,自然希望兒子也能走科舉這條路,光耀門楣。

李氏呢,雖然日子苦,但對譚延闓特別上心,從小就教他做人要踏實,要努力。她自己沒啥文化,可她知道讀書能改變命運,把希望都寄托在這孩子身上了。

通房丫環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後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飯 - 天天要聞

熬了幾十年的苦日子

從1880年譚延闓出生算起,到1904年他考中進士,這中間二十多年,李氏一直在譚家當牛做馬。家裡規矩嚴,她作為出身最低的妾,乾的活最多,吃得卻最少。

譚鍾麟忙著當官,家裡的事大多是正妻管著,李氏說話沒啥分量,日子過得小心翼翼。吃飯時候她從來沒坐過桌子邊,總是站著,等主子們吃完了,她才能去廚房吃點剩飯剩菜。那時候也沒啥勞動保護,站一天下來,腿酸得不行,可她不敢抱怨一句。

譚延闓小時候看在眼裡,長大了心裡也明白。他知道娘不容易,從小就下定決心要出人頭地,不光為自己,也為了讓李氏過上好日子。

通房丫環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後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飯 - 天天要聞

他讀書特別用功,跟著老師學四書五經,練書法,背詩詞。譚鍾麟看兒子聰明,也給他請了好先生,家裡條件好,資源不缺。譚延闓沒辜負這些期望,一步步往上走。

李氏呢,這二十多年裡沒啥大變化。譚家雖然有錢,但她沒享過啥福。其他妾可能還有點首飾衣服,她就簡單得很,穿得破舊,手上也滿是幹活留下的老繭。

譚鍾麟對她不算壞,可也沒特別關照,家裡人對她態度也一般,誰讓她是丫鬟出身呢。那時候的社會就這樣,階級觀念根深蒂固,出身低的人想翻身太難了。

通房丫環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後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飯 - 天天要聞

譚延闓考中進士

到了1904年,譚延闓24歲那年,他去參加科舉考試。那是清朝最後幾年的科考,競爭特別激烈,能考上的人都是頂尖的。譚延闓考得特別好,直接中了進士,這在當時是大喜事。

中進士意味著能當官,前途一片光明,對譚家來說也是臉上有光。譚鍾麟那時候已經80多歲了,身體還硬朗,聽說兒子中了進士,高興得不得了。

這時候譚家上下都熱鬧起來。譚延闓中進士,不光是他個人的成就,也讓家裡地位更高了。那年譚鍾麟還在世,他覺得自己這輩子沒白活,兒子這麼爭氣,算是圓了他多年的心愿。就在這高興勁兒上,發生了一件挺特別的事。

通房丫環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後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飯 - 天天要聞

有一天譚家吃飯,照舊是正妻和幾個妾坐著,李氏站旁邊伺候。譚鍾麟那天心情特別好,看著李氏站那兒忙活,突然覺得有點不一樣。

他兒子能有今天,李氏功勞不小。她從丫鬟干到妾,二十多年沒歇過,生了譚延闓不說,還把他養得這麼有出息。譚鍾麟心裡一合計,覺得是時候給她點認可了。

那天吃飯時候,他笑著對李氏說,讓她別站了,趕緊坐下一起吃。李氏估計愣住了,她站了幾十年,從來沒想過能坐主子桌上吃飯。

這一下,家裡人都看著,李氏終於坐下了。從那天起,她不用站著伺候了,吃飯能跟大家一起坐著吃。這在當時可不是小事,意味著她地位變了,不再是那個低人一等的丫鬟出身的妾了。

這事兒跟「母憑子貴」挺像的。古代中國就這樣,女人自己沒啥辦法,但孩子有出息了,就能跟著沾光。李氏熬了二十多年,靠著譚延闓的成功,總算熬出頭了。

通房丫環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後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飯 - 天天要聞

李氏後來的日子

從1904年那頓飯以後,李氏的生活好多了。她不用站著伺候了,家裡人對她態度也變了點。譚延闓中了進士,家裡地位高了,她作為他娘,自然也受人尊重。

譚鍾麟第二年(1905年)就去世了,之後譚延闓開始當官,家裡的事他也管得多些。他對李氏特別孝順,盡量讓她過得舒坦。

通房丫環一直站立伺候夫家,33年後丈夫大笑:你快坐下,一起吃飯 - 天天要聞

譚延闓後來不得了,民國時候當過湖南都督,還做到國民政府主席,算是大人物了。他混得好,李氏日子也跟著好過。她晚年不用幹活了,譚延闓給她安排得好好的。

聽說李氏去世時候,譚延闓還跟家裡人吵了一架,非要給她辦個隆重的葬禮。那時候家裡有些人覺得她出身低,不該按高規格辦,可譚延闓不幹,他覺得娘受了太多苦,死了得風光一把。最後他拍板,按高標準辦了,算是盡了孝心。

那時候女人沒啥地位,尤其是丫鬟出身的,想抬頭太難了。可這故事也有暖心的地方,譚延闓爭氣,靠自己努力讓娘翻了身。這不光是孝順,也是對李氏多年付出的回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苦澀的荒唐 - 天天要聞

苦澀的荒唐

文革後期的73年,小學四年級時一個班級搞了一場隨堂批判會,校長都來參加了,因為校長聽說這個民辦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強的,讓「啞巴」都開口說了話。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 天天要聞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飄著細雨。軍機大臣瞿鴻禨捧著一疊奏摺疾步穿過宮門,卻在養心殿前聽見瓷器碎裂的脆響。殿內,慈禧太后正凝視著刑部呈報的"杖斃逆犯沈藎事畢"奏本,指尖深深掐進黃綾錦墊。 這個令帝國最高統治者震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據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我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楊林德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3日11時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歲。楊林德教授在岩石力學與地下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並為推動我國岩石力學學科發展、促進國際學術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 天天要聞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公元 208 年冬,長江赤壁的江面上飄著細雪。周瑜站在樓船甲板上,望著西岸曹軍連綿百里的營寨,手中的令旗被江風吹得獵獵作響。 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已陳兵江北,而孫劉聯軍僅有五萬,且內部主戰主和之聲吵得他太陽穴突突直跳。更讓他心驚的是,曹軍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