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蘇「第一經濟大省」之爭,真問題深藏在背後

2025年02月07日15:30:18 歷史 6681

粵蘇「第一經濟大省」之爭,真問題深藏在背後 - 天天要聞

在經濟大趨勢高歌猛進時,廣東的「核心式」發展模式可能佔據上風,一線城市與附著其上的互聯網大廠一樣,往往更接近經濟大勢的晴雨表;而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時,江蘇的「散裝式」發展模式可能更耐得住風浪。

撰文丨張明揚

2025年開年,隨著2024年各省gdp數據的陸續公布,一個經典的pk套路風雲再起:粵蘇,誰是天下第一。

算上2024年,廣東已連續36年排名全國第一,但對江蘇的領先優勢已縮小到不到4個百分點。

如果說過去談論粵蘇更像是一個輿論噱頭的話,那麼,從2024年起,這將是一個無比真切的議題。

當然,真切不一定代表重要。

01

按照2023年的最初數據,廣東gdp為135673.16億元,江蘇為128222.2億元,廣東領先7450.96億元。

差距雖不算大,但並沒那麼容易追上。

然而,在2024年12月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對2023年的經濟數據出了一個修訂版,廣東與江蘇的差距縮小為6981.42億元。

一個月後,2024年的數據最新出台,廣東 gdp 為141633.81億元,江蘇為137008億元,差距大幅度縮小為4626億元,江蘇的gdp已經達到了廣東的96.7%。

最令廣東方面焦慮的數據可能是經濟增速,從2020年開始,江蘇已連續5年超過廣東:2020年,3.7% vs 2.2%;2021年,8.6% vs 8.0%;2022年,2.6% vs 2%;2023年,5.8% vs 4.8%。

2024年,兩省的gdp增速差距達到新高:5.8% vs 3.5%。

2019年,廣東比江蘇的gdp還高8040億元,到了2024年,就只剩下4626億元。

如果這個增速趨勢大致保持不變,3—6年左右,江蘇就將奪過gdp第一的寶座。如果以2024年的「極端增速」為口徑,甚至兩年就夠了。

02

gdp全國第一,這個數據有沒有意義?

廣東的網友對此一向是嗤之以鼻,他們的經典語錄是:誰愛第一誰第一,廣東為了這個第一已經做了很多年的「冤大頭」。

他們的潛台詞是,廣東財政的凈上繳數額常年大幅超過江蘇:2023年,廣東財政凈上繳數額約8596億元,江蘇財政凈上繳數額約5057億元。

當然,還有一項相對沒那麼重要但差距更加觸目驚心的數據:2023年,廣東向國庫上繳了1158億統籌調劑金,江蘇為117億,廣東幾乎是江蘇的10倍。

可以這麼說,廣東網友不是不關心gdp,他們更關心「廣東優先」。

江蘇作為追趕者,網友對gdp的熱情可能是要更高一些,但在相關社交媒體的討論中,說著說著也會出現「歪樓」,最流行的抱怨是:江蘇的養老金數額相對於經濟發展水平嚴重偏低了,gdp第一有啥用,養老金提一提才是王道。

這個抱怨也是真實的,養老金的相對被低估(其實也沒網友說的那麼誇張),的確是江蘇的某種「特殊省情」。

一邊關心財政上繳,一邊關心養老金,各有各的道理,相比唯gdp論的大省沙文主義,算得上「民智已開」。

03

經濟數據當然也是有意義的。但相比誰是gdp第一,結合更多元的經濟數據,深入分析兩省經濟發展風格上的差異,更有現實價值。

江蘇為何連續5年的gdp增速超過廣東,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但有幾個角度的確可以談談。

其一,外貿。

2024年,廣東進出口總值9.11萬億元,江蘇為5.62萬億元,相比gdp的毫釐之差,兩省的外貿數據差距巨大。

雖然這一數據未必反映全貌,但廣東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顯然高於江蘇。這在改革開放的大多數時間裡,都是廣東的核心競爭優勢,都考慮到目前波譎雲詭的國際貿易環境,經濟對外貿的依賴過高自然意味著更大的風險。

2024年,廣州與廣東第三城佛山的gdp增速分別僅為2.1%與1.3%,除了汽車與房地產的拖累外,出口的下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考慮到國際貿易環境在短期內很難根本改善,這也將是廣東經濟未來可能的風險敞口。

其二,散裝與核心之爭。

2024年,江蘇13個地級市的gdp全部進入全國百強之列,省內最拉胯的連雲港也能排到72位。

而廣東呢,21個地級市裡只有10個進入百強之列。

從散裝度而言,廣東遠遠不如江蘇。

對於江蘇更有意義的數據在於,江蘇的經濟窪地蘇北gdp增速已連續多年超過蘇南。

而粵西和粵北,廣東人連談都懶得談。

當然,如果換到「核心」這個維度,廣東有兩個一線城市,江蘇一個都沒有,江蘇經濟最強的蘇州,gdp比深圳要足足少上一萬億(3.68萬億vs2.67萬億)。

哪種模式更好,很難說。

但有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對比可以看看。

廣東gdp總量最低的雲浮,僅為最高之深圳的3.5%(2023年數據);2024年,江蘇gdp總量最低的連雲港,達到了最高之蘇州的17.45%(2024年數據)。

廣東人均gdp最低的梅州,僅為最高之深圳的18.6%(2023年數據);2024年,江蘇人均gdp最低的宿遷,達到了最高之無錫的42.84%(2023年數據)。

覺得哪種模式好,可能更取決於你生活在幾線城市。

但有一種未必嚴密的衍生推論可以探討一下:在經濟大趨勢高歌猛進時,廣東的「核心式」發展模式可能佔據上風,一線城市與附著其上的互聯網大廠一樣,往往更接近經濟大勢的晴雨表;而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時,江蘇的「散裝式」發展模式可能更耐得住風浪。

其三,消費。

2024年,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79萬億元,增長0.8%;江蘇為4.77萬億元,增長4.6%。

即使不談增速,江蘇在消費數據上也已無限接近廣東,差距顯著小於gdp。

有可能在2025年,江蘇就將完成對廣東的超越。

消費數據的成因很複雜,恕我無力給出更深層次的分析。

但有一個可能性可以說下,江蘇的散裝對此亦有貢獻。一個區域發展相對均衡的消費市場,在潛力上很可能要強於兩極分化的市場。

當外貿在全國範圍內趨勢不明,省內消費力之消長是不是更有可能決定兩省的未來發展,更有可能成為兩省民生感受的冷暖自知。

以上這三組數據,是不是也共同構成了一種解釋:自2020年始,為何在全國整體經濟增速不符合預期的大環境下,江蘇反而正在「逆勢」趕超廣東。

*本文為冰川思想庫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聞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個延續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開國君主必定上膺天命,獲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續數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順民心,得到了民眾擁護的正當性。而真正贏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後代的文獻中,成湯被描繪成一位體恤民眾、寬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 天天要聞

二戰勝利80周年 走進納粹德國投降的歷史現場

1945年5月8日24時,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開始生效時,由於時差原因,地處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國還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於柏林以東的蘇聯等國,已經是5月9日。因此歐洲各國將5....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 天天要聞

中國歷史上三個最成功的商人,最後都散盡家財,無一得到善終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盡家財且未得善終的情況,以下列舉三位比較典型的: 呂不韋: 生平事迹:戰國末年衛國商人,他以「奇貨可居」聞名,通過扶持秦異人(後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國丞相,權傾一時。在執政期間,他組織編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 天天要聞

【史志論壇】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 ‖程爽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誌碩果以彭州市為例淺談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傳承民族文脈的重要基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地方志部門作為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的主要部門,在推動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 天天要聞

【史學爭鳴】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翔

歡迎關注「方誌四川」!多重視角下的綿陽「周原說」宋 翔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發祥地之一。傳統觀點認為周原位於今陝西關中地區,然而,綜合水文地理、自然資源、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線索,可提出另一種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許並非局限於傳統認知中的陝西岐山周原,而是涵蓋了今四川綿陽一帶。綿陽...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 天天要聞

古代樂制與戲曲研究的新視角——黎國韜《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序

□吳承學黎國韜教授所著《古代教坊與文學藝術研究》一書收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將在中華書局出版,請我寫序。為了撰寫序言,我重新閱讀了國韜各種著述,並且大致了解了相關學科的學術史。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了一些回憶與感想。壹1990年,我從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到中山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國韜1992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