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蘇「第一經濟大省」之爭,真問題深藏在背後

2025年02月07日15:30:18 歷史 6681

粵蘇「第一經濟大省」之爭,真問題深藏在背後 - 天天要聞

在經濟大趨勢高歌猛進時,廣東的「核心式」發展模式可能佔據上風,一線城市與附著其上的互聯網大廠一樣,往往更接近經濟大勢的晴雨表;而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時,江蘇的「散裝式」發展模式可能更耐得住風浪。

撰文丨張明揚

2025年開年,隨著2024年各省gdp數據的陸續公布,一個經典的pk套路風雲再起:粵蘇,誰是天下第一。

算上2024年,廣東已連續36年排名全國第一,但對江蘇的領先優勢已縮小到不到4個百分點。

如果說過去談論粵蘇更像是一個輿論噱頭的話,那麼,從2024年起,這將是一個無比真切的議題。

當然,真切不一定代表重要。

01

按照2023年的最初數據,廣東gdp為135673.16億元,江蘇為128222.2億元,廣東領先7450.96億元。

差距雖不算大,但並沒那麼容易追上。

然而,在2024年12月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對2023年的經濟數據出了一個修訂版,廣東與江蘇的差距縮小為6981.42億元。

一個月後,2024年的數據最新出台,廣東 gdp 為141633.81億元,江蘇為137008億元,差距大幅度縮小為4626億元,江蘇的gdp已經達到了廣東的96.7%。

最令廣東方面焦慮的數據可能是經濟增速,從2020年開始,江蘇已連續5年超過廣東:2020年,3.7% vs 2.2%;2021年,8.6% vs 8.0%;2022年,2.6% vs 2%;2023年,5.8% vs 4.8%。

2024年,兩省的gdp增速差距達到新高:5.8% vs 3.5%。

2019年,廣東比江蘇的gdp還高8040億元,到了2024年,就只剩下4626億元。

如果這個增速趨勢大致保持不變,3—6年左右,江蘇就將奪過gdp第一的寶座。如果以2024年的「極端增速」為口徑,甚至兩年就夠了。

02

gdp全國第一,這個數據有沒有意義?

廣東的網友對此一向是嗤之以鼻,他們的經典語錄是:誰愛第一誰第一,廣東為了這個第一已經做了很多年的「冤大頭」。

他們的潛台詞是,廣東財政的凈上繳數額常年大幅超過江蘇:2023年,廣東財政凈上繳數額約8596億元,江蘇財政凈上繳數額約5057億元。

當然,還有一項相對沒那麼重要但差距更加觸目驚心的數據:2023年,廣東向國庫上繳了1158億統籌調劑金,江蘇為117億,廣東幾乎是江蘇的10倍。

可以這麼說,廣東網友不是不關心gdp,他們更關心「廣東優先」。

江蘇作為追趕者,網友對gdp的熱情可能是要更高一些,但在相關社交媒體的討論中,說著說著也會出現「歪樓」,最流行的抱怨是:江蘇的養老金數額相對於經濟發展水平嚴重偏低了,gdp第一有啥用,養老金提一提才是王道。

這個抱怨也是真實的,養老金的相對被低估(其實也沒網友說的那麼誇張),的確是江蘇的某種「特殊省情」。

一邊關心財政上繳,一邊關心養老金,各有各的道理,相比唯gdp論的大省沙文主義,算得上「民智已開」。

03

經濟數據當然也是有意義的。但相比誰是gdp第一,結合更多元的經濟數據,深入分析兩省經濟發展風格上的差異,更有現實價值。

江蘇為何連續5年的gdp增速超過廣東,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但有幾個角度的確可以談談。

其一,外貿。

2024年,廣東進出口總值9.11萬億元,江蘇為5.62萬億元,相比gdp的毫釐之差,兩省的外貿數據差距巨大。

雖然這一數據未必反映全貌,但廣東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顯然高於江蘇。這在改革開放的大多數時間裡,都是廣東的核心競爭優勢,都考慮到目前波譎雲詭的國際貿易環境,經濟對外貿的依賴過高自然意味著更大的風險。

2024年,廣州與廣東第三城佛山的gdp增速分別僅為2.1%與1.3%,除了汽車與房地產的拖累外,出口的下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考慮到國際貿易環境在短期內很難根本改善,這也將是廣東經濟未來可能的風險敞口。

其二,散裝與核心之爭。

2024年,江蘇13個地級市的gdp全部進入全國百強之列,省內最拉胯的連雲港也能排到72位。

而廣東呢,21個地級市裡只有10個進入百強之列。

從散裝度而言,廣東遠遠不如江蘇。

對於江蘇更有意義的數據在於,江蘇的經濟窪地蘇北gdp增速已連續多年超過蘇南。

而粵西和粵北,廣東人連談都懶得談。

當然,如果換到「核心」這個維度,廣東有兩個一線城市,江蘇一個都沒有,江蘇經濟最強的蘇州,gdp比深圳要足足少上一萬億(3.68萬億vs2.67萬億)。

哪種模式更好,很難說。

但有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對比可以看看。

廣東gdp總量最低的雲浮,僅為最高之深圳的3.5%(2023年數據);2024年,江蘇gdp總量最低的連雲港,達到了最高之蘇州的17.45%(2024年數據)。

廣東人均gdp最低的梅州,僅為最高之深圳的18.6%(2023年數據);2024年,江蘇人均gdp最低的宿遷,達到了最高之無錫的42.84%(2023年數據)。

覺得哪種模式好,可能更取決於你生活在幾線城市。

但有一種未必嚴密的衍生推論可以探討一下:在經濟大趨勢高歌猛進時,廣東的「核心式」發展模式可能佔據上風,一線城市與附著其上的互聯網大廠一樣,往往更接近經濟大勢的晴雨表;而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時,江蘇的「散裝式」發展模式可能更耐得住風浪。

其三,消費。

2024年,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79萬億元,增長0.8%;江蘇為4.77萬億元,增長4.6%。

即使不談增速,江蘇在消費數據上也已無限接近廣東,差距顯著小於gdp。

有可能在2025年,江蘇就將完成對廣東的超越。

消費數據的成因很複雜,恕我無力給出更深層次的分析。

但有一個可能性可以說下,江蘇的散裝對此亦有貢獻。一個區域發展相對均衡的消費市場,在潛力上很可能要強於兩極分化的市場。

當外貿在全國範圍內趨勢不明,省內消費力之消長是不是更有可能決定兩省的未來發展,更有可能成為兩省民生感受的冷暖自知。

以上這三組數據,是不是也共同構成了一種解釋:自2020年始,為何在全國整體經濟增速不符合預期的大環境下,江蘇反而正在「逆勢」趕超廣東。

*本文為冰川思想庫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68年前劉少奇發出的這個警告,至今仍然值得高度警惕 - 天天要聞

68年前劉少奇發出的這個警告,至今仍然值得高度警惕

1956年9月27日,黨的八大勝利閉幕,在閉幕式上通過了《黨的八大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報告》明確指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
寒夜中的伯樂與皇帝的雙面棋局,如何打造洋務先驅郭嵩燾? - 天天要聞

寒夜中的伯樂與皇帝的雙面棋局,如何打造洋務先驅郭嵩燾?

一、寒夜中的伯樂:肅順的驚世之舉1858年冬,北京菜市口的刑場飄著鵝毛大雪。順天鄉試發榜後,因中舉者中有京劇票友平齡而引發輿論嘩然,御史孟傳金上奏參劾此次鄉試有舞弊行為。咸豐帝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全慶、兵部尚書陳孚恩會審此案。
兩件「國之重器」,同一個幕後功臣! - 天天要聞

兩件「國之重器」,同一個幕後功臣!

測序儀和光刻機,作為生命科學與半導體領域的「國之重器」,其發展之路充滿艱辛與挑戰。從專利爭奪戰到科技冷戰,再到光學技術的精密支撐,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與智慧。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作為光學技術的中流砥柱,以其卓越的科研實力和創新精神,為國產測序儀和光刻機的崛起提供了堅實保障。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中...
鄧大姐母親,光緒欽點御前侍衛妻子,中國工農紅軍最年老新兵 - 天天要聞

鄧大姐母親,光緒欽點御前侍衛妻子,中國工農紅軍最年老新兵

57歲高齡時,她剪掉髮髻,穿上灰布軍裝,成為中國工農紅軍中年齡最大的新兵;她的丈夫曾是光緒皇帝的御前侍衛,女兒嫁給了新中國總理周恩來。從晚清貴婦到紅軍戰士,從顛沛流離到身陷囹圄,楊振德不僅是鄧穎超的庇護者,更是中國革命中一道獨特的女性光芒。
風雲人物杜特爾特名言集錦 - 天天要聞

風雲人物杜特爾特名言集錦

當今世界風雲人物,非乃菲律賓杜特爾特莫屬,他在政壇生涯中當總統僅只幾年,而當達沃市的副市長,代理市長,市長的時間最長,長達22年之久,而且今年五月份繼續爭取達沃市市長競選;他的許多震驚世界的名言短句,都是在當選達沃市長與總統期間隆重推出的,
淚目!江西102歲「老軍醫」最後的「得償所願」 - 天天要聞

淚目!江西102歲「老軍醫」最後的「得償所願」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全媒體記者楊文超、王琴紅、肖立宇報道:還記得父親離開的那一天,家裡人都不覺得突然,也不慌亂,因為老爺子把自己身後的事情早已安排得妥妥噹噹——遺體捐獻。他曾嚴厲批評我「樹葬」的提議,覺得這是貪慕虛榮,為這事,我們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