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蘇「第一經濟大省」之爭,真問題深藏在背後

2025年02月07日15:30:18 歷史 6681

粵蘇「第一經濟大省」之爭,真問題深藏在背後 - 天天要聞

在經濟大趨勢高歌猛進時,廣東的「核心式」發展模式可能佔據上風,一線城市與附著其上的互聯網大廠一樣,往往更接近經濟大勢的晴雨表;而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時,江蘇的「散裝式」發展模式可能更耐得住風浪。

撰文丨張明揚

2025年開年,隨著2024年各省gdp數據的陸續公布,一個經典的pk套路風雲再起:粵蘇,誰是天下第一。

算上2024年,廣東已連續36年排名全國第一,但對江蘇的領先優勢已縮小到不到4個百分點。

如果說過去談論粵蘇更像是一個輿論噱頭的話,那麼,從2024年起,這將是一個無比真切的議題。

當然,真切不一定代表重要。

01

按照2023年的最初數據,廣東gdp為135673.16億元,江蘇為128222.2億元,廣東領先7450.96億元。

差距雖不算大,但並沒那麼容易追上。

然而,在2024年12月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對2023年的經濟數據出了一個修訂版,廣東與江蘇的差距縮小為6981.42億元。

一個月後,2024年的數據最新出台,廣東 gdp 為141633.81億元,江蘇為137008億元,差距大幅度縮小為4626億元,江蘇的gdp已經達到了廣東的96.7%。

最令廣東方面焦慮的數據可能是經濟增速,從2020年開始,江蘇已連續5年超過廣東:2020年,3.7% vs 2.2%;2021年,8.6% vs 8.0%;2022年,2.6% vs 2%;2023年,5.8% vs 4.8%。

2024年,兩省的gdp增速差距達到新高:5.8% vs 3.5%。

2019年,廣東比江蘇的gdp還高8040億元,到了2024年,就只剩下4626億元。

如果這個增速趨勢大致保持不變,3—6年左右,江蘇就將奪過gdp第一的寶座。如果以2024年的「極端增速」為口徑,甚至兩年就夠了。

02

gdp全國第一,這個數據有沒有意義?

廣東的網友對此一向是嗤之以鼻,他們的經典語錄是:誰愛第一誰第一,廣東為了這個第一已經做了很多年的「冤大頭」。

他們的潛台詞是,廣東財政的凈上繳數額常年大幅超過江蘇:2023年,廣東財政凈上繳數額約8596億元,江蘇財政凈上繳數額約5057億元。

當然,還有一項相對沒那麼重要但差距更加觸目驚心的數據:2023年,廣東向國庫上繳了1158億統籌調劑金,江蘇為117億,廣東幾乎是江蘇的10倍。

可以這麼說,廣東網友不是不關心gdp,他們更關心「廣東優先」。

江蘇作為追趕者,網友對gdp的熱情可能是要更高一些,但在相關社交媒體的討論中,說著說著也會出現「歪樓」,最流行的抱怨是:江蘇的養老金數額相對於經濟發展水平嚴重偏低了,gdp第一有啥用,養老金提一提才是王道。

這個抱怨也是真實的,養老金的相對被低估(其實也沒網友說的那麼誇張),的確是江蘇的某種「特殊省情」。

一邊關心財政上繳,一邊關心養老金,各有各的道理,相比唯gdp論的大省沙文主義,算得上「民智已開」。

03

經濟數據當然也是有意義的。但相比誰是gdp第一,結合更多元的經濟數據,深入分析兩省經濟發展風格上的差異,更有現實價值。

江蘇為何連續5年的gdp增速超過廣東,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但有幾個角度的確可以談談。

其一,外貿。

2024年,廣東進出口總值9.11萬億元,江蘇為5.62萬億元,相比gdp的毫釐之差,兩省的外貿數據差距巨大。

雖然這一數據未必反映全貌,但廣東經濟的外貿依存度顯然高於江蘇。這在改革開放的大多數時間裡,都是廣東的核心競爭優勢,都考慮到目前波譎雲詭的國際貿易環境,經濟對外貿的依賴過高自然意味著更大的風險。

2024年,廣州與廣東第三城佛山的gdp增速分別僅為2.1%與1.3%,除了汽車與房地產的拖累外,出口的下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考慮到國際貿易環境在短期內很難根本改善,這也將是廣東經濟未來可能的風險敞口。

其二,散裝與核心之爭。

2024年,江蘇13個地級市的gdp全部進入全國百強之列,省內最拉胯的連雲港也能排到72位。

而廣東呢,21個地級市裡只有10個進入百強之列。

從散裝度而言,廣東遠遠不如江蘇。

對於江蘇更有意義的數據在於,江蘇的經濟窪地蘇北gdp增速已連續多年超過蘇南。

而粵西和粵北,廣東人連談都懶得談。

當然,如果換到「核心」這個維度,廣東有兩個一線城市,江蘇一個都沒有,江蘇經濟最強的蘇州,gdp比深圳要足足少上一萬億(3.68萬億vs2.67萬億)。

哪種模式更好,很難說。

但有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對比可以看看。

廣東gdp總量最低的雲浮,僅為最高之深圳的3.5%(2023年數據);2024年,江蘇gdp總量最低的連雲港,達到了最高之蘇州的17.45%(2024年數據)。

廣東人均gdp最低的梅州,僅為最高之深圳的18.6%(2023年數據);2024年,江蘇人均gdp最低的宿遷,達到了最高之無錫的42.84%(2023年數據)。

覺得哪種模式好,可能更取決於你生活在幾線城市。

但有一種未必嚴密的衍生推論可以探討一下:在經濟大趨勢高歌猛進時,廣東的「核心式」發展模式可能佔據上風,一線城市與附著其上的互聯網大廠一樣,往往更接近經濟大勢的晴雨表;而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時,江蘇的「散裝式」發展模式可能更耐得住風浪。

其三,消費。

2024年,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79萬億元,增長0.8%;江蘇為4.77萬億元,增長4.6%。

即使不談增速,江蘇在消費數據上也已無限接近廣東,差距顯著小於gdp。

有可能在2025年,江蘇就將完成對廣東的超越。

消費數據的成因很複雜,恕我無力給出更深層次的分析。

但有一個可能性可以說下,江蘇的散裝對此亦有貢獻。一個區域發展相對均衡的消費市場,在潛力上很可能要強於兩極分化的市場。

當外貿在全國範圍內趨勢不明,省內消費力之消長是不是更有可能決定兩省的未來發展,更有可能成為兩省民生感受的冷暖自知。

以上這三組數據,是不是也共同構成了一種解釋:自2020年始,為何在全國整體經濟增速不符合預期的大環境下,江蘇反而正在「逆勢」趕超廣東。

*本文為冰川思想庫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著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著麥穗、望著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