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以降,毛主席何以對辣味佳肴漸行漸遠?程汝明坦誠相告:醫者之言,豈能動搖主席之心?毛主席,一位情深義重之人,對於相伴歲月悠長之人或物,無論是離別抑或遺失,皆難以割捨。中南海的廚師程汝明,與毛主席並肩二十二載,那份情誼,早已超越了廚師與賓客的界限,深似家人。在主席的眼中,程汝明宛如家中一員,他甚至吩咐家中的孩子們,對工作人員皆以「叔叔」、「阿姨」相稱,儘管程汝明與主席的子女年齡相仿,甚至更為年輕,但這一規矩始終未變。
為毛主席服務,程汝明心懷無比的自豪。他深知主席的飲食偏好,銘記於心,無論是主席鍾愛的美食,還是避之不及的菜肴,乃至那些鮮為人知的瑣事,皆了如指掌。程汝明出身貧寒,幼時家境拮据,妹妹竟因飢餓而離世,這一幕深深烙印在他幼小的心靈上,他暗自發誓,定要成為一名廚師,擺脫這食不果腹的苦難。
十三歲那年,叔父將他接至天津,依他之意,送入惠中飯店學藝。在那裡,程汝明勤學苦練,憑藉著堅韌不拔的毅力,烹調技藝日益精進。二十二歲之時,他已成為飯店內小有名氣的主廚。建國後,北京廣納賢才,程汝明懷揣建設新北京的夢想,一到北京便被分配至北京鐵路專務運輸處,工作環境也隨之改變,開始在專列上烹飪美食。
一九五四年,程汝明有幸在毛主席的專列上服務。建國之初,主席為制定政策,需遍訪祖國各地,故而大部分時間皆在專列上度過,主席的餐食多由程汝明精心準備。久而久之,他總結出主席飲食的幾個特點:其一,主席偏愛蘿蔔絲餅、紅燒肉、辣椒、苦瓜,以及湖南人鍾愛的臘肉。其中,蘿蔔絲餅尤為獨特,起初程汝明並不擅長,這道菜做得最好的是王師傅,他長期在釣魚台掌勺。若非程汝明虛心求教,王師傅絕不會輕易透露其精髓。
其二,主席不喜華而不實的擺盤,鮮少嘗試未曾品嘗過的菜肴。如今,高檔飯店的菜肴擺盤皆精美絕倫,而程汝明回憶道,主席對飯菜的擺放並不講究,反感盤中點綴之物。對於新品菜肴,即便再講究、再地道,若不合口味,主席亦不會動筷。程汝明能在幾道尋常菜肴中,讓主席百吃不厭,實乃真功夫!
其三,主席對辣的喜好具有階段性,七十年代後,便不再食用辣椒。主席曾言:「不吃辣椒,何以幹革命!」他對辣椒情有獨鍾,但並非始終如一。有人猜測,是否醫生勸阻主席晚年勿食辣椒?程汝明搖頭否定,主席之事,皆由自己決斷,醫者之言,豈能左右?主席停食辣椒,實因晚年嗓子不適,疑為辣椒所致。其四,主席的菜單需及時銷毀。作為國家領袖,主席的安全至關重要。程汝明每日做菜前上報菜單,飯後即刻銷毀,日復一日,嚴謹至極,不給敵人可乘之機。
離開毛主席後,程汝明調至中央書記處工作,為高級幹部烹飪美食。此時,他的時間相對充裕,不僅將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還悉心教導學徒。此舉贏得了中南海領導們的讚譽。晚年之時,程汝明常憶起毛主席,那段與主席共度的時光,點點滴滴,皆如昨日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