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電視劇,裡面選秀的秀女都是強迫了頭,想要得到一次機會,沒想到考古的時候卻發現根本沒有人願意做妃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因為呢,主要是進了宮以後,基本出不了宮了,家人想見一面難於登天,所以沒人想家裡女孩子選上的,這樣以後根本見不到了
清朝幾百年,有記錄的家人進宮見妃子就兩例,至於出宮見家人一例也沒有,好多妃子家人會趁著木蘭圍獵,祭祀活動轎子抬出宮門時提前守在宮門口
然後塞點錢給侍衛,和親人說幾句話送點東西,結果後來還被皇帝發現給禁止了,真的是很反人倫的一件事情,父母兄弟姐妹各種大事你都無法在旁了
清朝有的不想家裡女兒選秀會遞摺子(和皇帝關係好),感覺「不選秀」是恩典,「選秀」是旗女義務,那這妃子應該不太愛做(僅限清朝的,知道是這樣)
紅樓夢裡賈元春就說過啊,說宮裡是見不得人的去處,回家一趟大家也都哭得昏天黑地
有博主拍過冷宮,根本不像電視劇里的可以洗衣服、種菜、有大廳,其實就是一個小房間,有一個跟比筆記本電腦差不多大窗口
其實清朝沒有專門的冷宮,皇帝不喜歡哪個妃子,那個妃子的住宅就是冷宮,因為皇帝壓根兒不會去,也不會有人專門打理,比如乾隆繼後住在翊坤宮,斷髮後翊坤宮就是冷宮
所以好多人都說薛寶釵要入宮選妃,說得好像飛上枝頭變鳳凰似的,有沒有一種可能,人家其實根本不願意入宮,但是不得不入
有網友說只有清朝是這樣,明朝后妃的待遇也比清朝強,乾隆甚至不讓后妃有自己的錢,摳的很,其他朝代都是擠破頭都要進去,清朝不想進後宮純粹是沒有任何利益帶給娘家呢你換漢朝試試?
但是不一樣,有些朝代嫁給皇帝太容易獲得權利了,尤其是外戚盛行的漢朝,從底層進入後宮基本上是一步登天,只要有點寵愛很容易娘家獲封,運氣好生了兒子也能有封地去做王太后
有人說,明清選秀差異很大 明朝選秀是從民間選良家女子,雖然貌美但是家族單弱,出身普通的女孩子是可以靠選秀給皇帝當妃嬪逆天改命的,所以明朝選秀進宮為妃嬪還是有人願意的
但是到了清朝,能參加選秀的都是八旗貴女,再不濟家裡也是有世襲武職的,那家裡也都是有點底子的
而且後面選秀範圍越來越小,門第要求越來越高,全是一二品三品大官家的女兒去選秀,人家本來金尊玉貴的誰想去皇宮受那氣啊
其實明朝也沒人願意,說來民間選秀,拉郎配的就是明朝,誰家願意女兒進去一輩子都出不來,而且早期還要殉葬,那是多沒人性才想著把孩子送進去
但是那是用現代人的眼光看,清朝後期外國人進來,拍攝下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大街就是黃土路
飛灰一片,破爛的平房,衙門斷案隨便打人板子,也很慘,現代人肯定不願意進皇宮,但當時的窮人還真說不準,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