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命令,宣布將其原定全面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暫停90天,僅對中國繼續保留措施。這一消息甫一公布,特朗普本人便急不可耐地站在幾輛噴塗著「勝利」字樣的彩繪賽車旁,向媒體宣布:「這是一個偉大的決定,是我戰略智慧的體現。」
但據cnn援引多位白宮高層及財政部知情人士披露,這場貌似胸有成竹的政策回撤,其實不過是一場由債券市場崩盤風險引爆的倉皇潰退。一位前官員直言不諱:「他扛了整整一周,金融市場終於讓他低頭。」
問題是,當一位總統要靠「暫停政策」來挽回市場信心,而這場政策本身正是他一手製造的災難時,這種勝利還能算勝利嗎?
特朗普口中的「靈活」,在財政部內部則被稱為「無能」;他自詡的「精準打擊」,卻是市場恐慌與債券拋售後的被動反應。而真正決定暫停按鈕的,不是國家戰略,不是外交算計,而是國債拍賣的失敗、富豪電話的圍攻、以及福克斯財經頻道播出的那句冷冰冰警告:「衰退,可能已經在路上了。」
這一次,特朗普到底是「精於算計」,還是徹底認慫?
我們或許能從這場「拯救債市」的戲碼背後,看到比表演更真實的權力邏輯。
白宮裡的「金融危機預演室」
據cnn報道,整個周三上午,白宮內部瀰漫著焦灼氣氛——不是因為特朗普在推特上又開始亂噴對手,而是因為美國國債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突如其來的崩塌。
「債市失守了。」這是財政部內部官員傳遞給特朗普的核心信息。而曾是對沖基金經理、現任財政部長的斯科特·貝森特,終於意識到這場「貿易報復秀」正在摧毀美國國債這個全球避險資產的最後一點尊嚴。原本在股市動蕩時應當上揚的債券收益率,卻一路狂飆,市場信號幾乎在用高音喇叭警告白宮:你們這是在點燃一場債務海嘯。
貝森特當天親自進白宮,與特朗普面談。他沒有帶一摞經濟報告,而是直接告訴總統:你正在親手毀掉你賴以維繫連任信譽的經濟幻象。
特朗普的「戰術柔情」:市場一跌,我就變
諷刺的是,就在周三清晨,特朗普還在自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帖,津津樂道於「股市表現出色」,彷彿一切盡在掌控。但數小時後,他就像變戲法一樣,在橢圓形辦公室里坐下,按下「暫停」按鈕,並用慣有的誇張語言包裝這一轉向:「這是出於本能的判斷,我是憑感覺來的。」
一句「本能」,瞬間讓整個關稅政策淪為情緒化治理的笑柄。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連其核心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都在國會聽證會上被民主黨議員現場「打臉」,因為特朗普的公告直接讓這位官員變成「全場最尷尬的人」。議員史蒂文·霍斯福德毫不留情:「你老闆剛把你賣了。」
一個總統的國家戰略,連自己最親密的貿易官員都事先毫無所知,這種操作簡直比華爾街的槓桿遊戲還要刺激。
政策就像推文,寫於心、刪於市
過去一周,白宮高層的電話簡直成了「金融恐慌熱線」。
美國企業界、共和黨重量級人物、甚至是特朗普的老朋友們,輪番打電話給總統幕僚長蘇西·懷爾斯、副總統vance與財政部長貝森特,試圖勸阻特朗普這場已經傷及自身的「關稅政治秀」。
據多方消息,正是蘇西·懷爾斯的遊說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她告訴特朗普,市場的崩潰不僅是財富蒸發的問題,更是在蠶食他那為數不多的政治資本。
特朗普在政治上從不相信忠誠,但他極其敏感於「市場如何看他」。他每天緊盯福克斯財經頻道,眼睜睜看著自己最信任的盟友之一——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公開警告說:「如果貿易戰升級,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非常高。」這番話像一盆冷水潑在特朗普臉上。
於是,周三下午,特朗普選擇了「變臉」——哪怕24小時前他還在高喊「我政策絕不改」。
特朗普事後向媒體描述其「宣布暫停」的過程,坦率得近乎可笑。他說:「我們沒有律師,也沒有準備文件,我們就是照著心意寫下來。」白宮的國家經濟政策,居然是幾位幕僚和總統「憑感覺」現場拼湊的,這種治理風格實在令人髮指。堂堂超級大國的經濟政策,如同夜店dj放歌一樣隨性,翻盤、撤檔、放水、搖頭,全憑現場情緒。
貝森特事後試圖粉飾這一操作,說「這從頭到尾是總統的計劃」,甚至稱這需要「巨大的勇氣」。可惜市場和選民的記憶力都不差,特朗普剛在上周才發誓「永不改變」,如今就自行打臉,貝森特的「忠誠劇本」只讓這一幕更添諷刺意味。
把危機當政績賣,特朗普又一次自導自演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特朗普在宣布暫停後竟然開始「慶功」。他在白宮外與幾輛賽車合影,大肆吹噓:「股市創下歷史最大漲幅!繼續下去,我們就能回到四周前的水平!」
這邏輯堪比自誇:「我引發了火災,現在用水澆滅了,看看,我真棒。」
在這場政策反覆中,特朗普試圖把自己打造成「危機終結者」,卻無視一個事實:這場危機本就是他親手點燃的。沒有人忘記,這90天的「暫停」並不是基於什麼宏觀戰略調整,而是市場將他逼上絕路。他所謂的「靈活應變」,不過是韌性不足、邏輯混亂的另一種說法。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他還透露將考慮「根據直覺」對某些美國公司進行豁免。這不是政策制定,這是拍腦袋決定數十億美元走向的「投資綜藝」。
華爾街才是總統,白宮不過是中介
這場突如其來的政策回撤,再次印證了一個殘酷的現實:華爾街才是真正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是被政敵逼退的,也不是被國際施壓的,而是被資本市場的一個數據圖形「治服」的。
國債市場一陣騷動,他立刻暫停關稅;股市跌破心理防線,他連夜改口;企業家們一陣電話轟炸,他立馬說「我其實一直就想這麼干」。這一整套操作下來,誰還敢說特朗普是「政策鐵腕」?
他充其量是一個在債市利率面前瑟瑟發抖的「金融順民」。
結局早已寫好:這不是勝利,不是戰略調整,更不是深謀遠慮的談判籌碼。這是一場倉皇撤退,是一次權力與資本之間短兵相接的潰敗。
如果說關稅是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敲門磚,那麼這一次,他被自己的磚頭砸了腳——而我們,只能祈禱下次「本能寫作」不要把全球經濟帶向更深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