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一般來說,姜維主持的北伐戰爭中,鄧艾是讓他吃癟最多次的,可以稱之為一生之敵。
然而,在姜維北伐取得最高光的一次大捷里,卻有一個人,成功化解了姜維進一步擴大勝果的計劃,讓其驚嚇而退。
這個人不是為人熟知的鄧艾,也不是讓諸葛亮也吃盡苦頭的郭淮。
他是誰呢?有著怎樣的背景?他如何化解姜維的進攻?
名臣之後
他的名氣遠不如他爹大。
他爹曾與劉備共事,擔任其別駕。
在劉備打算白嫖徐州的時候,他爹站出來勸說不應該去,那是個誘人的圈套,勢必會引發與袁術的爭端,最後的結果是不會圓滿的。
劉備沒有聽勸,後來事情果然不出他爹所料。劉備被呂布和袁術聯軍大破而逃。
再後來,他爹歸順了曹操,成為曹魏的名臣。
他爹,就是創立了九品中正制、制定了《魏律》的陳群。
而本文的主人公,就是陳群的兒子——陳泰。
專註外族
陳泰實際上並沒有因為他爹的地位,而擁有多好的起步。
一開始,他也只是守在邊陲地帶,主管并州方面的軍事、政治等事務。
看起來權勢老大了,但并州主要面對的還是少數民族的敵人。
陳泰沒有為了刷軍功而頻頻作戰,反而採取懷柔政策,這一招沒什麼刷軍功的機會,但卻贏得少數民族的心。
高平陵中計
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陳泰當時正跟著曹爽、皇帝曹芳去拜謁皇陵。
陳泰去見了司馬懿後,由於後者對著洛水一頓毒誓,陳泰信以為真。
回去見了曹爽, 勸他放棄掙扎,最多也就免個官。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曹爽被夷滅三族,他的黨羽也很多人被株連。
陳泰什麼想法史料中沒有記載,但從後續他得知曹髦被弒殺後的表現可以略知一二,他對司馬懿多少感到忌憚。
牛頭山嶄露頭角
陳泰在進入抗蜀一線後,牛頭山之戰算是他的首戰。
首戰即告捷,陳泰貢獻了關鍵的戰術——圍城打援。
姜維本打算聯合羌胡一族,在曲城一帶蠶食各個郡縣,從而派了兩員將領句安、李歆帶人駐守。
郭淮聽從陳泰的計策,派軍進圍曲城,並面對蜀軍的挑戰視而不見。
很快,曲城內糧草匱乏,姜維帶軍前來救援,卻被陳泰堅守阻擋。
陳泰還設計打算切斷姜維後路,要不是姜維看破跑得快,大概率就要交代在牛頭山了。
最終,曲城的守將句安、李歆只能獻城投降。
之後,陳泰逐步成為抗蜀的中流砥柱,在郭淮去世後,陳泰接替他的位置擔任征西將軍,都督雍、涼兩州軍務,成為西部最高指揮官。
對壯士解腕說不
有一說一,姜維能取得洮西大捷,很大程度得益於他的對手是王經。
王經此前從未有過軍事作戰的經驗,不僅輕視蜀軍,還不聽陳泰堅守不出、靜待援軍的忠告。
結果,雙方遭遇,王經所帶魏軍慘敗,戰死溺亡了數萬人。
王經收編殘部進了狄道城,陳泰、鄧艾等人的援軍也終於趕到。
此時,鄧艾為主的許多人都認為,應該放棄狄道城直接撤走,並且他還頭頭是道舉了孫武的理論:『兵有所不擊,地有所不守。』蓋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
鄧艾堅定地以為,蝮蛇螫手,壯士解其腕。先求自保,後邊再想辦法奪回來,才是可行的辦法。
陳泰卻不這麼認為。
他敏銳地指出,姜維的想法是力求速戰速決,因為其糧草補給終究會跟不上。
如果放棄狄道城,那麼姜維可以順利向東挺進,佔據櫟陽獲取充足的糧草,再聯合羌胡,全力爭奪隴右一帶的地區。
這樣後果不堪設想!
相反,如果迅速馳援狄道城,把姜維這支孤軍的銳氣挫敗,那麼蜀軍必將不戰而逃。
各位怎麼能說出要放棄狄道城的話來呢?
發表完自己的看法後,陳泰也不管其他人同不同意,自己帶軍就出發救援狄道城。
結果,陳泰抵達狄道城附近的山上,利用烽火和鼓角之聲,振奮了城中的友軍,也讓姜維一軍陷入恐慌:魏國援軍來得如此之快!
最終,陳泰順利救援守住狄道城,讓姜維趁著銳氣擴大勝果的計劃破滅。
遺憾收場
陳泰自幼就與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交好。
因此在退居二線後,陳泰在朝廷中依然享受高官厚祿。
司馬昭讓賈充派成濟當街弒殺曹髦,見此情景,陳泰認為只有殺了賈充才能謝罪於天下。
但司馬昭沒有答應,陳泰回家之後由於憂憤不已、吐血而亡。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