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共論「大慶故事」:在開拓邊疆的年代,人的眼中是有光的

2024年07月30日09:30:27 歷史 1230

近日,城市規劃研究者、美國哈佛大學客座教授侯麗的新書《大慶:為了石油的建設》由三聯書店出版。在書中,侯麗記述了建國初期東北石油重鎮大慶發展的歷史,記錄大慶作為一個國家模範城市的興衰。

7月13日,新書分享會「大慶故事:中國式現代化的國家與個人」在三聯書店舉行。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講師侯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王凱、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嚴鵬圍繞新書展開討論。活動由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王洪喆主持。

他們共論「大慶故事」:在開拓邊疆的年代,人的眼中是有光的 - 天天要聞

活動現場。

在開拓邊疆的年代,所有人的眼中是有光芒的

在新書分享會開場,《大慶:為了石油的建設》的作者侯麗為大家分別展示了該書英文版和中文版的封面。她指出,中文版的封面大背景是玉門油田,顯示的是「隔」,荒山野嶺、崇山峻岭之下,艱苦的工作住宅的環境以及又有一些拼貼,包括大躍進時的水利工程的人海戰術的建設,以及當時的居民點等等。英文版封面卻有一點點浪漫,是講春天來臨,大地回暖了。干打壘村這種質樸、簡約的幾何線條和淡藍色的池塘以及泥土裸土道路所形成的大地的肌理,是有一種田園詩歌般的浪漫的情懷。侯麗說:「它來自一個宣傳手冊,帶著美好的願望描繪大慶戰歌,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一個意圖。」

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講師侯麗。

談及寫作這本書的初衷,侯麗坦言,她希望破圈,走出舒適區,與大眾發生更多對話。」我們的老師教育我們為人民服務,說到底還是如何把國家的建設和個人的生活、日常的空間緊密聯繫起來。我在大慶調研的時候,其實始終是為很多曾經在大慶生活和工作過的大慶人所深深打動的。我覺得大慶人有他的魅力,至於為什麼?我理解因為那是一個創業的年代,是一個開拓邊疆的年代,所以看那個時候的人的照片,他們的眼中是閃著光芒的。」

他們共論「大慶故事」:在開拓邊疆的年代,人的眼中是有光的 - 天天要聞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王凱。

王凱認為,這本書的寫法非常新穎,「過去讀歷史史料或者是比較宏大敘事,或者像看小說這樣一些故事性的,這兩件事組合在一起讀,開始我讀得有點跳,後來我要跳著搶著去讀後面小孩兒的故事,我覺得這一點特別鮮活。」同時,該書在娓娓道來之外,反映的思想也十分深刻。王凱說:「能夠讀到裡面關於中國城鎮化的道路,工業化的道路,甚至下一步中國城鎮化的道路、工業化的道路應該怎麼走,我覺得這方面還是引起了很多思考。」

他們共論「大慶故事」:在開拓邊疆的年代,人的眼中是有光的 - 天天要聞

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嚴鵬。

嚴鵬認為,這本書給我們展現了「個人命運如何被宏大敘事塑造」。他說:「現在一提到宏大敘事好像宏大的就是國家的敘事這一面。但國家本身也擺脫不了,它上面還有更大的歷史命運,就是現代化。而且這個現代化指的不是這個國家而是全球,全球現代化、現代性外部的事件體系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之下,我們說個體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有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國家的運動和國家的生命周期,但是國家本身也是被更大的力量主導,這也是侯老師書里談到的。」

全景式講述石油工業的中國發展史

中國是一個產煤大國。但20世紀證明了石油是一種比煤炭更有效率的燃料。在現代世界裡,石油是國家安全和經濟繁榮的核心資源,也是工業化的原動力。因此,對新中國來說,石油工業能夠建立和完善,是共和國能否走向獨立發展的一面重要標誌。在20世紀初期石油資源一度被外國壟斷,抗日戰爭年代更是犧牲了無數生命,只是為了將石油戰略物資運進國境線。新中國成立後,尋找石油,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石油勘探的故事,不只是發生在技術層面,更是和政治運作、制度安排和社會動員等息息相關。在經過十年的全國性大眾勘探運動和大型會戰,石油勘探的戰略重點從西部改變到東部,並最終鎖定於松遼平原。1959年9月26日,新中國誕生十周年前四天,松基三井噴出了滾滾原油。這一油田也因此被命名為「大慶」,來紀念即將到來的國慶大典。

他們共論「大慶故事」:在開拓邊疆的年代,人的眼中是有光的 - 天天要聞

大慶油田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陸上最大油田,從根本上改變了現代中國的發展道路。它的發現意味著中國實現能源領域的自給自足,不但為國防增添底氣,也成為推動新中國工業化、現代化的加速引擎。到今天,關於石油工業的書籍,歷史研究性質的書籍較少。《大慶:為了石油的建設》以較高的學術水平,全景式地展現了中國石油工業的歷史和價值。

采寫:南都記者 黃茜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著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著麥穗、望著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