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博物館的考古發掘(1954-1978年) | 溫故

2024年07月29日05:20:26 歷史 7253

山東省博物館的考古事業可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成立的地方文物管理機構。

1948年8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暨山東省政府成立的山東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會數易其名,至1955年更名為山東省文物管理處。1953-1954年籌備並成立山東省博物館時,文管會包括具有考古職能在內的部分組織併入山東省博物館。1981年,在山東省博物館管理部和考古工作部基礎上,成立了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從1954年至省考古所成立以前,山東省博物館主持或參與了省內大量古遺址、古墓葬的發掘,為山東省的考古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山東省博物館的考古發掘(1954-1978年) | 溫故 - 天天要聞1974年大汶口1013號墓發掘現場

史前遺址考古成果。20世紀80年代以前,山東省博物館史前考古工作成就主要為一系列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的發掘。代表性遺址有泰安大汶口遺址、莒縣陵陽河遺址、鄒縣野店遺址等。泰安大汶口遺址的發掘揭示了黃河下游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石器文化,為龍山文化找到了源頭,掀開了黃河下游東部沿海地區古代歷史研究的新篇章。莒縣陵陽河遺址以大汶口文化為主,出土了珍貴的實物文字圖像材料,為研究大汶口晚期物質文化、社會性質及我國古代文明、文字起源增添了新內容。鄒縣野店遺址的發掘,確定了遺址為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存,是探索山東地區諸原始文化關係的重要遺址之一。

山東省博物館的考古發掘(1954-1978年) | 溫故 - 天天要聞1978年沂水劉家店子1號墓南器物庫發掘現場

商周考古成果。該時期的商周考古成就主要為兩個城址和四個墓葬的發掘。城址方面,曲阜魯國故城是當時我國經過系統鑽探的一座西周城(沿用至漢代),第一次提供了一個從周初到戰國、兩漢時期的古城遺址,為我國城市發展史填補了一段空白;臨淄齊國故城的發掘基本搞清了周代至漢代臨淄城的布局及文化堆積,是齊文化的重要成果。墓葬方面,益都蘇埠屯商代大墓、臨沂莒南大店鎮春秋墓、臨淄郎家莊一號東周殉人墓、沂水劉家店子春秋墓等高等級墓葬的發掘,為探索中原商王朝與地方方國關係、莒國葬制、齊國葬制等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奠定了山東商周考古基礎,為國內同時期考古研究提供了橫向對比資料。

山東省博物館的考古發掘(1954-1978年) | 溫故 - 天天要聞臨淄大武漢墓殉狗坑發掘現場

兩漢時期考古成果。兩漢考古以臨沂銀雀山漢墓和曲阜九龍山漢墓(魯王)、巨野紅土山漢墓(昌邑王)、臨淄大武漢墓(齊王)三個封王墓的發掘為代表,出土了大量重要文物資料,並與文獻記載的相關政治、經濟、軍事及喪葬制度形成比證。

山東省博物館的考古發掘(1954-1978年) | 溫故 - 天天要聞魯王墓前室清理現場

北朝以後的考古成果。北朝以來的考古有三大成果。一是兩個淄博窯的發掘,即寨里北朝窯址的發掘基本弄清了該窯燒造時間、工藝、燃料、刻銘問題;磁村古窯址的發掘揭露了繼寨里窯之後發展起來的唐至金元時期又一淄博窯的文化面貌。二是嘉祥滿硐公社英山隋開皇四年壁畫墓的發現及發掘,填補了當時隋墓壁畫的空白。三是明代魯荒王朱檀墓的發掘,不僅揭露了明初親王墓的喪葬制度,還出土了九旒冕、天風海濤琴、葵花蛺蝶圖卷等一批絕無僅有的文物遺珍。

(摘選自即將出版的《山東博物館七十年(1954-2024)》,本篇作者:胡秋麗)

編輯:錢歡青 校對:楊荷放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 天天要聞

廣州一棵千年荔枝樹時隔4年再次結果!預估樹齡1024歲

隨著氣溫攀升,嶺南大地處處荔枝飄香。這幾天,廣州一棵千年古荔為廣州最古老的荔枝樹,時隔數年後再結碩果,這一罕見的景象吸引了周邊村民前來拍照觀賞。千年古荔位於廣州黃埔玉岩書院,為一級古樹,據估測迄今有1024歲,這個年齡對於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廣州來說,可謂見證了城市半部的歷史,承載著市民對嶺南佳果的記...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 天天要聞

長知識!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

原標題:古代中國的「計程車」如何工作?(文物有話說)中國科學技術館展出的記里鼓車復原模型。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張蔭麟復原《宋史》記載的記里鼓車齒輪裝置圖。中國科學技術館供圖計程車是現代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主要通過記錄行車裡程計算費用,因此也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 天天要聞

3個被史書隱藏的真相:夏侯惇0勝仗卻成曹魏第一大將?

在三國群雄逐鹿的璀璨星河中,夏侯惇的名字似乎總帶著一絲微妙的光芒。當五子良將馳騁沙場、威震敵膽時,這位曹魏元勛的軍事履歷上卻難覓耀眼的勝績。史書冷峻的筆墨下,一個令人費解的謎題浮出水面:一位鮮有戰功的將領,為何能登上曹魏權力之巔,成為曹操時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 天天要聞

明朝張七姐:一代皇后被廢,滿朝文武無一人為她發聲

作者:青燈雖然說皇帝後宮那些事,都是皇帝自己的家務事,可是自古以來,都是天下大事,都要放在朝堂上辨一辯。特別是在明朝,皇帝娶什麼樣的嬪妃,立後還是廢后,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勢必要鬧上一場。可偏偏有這麼一位皇后,她被廢黜的時候,滿朝文武無一人說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 天天要聞

楊六郎與肅寧地名的傳說

地名故事:楊六郎與肅寧 不少人聽說過「劉秀夜走三陽」的傳說。三陽指的是饒陽、宰陽、高陽三座縣城。饒陽、高陽人們都知道,宰陽在現在的地圖上找不到了。其實宰陽就是現在的肅寧。 相傳楊六郎與遼國交戰在宰陽東紮下營寨,每日親自監督訓練牤牛,準備用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