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古代「八大景」——廉堤繞綠及來歷

2024年04月24日14:45:17 歷史 1159

作者/成申茂

藁城古代「八大景」——廉堤繞綠及來歷 - 天天要聞

藁城地標建築「四明樓」

「廉堤」中的「廉」字取自藁城歷史上的「廉州」。據《藁城縣誌》(嘉靖志)記載:隋朝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藁城置廉州(郡級行政單位),州治即為廉州城(原址位於藁城舊城區一帶)。到了隋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廉州的行政建制又被撤銷,藁城縣劃屬趙州。公元607年藁城縣治由丘頭搬遷至廢「廉州城」並從此固定下來至今。這就是藁城又被稱為「廉州」或簡稱「廉」的歷史來源,廉州的名字也成為藁城地名歷史文化中的特殊標記。

在明朝之前,滹沱河並沒有在藁城的北城腳下。到了明代以後,滹沱河改道藁城腳下,也開啟了藁城人民為保護城池同滹沱河水泛濫進行抗爭的歷史。據石閣老考證:滹沱河於「成化壬寅,始迫城下,凈土寺沒焉」(見《滹沱河記》)。「成化壬寅」,即明朝成化時期以中國傳統天支紀年的「壬寅」年,即成化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82年,滹沱河改道南移至藁城北城腳下,沖毀了城北距城一里的古剎「凈土寺」,並從此「定居」下來。「水淹凈土寺」成為藁城歷史上滹沱河改道至藁城腳下一個重要的標誌性歷史事件。十幾年之後,廉州城又再次遭遇了世所罕見的一次最大洪澇災害:「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 滹沱河泛濫,巨浪洪濤,周流城郭,衢水深丈余,沖壞不可勝計,城郭幾致淹沒,邑人震驚,移徙無所。數日後,水舞涌方已」。 整座古城深陷在洪水之中,城郭幾乎全被洪水呑沒,大街上水深超過了一丈,面臨城毀人亡的危險。「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知縣陳素修藁城舊城垣。築之高三丈,厚二丈,城門砌為磚石」。舊城北城牆面對滹沱河的北門也因此被封堵起來,不再保留。時任知縣陳素是一個非常務實、很有作為的縣令,在他任上不僅加固整修了舊城,並在西城牆外側建造起了一座與舊城相連而又獨立的「新城」,使城區面積翻了一番,舊城與新城緊密結合成更加龐大的一個整體,背對河水呈「L」型,使連結在一起的整坐城的城基更加堅固牢穩,極大提升了抗擊洪水衝擊的能力,而且在河水環繞的襯托下,顯得更加雄偉壯觀。

新城建成後,西門太寧門外到空閑之地恰恰又成了面臨上游洪水首當其衝的要地、危地,不宜人們居住和建造其它重要設施,並且為了防止被沖毀還要修堤築壩,植樹栽柳,加強防護,以抵禦汛期到了造成的危害。「廉堤」之名即是從那時開始出現並逐漸得到人們認可的。

風調雨順的年景,藁城西門外綠柳成蔭的「廉堤」上,逐漸成了人們遊玩休閑的好去處,並越來越廣泛的受到人們的喜愛。早在明朝嘉靖年間,文人雅士來「廉堤」上遊樂、吟詩作賦,從而誕生以描景狀物為內容的經典之作,並被定格成為藁城歷史上著名的「八大景」,「廉堤繞綠」即為其中之一。

「廉堤」做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從此開啟了做為藁城人文風景名勝集聚地的歷史新旅程。(待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