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2024年04月16日17:55:09 歷史 1644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文 | 栗頿

編輯 | 栗頿

在古代,炎炎夏日,同樣讓人無法忍受。在那個沒有空調、電風扇,以及各種製冷電器的時代,古人卻憑藉著智慧與創意,發明出許多別具一格的解暑方法。

儘管,古人對禮教規矩恪守不悖,衣著盡量遮掩身體,然而夏季的酷熱、濕悶實在,使人無法長久忍受。於是,古人甚至發明了形如「開襠褲」的夏季服裝——「脛衣」。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最早出土的先秦時期「脛衣」,亦稱作「絝」。乃是一種獨特的褲子。此褲以四根細帶,提拉兩褲管,上端與在腰處的繩子綁在一起,讓小腹至膝蓋區域留有空隙,從而透氣。

為了遮羞,外面罩短裙狀短裳,穿著時搖曳生風,內部通透無阻,實為富有創意,且極為實用的夏日專屬服飾。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在極其酷熱的地區,古人設計了一種名為「褌」的服飾。「褌」與現代的「沙灘褲」頗為相似,褲長至膝,露出小腿以散熱納涼。此種「褌」深受農夫、僕人以及士兵的青睞,因其清涼舒爽且不妨礙行動,更便於穿脫與洗滌。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到了唐朝,女性在穿衣打扮上,既注重實用性又兼顧美觀,其風格大膽而開放。她們勇敢地引領潮流,率先穿上了「袒胸裝」。

這種服飾以簡約的布料,巧妙遮擋女性的胸,同時大膽展露胸脯、肩膀及大半個後背,再搭配若隱若現的薄紗,讓唐代女子,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到與眾不同的清涼與舒適,徹底擺脫了悶熱潮濕的束縛。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儘管,古人追求穿著輕薄簡約,仍需遮擋大部分肌膚。因此,古人智慧選材,運用麻、絲、竹等原料,創造既輕又柔、既薄又涼的夏裝。

有些服飾之輕盈,竟不及一兩之重。例如:從馬王堆發現的「素紗禪衣」,它的重量不足五十克,薄如蟬翼,縱使疊上十層,也可透視紙張的文字。最初,紗衣僅為裝飾性外套,披在絲綢錦緞上面,使絲綢的華麗質地與精美繡花,更添一份神秘與朦朧之美。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隨著,紗衣工藝日益精進,其不僅外觀華美,更兼具輕盈特質,逐漸成為夏季人們首選的穿著。據史書記載,白居易元稹二人,曾共同遭遇貶謫之難,分別前往江州通州

白居易深知通州炎熱難耐,出於對兄弟的關懷,特意寄送一套輕紗生衣予元稹,以助其度過一個舒適的夏季。白居易由此創作了,《寄生衣與微之,因題封上》,這首詩文。

紗衣是比較貴的衣料,只有貴族官員,才能有錢享用,普通民眾夏季穿竹衣、麻布。竹衣,主要由細竹管和竹篾編織而成,孔洞寬敞,形似「漁網」。古人將其剪裁為馬甲或短襦的模樣,夏天貼身穿著,既能隔汗隔熱,又透氣排濕,效果神奇。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避暑工具

冰鑒

冰箱雖為當代科技產品,但其雛形「冰鑒」古已有之。曾侯乙銅鑒缶是華夏最古老的冷藏設備,其設計精巧,利用在特定部位加入冰塊的方式,達到冷卻食物的效果。

最早的「冰鑒」為青銅制,後逐漸被木質替代,成為古代貴族的避暑佳品。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空調房

儘管,古人沒有空調這一現代科技,但他們卻以非凡的智慧,發明了空調房來避暑。早在秦朝初期,一種被稱為「窟室」的地下室就已出現,它專為富人打造,成為他們夏日裡,恣意玩樂的場所。

這些窟室,往往選址於涼爽之地,工匠們在其中放置冰塊,以達到降溫的效果。然而普通民眾因經濟能力受限,不能如顯貴家族那般精心選址構建此房,只能作出妥協,棲身於自己經濟實惠的窯洞中。

到了漢朝,空調房更為奢華。據《漢書》載,漢朝宮殿清涼,殿內夏日能結霜,製冷效果極佳。此殿除用皇家冰塊外,還配備貴族專用製冷設備——天然石床。雖現今大理石常見,但在可是極為珍貴的。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扇子

空調房多為富貴之家所建,平民多以小扇納涼。扇子源於何時起,已無從考證,但在原始社會,古人已用大樹葉扇風。

商朝開始有了關於扇子的明確文獻記錄,名叫為翟扇,材質分為竹子和絹帛,後者美觀且輕便。古代文人,常在扇面作詩畫以顯學識,而達官貴人則有僕從為他們搖扇送風。

到了漢代,人們創造出了名為「葉輪撥風」的工具。由於年代久遠,我們無從知曉其真實形態。但從《西京雜記》記錄得知:長安的工匠丁緩製造了七輪扇,每個輪的直徑都達到了一丈,而且各輪之間相互連接。只需一人操作,風扇上的七個葉片便能吹來滿屋的涼風。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自雨亭

到了唐代,自雨亭在皇宮及達官貴人的府邸中已十分普遍。這種自雨亭採用提升水源的方式,將水引至亭頂模擬降雨,利用水流循環降低室內溫度,其運作機理與當今的中央空調頗為相似。

然而,平民百姓因財力所限,無法建造自雨亭。尤其在北方缺水地區,窯洞便成為了替代自雨亭的避暑之所。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瓷枕

古人夏季睡覺常枕瓷枕。瓷枕乃是枕面覆蓋一層釉質,觸感冰爽。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飲食

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皇親國戚便懂得了在冬季鑿取冰塊,存儲於冰窖中,為來年夏季解暑降溫做準備。然而,由於儲存冰塊極為不易,因此在唐代以前,能夠享受到冷飲的人相當有限。

有了充足的窖藏冰塊,古人在夏日自然形成了用冰、食冰以避暑降溫的習俗。周朝時期,冰製品已然成為,上層社會夏季的珍品。每當三伏天來臨,朝廷都會舉行盛大的賜冰儀式,將冰塊賞賜給王公貴族,以彰顯皇家的恩澤。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皇室貴胄使用「冰鑒」來冷藏果品,而平民百姓則智慧地,把西瓜和李子,放在冷水中浸透後食用,可謂是一種很愜意的解暑方式。

唐代冷飲由果品或草藥熬制,能解渴並清熱解毒。在唐代,貴族宴會上流行名為「酥山」的高級冰淇淋,以乳製品製做而成。唐代朝詩人王泠然,描繪了酥山的製作方式,即把淋蜜糖於碎冰上,冷凝成小山形狀,因而得名「酥山」。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古代冷飲業,在宋代達到鼎盛,市井中湧現眾多,名為「飲子」的飲品鋪。農曆六月時節,北宋東京的街巷兩旁,各式冷飲攤點琳琅滿目,冰甘草湯、冷元子等美食應有盡有。

元朝時期,古人設計出一款與現代冰淇淋相似的冰品,它是經由混合冰、牛奶、果汁調製而成,名為「冰酪」。這款甜品,深受王室貴族的喜愛,作為消暑佳品,在宮廷中廣為流傳。

明清時,食冰品已普及到民眾。盛夏常有小販沿街售冰品,有的還加了水果,便於行人消暑解渴。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四、靜心採蓮,登高賞景

古時,諸多文雅之士,皆嚮往一種超然物外的境界,他們常通過採蓮、泛舟、垂釣、彈琴以及登高賞景等活動,來尋覓心聲。

這些亦是古人習以為常的,戶外消夏娛樂之法。古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融,藉此陶冶性情,以靜謐之心應對酷暑。「心靜自然涼」的哲理便源於此。唐代白居易便在《消暑》一詩中表示: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為了消夏解暑,古人憑藉著卓越的智慧,和匠心獨具的創造力,巧妙地應對了酷熱。他們精心設計了多種方法,每一種都充滿了生活的樂趣和巧思,展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古人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這個州三名廳官,相繼主動投案!其中一人是紀委「內鬼」 - 天天要聞

這個州三名廳官,相繼主動投案!其中一人是紀委「內鬼」

據云南省紀委監委4月28日消息: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州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桂俊留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雲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桂俊留(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桂俊留,男,回族,1976年4月出生,雲南曲靖人,1997年8月參加工作,2002年1月入黨,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
法總統馬克龍:歐洲正面臨滅亡的危險,歐洲絕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 - 天天要聞

法總統馬克龍:歐洲正面臨滅亡的危險,歐洲絕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

歐洲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在一場重要演講中,再次為歐洲現狀拉響了警報。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歐洲正面臨著被全球競爭力遠遠甩在身後的危險,甚至可能「消亡「。馬克龍的這番判斷雖然令人震驚,但卻切中了歐洲的現實困境。生產線在東方大國,國防仰賴美國,
嘉定匯龍老闆陸建軍:上海不止申花和海港 - 天天要聞

嘉定匯龍老闆陸建軍:上海不止申花和海港

記者劉翔宇報道 提到上海足球,人們率先想到的是申花和海港,他們是活躍在頂級職業賽場的上海灘雙雄,是中國足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然而,偏居一隅的中甲球隊上海嘉定匯龍,多年來以嘉定區為根基,紮根青訓,....
陳冰:王毅的這通電話,再提「獨立自主」有深意 - 天天要聞

陳冰:王毅的這通電話,再提「獨立自主」有深意

直新聞:王毅同法國總統外事顧問通電話,強調要發揮元首外交引領作用,您認為中法關係現狀如何?會不會有新的調整? 特約評論員 陳冰:王毅同法國總統外事顧問通電話,意味著將有高端交往。在這個通話....
深大這場畢設,被全國多所高校的大佬們圍觀 - 天天要聞

深大這場畢設,被全國多所高校的大佬們圍觀

又是一年畢業季。如果要用一個詞語喚起所有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學子的畢業故事,那非「畢業設計」莫屬了。深圳大學傳播學院的畢業設計,每年都湧現出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項目,有些甚至還獲得了不錯的社會反響。在這些....
「老好人」的「尷尬」? - 天天要聞

「老好人」的「尷尬」?

標點幫忙公司入賬一筆款項,理應明確其性質,然而近期卻發生了一件令人費解的離奇事件,即匯款人與收款人對同筆款項的性質描述出現了分歧,並由此引發了一場風波。求助人小成向記者介紹,他在去年和今年分兩筆共計兩萬元繳納給了自己健身的健身房,但是他說這兩筆錢既不是健身卡的辦卡費用,也不是私教課的費用,而是為了給...
得罪中國的後果,中方早就挑明!馬科斯四處求助,這次徹底玩脫了 - 天天要聞

得罪中國的後果,中方早就挑明!馬科斯四處求助,這次徹底玩脫了

菲律賓方面34人,前段時間無視中方的勸阻,強行闖入了鐵線礁。隨後中方執法人員依法登礁對其進行了查證處置。雖然最終被中國海警依法驅逐了,但成功登上鐵線礁,或許是中方的比較克制的驅逐行動,給了菲方勇氣。不久之後,菲律賓的運補船居然未經允許擅闖仁愛礁,還準備加固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