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兩黨之間的矛盾,就是理念上的對立,再加上蔣介石這個所謂的國民黨領袖,是個十足的背信棄義的人。
解放戰爭由老蔣挑起,他是讓中國重新陷入戰爭泥潭的罪魁禍首,所幸國民黨軍隊最終失敗,那老蔣逃亡後,身邊到底還有多少軍事力量?
蔣介石忘記初心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黨各方面實力都遠遠比不上國民黨,從我黨創立就已經開始了。
那段日子是黑暗的,在國民黨的統治下,中國被一片白色恐怖籠罩,革命事業陷入泥潭。
如果孫中山先生能看到的話,到底會對蔣介石多失望?
蔣介石几乎是由孫中山先生一手提攜,當時老蔣在國民黨內部並沒有什麼勢力,但孫中山先生非常信任他,並認為蔣介石將會是自己的接班人。
最開始的蔣介石可能也是這麼想的,但隨著時間的發展,老蔣漸漸忘記了自己的初心,開始將心思放在爭權奪利上。
黃埔軍校見證了老蔣崛起,同時這裡也被蔣介石認定是「龍起之地」,事實上這確實是正確的,黃埔軍校成全了蔣介石,也為革命奉獻了很多力量。
從孫中山先生打算創辦黃埔軍校時,老蔣就非常看好這裡,於是千方百計想成為校長,而孫中山先生最終也如他所願。
這個在我國近現代歷史上,有著赫赫威名的軍校,不僅是當時的重點,而且還是之後幾十年世人關注的重點。
蔣介石眼光毒辣,確實找到了翻身做主的機會,並如願以償,從這之後,老蔣在國民黨內的權勢愈發強大,漸漸成長為國民黨中一股重要力量。
老蔣通過黃埔軍校成為當時國民黨中炙手可熱的人物,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忘記了自己參加革命的初衷,將所有心思都放在權力鬥爭之上。
國民黨內派系林立,老蔣的派系在黃埔軍校的神助攻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派系之一,於是他將心思放在革命以外的事上。
什麼是革命以外的事?其實在蔣介石看來很簡單,就是他自己稱霸天下的美夢,所以從那時開始,老蔣野心膨脹,發動了戰爭。
土地革命時期,幾乎所有名氣稍大一些的戰爭,蔣介石都會在其中發揮難以想像的作用。
我國的鬥爭形勢,從蔣介石崛起後發生了扭轉,革命重點已經從舊軍隊轉為了國民黨軍隊,曾經的盟友成了敵人,而這一切的源頭正是老蔣。
日本對我國的侵略行動,讓蔣介石開始加緊進攻我黨,「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就在此時,被國民政府提出並實行。
老蔣真的看不明白局勢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只不過為了自己的野心,日本可以被放置在一邊,當時國民黨所有的一切都是為蔣介石服務。
真正意義上的獨裁統治,已經在國民黨內建立,其餘派系也為了自己的利益,緊緊跟隨在老蔣身後。
日本的侵略意圖就算是全部曝光,蔣介石也在所不惜,他甚至將日本當做是自己推行政策的工具,反正隨著日軍侵略步伐加快,國民黨也在加快對內戰爭。
只不過由於時間的變化,一些優秀的國民黨將領漸漸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開始準備抗日。
此時的老蔣心中,依舊存在那個不切實際的夢,於是在張學良和楊虎城的謀划下,一場聲勢浩大的兵諫在西安爆發,國內的局勢瞬間變得非常緊張。
所幸在我黨的調和下,西安事變帶來的影響被和平化解,國共兩黨初步達成抗日共識。
抗日戰爭充其量就是讓蔣介石暫時放棄獨裁夢,而且還是在別人的脅迫下,所以隨著抗戰進入相持階段,老蔣野心逐漸膨脹。
由於當時正是團結抗日時期,所以他也不敢做得太過分,只能指揮國民黨軍隊製造兩軍摩擦。
我黨在抗日戰爭期間處境極為艱難,國民黨和日偽軍都對我黨實行封鎖,根據地條件艱苦,原本就是敵後戰場的根據地,在日偽軍掃蕩行動下損失慘重。
抗日戰爭讓老蔣沒借口發動兩黨戰爭,但戰爭結束後,蔣介石又看到了獨裁的希望,解放戰爭因此爆發。
夢不死
日本投降後,其實很多國民黨將領都不願繼續打仗,再加上國民政府內嚴重的腐敗問題,讓國民黨自顧不暇。
當時老蔣抓住機會後,就會教訓政府中不聽話的官員,殊不知宋美齡等國民黨要員,才是造成這一切的根源。
國民政府在四大家族的統治下,早就被那股風氣帶壞,真正詮釋了什麼叫上樑不正下樑歪。抗戰剛勝利,全國老百姓剛緩口氣,隨即就遇上了國民黨軍隊發動戰爭,到最後只有底層老百姓是最受苦難折磨的群體。
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人數眾多,足足有四百多萬人,而且武器裝備精良,老蔣的中央軍甚至用的是清一色的美式裝備。
當時我黨不過只有一百多萬兵力,在各方面都無法與敵人抗衡,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兩黨之間的差距正在被追平。
在我黨的領導下,解放軍逐漸成為戰場上的焦點,國民黨軍隊出現大量問題,國民政府內部的問題成為軍隊失敗的直接導火索。
除了貪污以外,國民黨還不重視經濟,導致社會底層老百姓生活艱難,這也源自蔣介石。
國民黨統治者長期受到美國影響,所以並不重視老百姓,最終長期積累下來,導致國民黨失了民心。
三大戰役結束後,兩黨之間的兵力徹底扭轉,我黨領導的解放軍首次在兵力上超越了國民黨軍隊。
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屢戰屢敗,最終蔣介石無奈率部來到台灣,而此時還在他身邊的國民黨軍隊只剩下六十萬人左右。
遙想當初,國民黨軍隊兵強馬壯,幾乎是在一夕之間成為人人喊打的對象,這一切都因為國民政府失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