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戰國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們差距實在太大了

2024年01月06日14:45:10 歷史 1196

前言

戰國紛亂的時局中,關於第一公子究竟是信陵君還是平原君的爭論,引起了無數歷史學者和研究者的深思。然而,有人認為,無論是在政治手腕還是在氣度風範上,信陵君和平原君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究竟是什麼使得信陵君更被譽為戰國第一公子,而平原君黯然失色?這其中究竟隱藏了怎樣的權謀和風采差異?

在這個歷史考辨的旅程中,我們將深入挖掘信陵君和平原君的政治手腕、個人魅力,揭示為何信陵君更被認為是戰國時期的第一公子,以及這一評價對於歷史理解和評價的深遠影響。在這段紛繁複雜的歷史時代,讓我們一同穿越時光,揭開信陵君和平原君的輝煌與風采之謎。

為何說戰國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們差距實在太大了 - 天天要聞

邯鄲保衛戰:名滿天下的抗秦英雄

當年秦兵圍攻邯鄲已三年之久。邯鄲城內糧草將盡,趙王勝見大勢已去,正準備與秦國議和。此時,身在趙國的信陵君得知消息,心中極為焦急。

他明知此舉後果堪憂,還是決定孤身犯險,前去魏國偷取兵符。因為拿到兵符,就可以號召各國援軍,立時解救邯鄲於危難。然而這等命途多舛的舉動,勢必觸犯魏國國法。

當他來到魏都大梁時,不出所料遭到魏王安釐嚴厲斥責。安釐王斷然拒絕借出兵符,甚至大怒之下還割斷了信陵君的衣袖。這一行為無異宣告,他信陵君今後將成為魏國的志士仁人,若再有逾越之舉,必遭處置。

然而信陵君心中卻巋然不動,他明白趙國淪陷勢在必行,自己這次孤注一擲便是為了全天下蒼生。飲食男女,人之常情,魏王一時怒火,亦可諒解。他甘當慣了這個異鄉過客,總有回頭日。只要今日成功,便可扭轉乾坤,化解危機。

為何說戰國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們差距實在太大了 - 天天要聞

這一晚,信陵君輾轉反側,久不能寐。他反覆盤算,要不惜以身試法竊取兵符。終於,凌晨時分,他裝作去茅房的樣子,忍痛割下自己的一綹烏髮,偽裝成魏王的命令,命守兵交出兵符。守兵哪裡識破,連忙交出。

信陵君如釋重負,立時驅車奔赴各國求援。最終,他率領六國聯軍大破秦兵,解除了邯鄲三年之圍。趙國上下對他讚不絕口,盛情款待。而信陵君的聲名,也因此一戰震動天下!

然而,他的作為也同時觸怒了魏王。安釐王對弟弟的行為極為憤怒,認為他無視王權,擅作主張。此後,信陵君不得不長期滯留趙國,不敢回魏國。

為何說戰國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們差距實在太大了 - 天天要聞

十年炎黃:客居他鄉的輝煌與孤獨

自此之後的十年間,信陵君一直待在趙國邯鄲。這十年對他而言,是輝煌,也是孤獨。

他在邯鄲受到民眾的景仰與愛戴。平原君等名流巨子也對他極為尊崇。然而,他終日惦念家國,對無法回鄉心中默默隱痛。

這十年間,秦國屢次東征,魏國多次危在旦夕。信陵君明知國家存亡懸於一線,卻能力有未逮。他在趙國受到重用,卻也深感被軟禁之苦。他隱隱明白,魏王是絕不會輕易寬恕他,容他回國。所以這十年時間,他只能眼睜睜看著大敵當前,束手無策。

這種無力感和自責感,日日夜夜噬咬蠶食他的心靈。明知山窮水盡疑無路,卻也甘之如飴。他寧可整日整日地望大梁方向出神,也好過在繁華邯鄲獲得虛名。

為何說戰國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們差距實在太大了 - 天天要聞

他開始痛恨起自己當年孤注一擲救趙的舉動。非要孤冒險拼上一切,他也不會淪落到這等下場。然而轉念一想,當年不這樣,只怕天下英雄也難逃一死。

他忽然很能體會老子大音希聲」的真諦。也許,一味仗義執言,並非上策。只是轉念想及天下蒼生塗炭,自己又有何顏面後悔。

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在公元前249年的某個寒冷清晨。信陵君在夢中看到父王囑咐他勿忘家國。這一刻,他紅著眼眶醒來,淚水早已打濕了枕巾。他決心回國,縱有萬死,他也在所不惜!

為何說戰國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們差距實在太大了 - 天天要聞

兄終弟及,淚盡羅巾:魏都最後的守望

信陵君決定返回魏國時,秦軍已經進逼魏都大梁。魏王安釐幾次向他遣使求援,然被他婉拒。他明白,自己這個「逆子」若不到危急關頭,魏王斷不會真心實意地召他回國。

果然,當他趕回大梁之時,魏王對他冷淡相向,略帶敵意。然而大敵當前,兩國存亡如梭,安釐王也不能過度毀棄這位當世第一良將。

「朕即位以來,汝等弟兄從無差錯。獨無忌擅自離國十年,今朕召汝還,汝又狐疑不前。可見汝心已不在魏邦!」魏王冷冷當眾斥責信陵君。

信陵君並無懊喪,更無怨言,只是緩緩下拜:「臣向來心繫國家社稷,不敢有二心。十年來,朝不忘夕,夕不忘朝。今日大敵當門,臣回國只為捨命一戰,以雪前恥。若有一言半句怨言,天地鬼神共擊臣。」

為何說戰國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們差距實在太大了 - 天天要聞

他看著魏王日漸蒼老的面容,心中萬念俱灰。十年未見,兄長竟白髮滿頭。這一刻,他只恨自己當年莽撞,竟然錯過與兄長相伴風雨的歲月年華。他並不在乎權力地位,只是終於可以重新踏上故土,完成先王囑託,血水可以報得。

兩人四目相對,終是淚水盈眶。信陵君自暴自棄地衝到魏王面前,跪倒在地。「大王元勛」四個字呼之欲出,最終他只能哽咽得說不出話來。這一刻,十年酸楚化作眼淚,他們不再是王與臣,只是手足情深的一對兄弟。

這也許就是信陵君一生中最熱淚盈眶的時刻。他平生最恨別離,最重兄弟之情。一別十年如一日,今日重逢,他已無數語凄涼。

為何說戰國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們差距實在太大了 - 天天要聞

魏王亦簌簌落下淚來,親自扶持信陵君而起。或許,這也是安釐王此生最無悔的決定。因為幾日後,信陵君便與名將李牧北上迎戰秦軍。

然而天不遂人願,李牧在戰場上中流矢而亡。信陵君親自抱起李牧遺體,熱淚滾滾。他明白這是上天對他回國晚了一步的懲戒。從此刻開始,大梁城的命運便難言悲喜。

無論生老病死,他信陵君此生再無他鄉可投。

為何說戰國第一公子是信陵君而不是平原君?他們差距實在太大了 - 天天要聞

結語

信陵君最終在魏都大梁城破後自刎身亡。他未能活到魏國滅亡,也未能隨後見證嬴政統一六國。然而他的一生,卻是功成名就。

他為什麼至死不能回鄉?歸根結底是因為當年孤注一擲,蠻幹犯上,惹怒魏王。然而正是這份悲劇英雄氣概,讓他名垂千古。

人生最可悲莫過於明知一件事情的嚴重後果,卻在所難免。他信陵君,就是這般悲劇性格的典型代表。

也許他早已預見自己必死魏國,卻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心底最清楚,要守護的,從來都不是魏國,而是這片他視若生命的故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河泊所遺址考古的三個價值 - 天天要聞

河泊所遺址考古的三個價值

金質「滇王之印」。 漢代木構遺迹。 本組圖片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雲南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古滇國是從戰國延續至漢代的地方政權,屬西南夷的一部分。公元前109年,漢朝在此設置益州郡,又「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史記·西南夷列傳》)。 從設置益州郡開始,雲南開啟了融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新篇章。 日前獲評...
劉振起:河北游擊軍的戰略意義 - 天天要聞

劉振起:河北游擊軍的戰略意義

1938年5月,毛主席在《抗日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河北平原、山東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經發展了廣大的游擊戰爭,是平地能夠發展游擊戰爭的證據。」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紹興十一年,岳飛在一天之內被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至臨安。隨即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但這只是一個幌子,是個緩兵之計,不久就被誣陷謀反,下了大獄。一時間朝野大駭!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 :「你們誣告岳鵬舉謀反,究竟有何真憑實據?」秦檜奸笑一聲:「其事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