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大學校長你可聽過、見過?更何況他是中國頂尖學府清華大學的校長——梅貽琦。
梅校長到底有多窮?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故事:
有一次,梅貽琦講遲到了,他一邊急匆匆的走進教室,一邊笑著跟同學們解釋:我剛在街上幫我內人守護攤兒,她去進貨了,七點半還沒回來。
我還要上課,所以只好丟下先她跑過來了。不過,今天的點心賣得特別好,有錢掙了。
說完這一席話,梅校長臉上還帶著笑意,而教室中坐著的學生,很多卻忍不住落淚。『
堂堂清華大學一校之長、物理學教授,為了基本生活,居然還要和夫人去大街上擺地攤,而且梅夫人甚至還要到衣帽廠打工賺錢。
而就是這位窮的叮噹響的梅校長,他手裡的錢,卻著實嚇人。有多少大人物都惦記著梅校長那隻形影不離的皮包?
那裡面有庚子賠款,有各種基金,隨便說個數,都是天文數字。
梅校長走後,皮包里的賬本讓在場的人無不唏噓,包括清華基金的賬本,記得密密麻麻,從1931年任校長到1962年去世,一筆又一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分毫不差。
1949年,梅貽琦不顧眾人的挽留,執意選擇要出走。他到了倫敦後,很多清華的校友慕名前來探望這位德高望重的校長,其中一位校友告訴梅貽奇,身邊已經有很多的同學準備回國,他建議梅校長不如和他們一起回國。
同時,同學們還表示:如果梅校長囊中羞澀,他們可以提供路費。
對此,梅貽琦只是笑了笑,婉拒了同學們的好意,並表示:你們回國我贊同,但是我自己還要在外面再看看。
就這樣,梅校長一直在外面度過了10個春秋,1955年,去了台灣,在新竹創建了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並任校長。海外很多頂尖學者得知後,紛紛前去授課。
梅貽琦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雖然在那個「大師 」輩出的年代(我們當下是否要反思,為什麼出不了大師?而且大師在當代也成了貶義詞?),梅貽琦沒有被稱作大師,他卻是實實在在的伯樂。
比如,他發現了只有初中學歷的數學大師華羅庚,他請來了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的大師陳寅恪。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期間,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
他還曾任西南聯大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席,這座被稱為史上最破爛的大學,卻誕生了兩位諾獎得主、4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8位兩彈一星元勛、171位院士以及百餘位大使,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林語堂評價說:物質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
楊振寧說:它是他中國最好的大學。
後人贊曰:「講台上,人人是大師,講台下,則是未來的大師」。
1961年,同在台灣的梅貽琦、胡適,一位曾經的清華大學校長,一位曾經的北京大學校長,相繼因病住進了台大醫院。期間,兩人常到對方的病房裡互相探望,聊聊往事。
在這期間,胡適曾委婉地勸梅貽琦先準備一份遺囑,不論公事、私事,立個字據,給自己也給後人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這裡的意思大家應該都懂的)。梅貽琦並沒有這麼做。
1962年5月19日,這位被稱為「清華永遠的校長」的梅貽琦與世長辭,沒有留下任何財產,也沒有寫遺囑。
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然,一代大師終隨風去,世間再無梅貽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