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七個孩子如今怎樣了?次子最優秀,清華畢業,如今已是少將

2023年10月24日21:20:06 歷史 1150

一個人的性格成長與個人能力的提升,其實絕大部分跟他的家庭環境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現代心理學才會將原生家庭作為一個課題來專門研究。

尤其是在一對優秀父母的教育下,他們的孩子一般來說也都是優秀的存在。就如劉伯承的孩子劉蒙,畢業於清華大學的他最後選擇了「子承父業」,在軍界也做出了喜人的成績,如今已經是官至少將軍銜。

一、成績優異考上清華大學

1952年劉蒙出生於中國南京,他上面還有一個兄長,因此他算是劉伯承元帥的次子。成長於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劉蒙,自小有父母的疼愛,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因此他也養成了溫文爾雅,謙虛又不失活潑的性格。

劉伯承七個孩子如今怎樣了?次子最優秀,清華畢業,如今已是少將 - 天天要聞

對於這個次子劉伯承顯然是十分疼愛的,從他的名字也可以窺見一二。劉蒙的蒙字取自於劉伯承最欣賞的將領-呂蒙的字,這裡面自然也寄予了一個父親對兒子將來成就的殷殷期盼。

再加上劉蒙從小聰明好學,劉伯承對他的教育也是非常嚴格。除了要求其在學校努力學習,也會在家裡抽出時間教劉蒙書法,(劉伯承曾經有秀才功名,也是練得一手好書法)。

甚至還從小對劉蒙有著身體素質鍛煉的要求,力求將他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才。

事實上劉蒙在劉伯承的悉心照料下,真的還練就了一身的好書法,後來的他雖然從事職業與書法毫不相干,但是那手丹青妙筆只要一出現,都會被懂行的人讚歎一番。而書法也成了劉蒙休閑時候為數不多的娛樂消遣,也算是另外一種陶冶情操。

劉伯承七個孩子如今怎樣了?次子最優秀,清華畢業,如今已是少將 - 天天要聞

有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劉蒙果然不負眾望,高考的時候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要知道清華大學歷來可都是我國的頂尖學府,每年全國招生也就那麼點人數,但是劉蒙卻能從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可想而知他的成績斐然。

此時劉蒙的人生規劃已經非常清晰,大學畢業後他可以選擇繼續深造,也可以選擇進入社會工作。不過不論如何他最後都能成為一名對社會有貢獻之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不過誰也沒想到在大學裡讀書的劉蒙,最後會選擇一條和父親一樣的道路,那就是參軍。

二、「棄筆從戎」選擇參軍

人們都說劉伯承元帥與夫人汪榮華一生有過七個子女,各個都是人中龍鳳。但是要說誰跟劉伯承更為相似,就不得不提到劉蒙了。

除去我們所說的相貌之外,在性格特點與職業上,他都完美繼承了父親劉伯承的優點。就拿參軍這件事來說,當年大學畢業後他很快就報考了軍事學院,劉伯承知道後並沒有過多詢問兒子的行為,而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他,並且內心也很欣慰兒子選擇了這條與自己有著相同點的人生道路。

劉伯承七個孩子如今怎樣了?次子最優秀,清華畢業,如今已是少將 - 天天要聞

軍隊的生活是很辛苦與枯燥無味的,即便是軍事學院也不例外。好在劉蒙身體素質向來非常優秀,同時也是一名沉的下心的年輕人,在軍校的生活他很快也就適應,並且讓自己身體與學識都邁向了一個新台階。

三、官至少將軍銜

學成之後的劉蒙正式參與工作,這期間他做過科研方面的工作,做過基層士兵,做過部隊的指揮員。甚至後來有好長一段時間他還在我國外交領域有過一段時間供職。

難能可貴的是劉蒙雖然干過的崗位居多,但是每一個崗位上他的工作都完成的極為出色,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來劉蒙的優秀能力。

雖說是和平年代,也不難看出劉蒙也幾乎將自己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在他的經歷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年輕人對祖國深切的熱愛,也看到了一位老將軍對自己孩子傾注心血的培養。

劉伯承七個孩子如今怎樣了?次子最優秀,清華畢業,如今已是少將 - 天天要聞

劉蒙的貢獻自然也被國家與人民看在眼裡,因此有對其表彰的機會也都不會漏掉他。如今的劉蒙已經是國家少將軍銜,雖然說與他父親在軍銜上的差距還有很遠,但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會向自己父親看齊,成為一名像父親那樣同樣優秀的人。

結語

不得不說劉蒙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成就,與他的父親教導密不可分,我們也從後面的文獻資料中可以看出,劉蒙對父親不僅有孺幕之情,更多的還是那種從內而外散發出的尊敬,這一點恐怕是現代家庭很難達到的,而這也是劉蒙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

如今的劉蒙仍舊在自己崗位上發光發熱,他將帶著父親遺志更好的建設祖國,我們也相信在他們這樣優秀人才的帶領建設下,祖國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中華民族的復興也就指日可待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