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洋槍洋炮轟清廷——
轟得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也要在這些「奇技淫巧」的「小玩意」上,栽上幾個大跟頭……
大炮開兮,老佛爺「下凡」
慈禧怎麼也想不通,那群綠眼睛鷹鉤鼻的洋鬼子從哪兒搞出來這麼些個天方奇譚、甚至是怪力亂神的所謂「工具」——
自林則徐虎門銷煙,重創英法俄向清廷走私鴉片賺大錢的暴利之後,雄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國用一場熱武器碾壓冷兵器的侵略戰,徹底將這個只有極少數人「開眼看世界」的東方古國,拖入了近代化的歷史進程之中。
之後,西洋新技術如怒吼的狂濤般沖刷著億萬萬光腦殼的清朝人。
自此,位於清廷權力頂峰的那一小撮人即使再眼盲心瞎,不斷麻痹自己那些新奇玩意兒不過是上不得檯面的「奇技淫巧」,也不得不好好支棱開眼——看洋物、學洋技、出洋相!
因為,閉關鎖國的門一旦被轟開,將地大物博的華夏大地袒露於諸多強盜眼前時,清廷就徹底陷入了稚子抱金於鬧市的瀕危情狀中。
這不,連安坐於紫禁城之巔、受萬民供養了大半輩子的慈禧太后,也禁不住英、法、日、俄的連番侵略——畢竟,敗一場、簽一個條約就是割土納貢幾億兩!
更可怖的是,光緒26年即1900年,這些肆意貪婪的強盜打著誅滅義和團的借口,八國聯軍挺入北京城燒殺搶砸奸淫擄掠,讓從康熙時就建起的「萬園之園」圓明園自此淪為一片廢墟。
年近古稀的慈禧太后算是徹底看清了形勢,為了安保晚年,她也開始放下身段、著急忙慌的討好列強派過來的使節及其家眷——
但再急也沒法一夜就能精通「鳥語」,因此,當慈禧從慶親王那裡得知被朝廷派往日本、法國擔任大清駐西洋特使的裕庚,家裡有兩個通曉外文和西方文化禮儀的女兒時候,就迫不及待的將其召入宮中,成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二。
而這一對姐妹就是裕德齡、裕容齡。
其中的裕德齡就是大名鼎鼎的清代女作家,筆名為「德齡公主」。
她的來臨給腐朽的皇宮帶來了融合著東西方文化的風,讓垂垂老矣的慈禧鼓起勇氣見識了更多「奇技淫巧」的洋物,也大大的出了幾次洋相——
「攝魂」黑盒
想必有很多朋友都聽說過這樣的一個傳聞:
照相機傳入中國後,一度被認為是「攝人魂魄」的妖器。要不怎麼解釋它拍照時那一閃而過的亮得攝人的所謂「閃光燈」。
慈禧老佛爺自然也是這麼想的,畢竟,連過於重視形似、能將人畫的分毫畢現的西方油畫,這群人都花了好幾代才慢慢接受。
因此,當德齡將外商獻上來的「黑盒子」捧到慈禧太后眼前、講清楚其用途後,對方果然既感興趣又游移不定。
德齡和妹妹容齡隨父親在日本和法國時就拍過很多照片,於是就率先坐下為眾人「打頭陣」。
可當黑盒子發出耀目的亮光時,還是把坐在一旁圍觀等候的慈禧太后等人嚇了一大跳!
但她們見德齡被「黑盒子攝魂」後,完全沒有一點異樣,且容齡還捧來之前在法國照過的照片給眾人欣賞,這才平息了一場小小的騷亂。
慈禧太后在看過照片之後,心裡也有了底,看到照片的效果比之前的油畫還好,也動了上前一試的心思。
再借著德齡容齡遞過來的台階,不再猶豫,率領著身邊的一群人忐忑的坐在黑盒子前,學著德齡告訴她的「上鏡秘訣」——微笑說「cheese」!
對於不會講洋文的慈禧來說,「cheese」在她這裡就是「茄子」,顯然這樣轉化為漢語的發音更適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
於是,照相時微笑喊「茄子」就成為了延續至今的「拍照助詞」,十分實用。
而等照片洗出來之後,慈禧太后越看越喜歡,雖然自己第一次拍照時並未露出得體的微笑,但這樣神奇的「攝相」技術,必須大大加以利用!
於是乎,慈禧太后成功的表演了一次「何為真香」,自此徹底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坐在轎攆上、被眾人簇擁在人群中、壽宴上泛舟的湖泊中……
到後來,慈禧不得不感慨嘆息,如果這東西能早點出現在紫禁城中,她就能在容顏老去之前多拍一點留作紀念了!
慈禧看到燈泡後的第一反應
慈禧慢慢也摸到了西洋玩意的好,她還吃西餐、用法國香水、聽留聲機……
這樣明顯的偏好,引得底下的官員紛紛花大價錢從洋人那裡淘換來更多新奇的洋物,用來討好「時髦」的老佛爺。
而有一個洋物,自稱慈禧見過之後就徹底愛上了,還為此花費了大筆銀兩,以便能與其「天天見」——
它就是「燈泡」。
在現代人看來,幾塊錢就能買一個的燈泡真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甚至有很多人會抱怨大城市的「光污染」。
可在一百多年的清末,這東西給慈禧帶來的震撼和歡樂一點也不比照相機少!
慈禧第一次看到電燈泡的時候,是底下人斥巨資從洋人那裡買來了一套供電設備,獻入宮中。
為了令其的登場「一鳴驚人」,燈泡一開始被安裝在皇城中的一個背陽的偏殿里。
趁著這日日光不好,一群人圍著慈禧來到昏暗的偏殿處。當電燈泡第一次在皇宮中亮起時,沐浴在電光下的慈禧第一反應就是大喊「茄子」!
顯而易見,拍多了照片的老佛爺一見亮光就形成了肌肉反應,以至於將燈泡錯認為了另一種形式的「照相機」。
而操控這一供電設備的是獻媚者特意找來的洋人,這人一看慈禧的反應,就知道她這是把燈泡錯認為需要喊茄子的照相機,不禁更看不上這群人人都綁著個大辮子的清人了。
慈禧出了洋相之後,也並不在意,此時她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將偏殿照的亮如白日的電燈上。
作為史書留名的奢侈享受人,慈禧自然不會在這上面虧待自己,與電燈邂逅後不久,她就讓戶部花費大筆銀兩在修建電燈公所。
據說,僅僅這筆花費,每年就高達六到十萬兩白銀!
不過,這個數字雖然驚人,但比起慈禧花在日常用度、吃喝聽戲辦宴席、搞陪葬、賠付西方列強的以億記的白銀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比如,慈禧這個葉赫那拉氏跟《甄嬛傳》中的烏拉那拉氏皇后一樣——不愛熏香愛果香。
她長居的儲秀宮里常年放著幾個大缸,一缸裝幾十斤的新鮮水果來熏殿,僅在此項上每年都要用掉幾萬斤的水果供老佛爺聞味兒。
再比如,用幾百斤玫瑰來製作一盒胭脂;讓最頂尖的綉娘花費七八天給她綉成一雙只穿一次就扔的襪子;用最頂尖的紅藍寶石、珍珠瑪瑙來為自己花盆底做裝飾……
慈禧老佛爺的驕奢淫逸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是數都數不完!
「舉天下之財力奉養一人」,不是說說而已。
至於她鬧出來的那些笑話、出的洋相,在這樣的大背景襯托下,也實在讓人失去了啼笑皆非的心思。
只能說,封建舊社會真的是「人吃人」。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