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外能領兵打仗,對內能改革政治。可謂全才,但他早年被人誣陷,晚年遭遇暗殺,縱使天縱之才也得不到發展機遇,究竟是什麼讓他有才無處使?其實就是他性格問題,讓我們今天看一下春秋戰國兵家代表吳起究竟哪出了問題,有什麼可以借鑒的地方。
01.不擇手段,鋒芒畢露
吳起是衛國人,很喜歡兵法,也很聰明。向曾子拜師,後服侍魯國國君。一次,齊國討伐魯國,吳起想帶兵打仗,但他老婆是齊國人,魯君不信任他,他就把自己老婆殺了。
他老婆:???
怎麼會有這樣的事?為了證明自己的忠誠,把老婆殺了,可以說很荒唐。也多多少少證明了吳起的性格是有缺陷的。他為了揚名不擇手段,甚至可以親手殺了自己老婆。也從側面看出吳起是個狠人。
吳起
那最後呢?國君信任他嗎?很抱歉,沒有。他帶領軍隊把齊國打跑後,就有人誣陷他說吳起是衛國人,他為了揚名天下,臨走時咬住胳膊說:不做卿相,誓不回國。就連他母親去世時,吳起都不曾回國看望。如果魯君重用吳起等於拋棄衛國,很不利。魯君就疏遠了吳起。
這段話到底是不是誣陷,現在已無法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吳起是說過或做過類似的事情的。因為一國國君最起碼是不會因為一句誣陷的話就不用有才之士的。很定有什麼證據證明吳起確有不孝不忠的事情才讓魯君疏遠他。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吳起有一定驕傲自滿的傾向。不然一場勝仗,就有人說他壞話有點不合理,他可能因為驕傲惹到了小人。不然僅僅一場勝仗,根本沒有觸及到貴族利益分配,人家憑什麼說他壞話?這也側面證實吳起有些鋒芒畢露,招致不滿。
02.耿直愚蠢
吳起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今天不說這些。看看他的缺點。
在他不得魯君喜歡後,他就去了魏國,當了將軍,打退幾波秦軍,趙軍。很得魏文侯喜歡。
我們說耿直可能是好品德,最起碼沒有心機,但是說吳起耿直不是褒義了。
當原來的國相死後,田文成為新的國相。吳起很不滿,認為田文不如自己,就去當面質問田文。
魏相田文(下面坐著的)
吳起覺得自己富國強兵,讓士兵為國而戰,向死而生;讓國庫充盈,百官親和;讓別國不敢侵擾,穩定疆域。而他問田文時,田文只是笑著說:我不如您。最後田文說他在國君年輕,國家不安穩,百官疑慮,百姓不信任時任職。可以說是國家最危難時任職國相的,這時吳起沒話說了。
我想大家看到這就可以看出來了誰更高明了,田文有一身才幹卻不像吳起爭著表露,驕傲自滿,目中無人。而吳起在不明白國家形勢下還和國相對峙,大家都可以看出吳起看不起田文,而田文僅是一笑了之,可見其高深,也看見吳起的愚蠢了。
03.不曉變通
當田文死後,公叔痤成為國相,他用計謀逼走了吳起。吳起跑到楚國,楚王很欣賞他,讓他做了國相。他就大刀闊斧的發起改革,史稱吳起變法。
公叔痤(紅衣服)
這個變法確實讓楚國強大起來,但吳起卻動了上層貴族的利益,讓他們很不滿。你想,一個人剛來就當國相,還覺得這不好,要改,一改就把你的錢收走,官也罷了,地也收了,你服不服?肯定不服。而吳起就是這麼乾的,所以很多人怨恨他。
吳起失敗的原因就是不懂變通,初來乍到,不和這打好關係,沒有背景,沒有勢力,就想憑一己之力改變整個國家,要知道,當時楚國是最早變法之一的國家,頑固守舊勢力極其強大,而吳起一人能改變嗎?很顯然不能。他也成為守舊貴族最大的敵人。在楚王死後,他們就在葬禮上射殺了吳起。
04.小結
縱觀吳起一生,他滿腹才幹,之所以東奔西走,得不到重用,很大程度上都是他性格的問題。他驕傲自滿,目中無人,鋒芒畢露,我行我素,不曉變通,盲目相信個人力量都是他性格上的缺點。
看他的經歷,感覺他就像長不大的少年,永遠年輕,永遠不拘世俗,永遠表現自己,爭強好勝。但他用少年意氣鬥不過那個風雲時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