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們中國傳統的觀念,我們看待問題,往往喜歡從「道」和「術」的層面,分別進行探討和研究。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八阿哥是奪嫡的失敗者。
在劇中,無論八阿哥怎麼和四阿哥胤禛競爭,最後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從「道」的層面來看,彼時清王朝經愛新覺羅家族幾代人的努力,正處於國運昌盛的階段。尤其是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經過勵精圖治,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整個帝國大廈的初步建造。接下來,是需像胤禛這樣的實幹家,接過康熙的接力棒,對整個帝國大廈完成最後的精裝,從而為帝國大廈完全煥發出盛耀的光芒奠定基礎。
一個國運正盛的王朝,自然不會輕易被類似於楊廣那樣的統治者所竊取,然後短時間內遭來覆國之危機。
八阿哥為達一己私利,向來不擇手段地採取一些陰險、狠辣的陰謀,所以他和皇位失之交臂,並在最後走向自我覆滅,是大勢所趨、天道使然。
如果從「術」的層面進行分析的話,我們更是能夠看出來,看似心思縝密、城府極深的八阿哥,在為自己謀劃奪嫡之路的過程中,總是百密一疏,功虧一簣,導致自己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一、胤禛前往江南負責辦理籌款賑災差事期間,江南最大的財富壟斷集團的核心首腦——江南巡鹽道任伯安一直和八爺黨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八阿哥一直在通過任伯安,不斷對胤禛辦差進行阻撓。
然而,當胤禛密令田文鏡安排窮人到揚州大戶家裡搜羅糧食,任伯安等人第一時間向八爺黨彙報了這個情況。八爺黨對任伯安的下一步行動做出重要指示的信件,卻在回寄揚州途中被年羹堯所截獲。
這番失誤,不僅導致任伯安沒能在第一時間得到上級的指示,使得自己的工作越發被動,而且還導致那封記錄有八爺黨直接阻撓胤禛欽差工作的信件落到胤禛本人手中,他們在同胤禛的高層次博弈中,同樣陷入了被動。
最後不得不吃了「啞巴虧」,任由胤禛從任伯安那邊收繳了二百萬兩銀子。
試想,八爺黨既然已經看到胤禛在江南「磨刀霍霍」對準了自己的「錢袋子」,而且根本不按套路出牌,為什麼不提高警惕性,反而在最關鍵的信息傳送環節出現了重大失誤。
這就是典型的「辦事不密而成害」,說明包括八阿哥在內的八爺黨,謀事布局的水準和胤禛至少差了好幾個段位。
二、康熙傳位之夜,八阿哥在動身前去暢春園之前,早已迫不及待地披上了有皇權象徵的金色斗篷。此刻的他,一方面控制了丰台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另一方面又自以為搞定了負責拱衛京師的九門提督隆科多,便信誓旦旦地認為自己今晚繼承皇位是「萬無一失」。
八阿哥的迷之自信,使得他在傲嬌之餘,卻忘了給自己準備一個「PLAN B」,畢竟做任何事都有萬一,更何況是要爭奪可以號令一切的皇權。
只見八阿哥千算萬算,卻從來沒有考慮這樣一個問題:萬一皇位不是傳給自己,而暢春園的局面自己又hold不住,該如何通知幾十里地之外的成文運第一時間帶人前來保駕。
哪怕在暢春園一直到丰台大營的沿途,準備幾枝穿雲箭也可以解決問題啊。
結果,當八阿哥意識到情況不對的時候,九阿哥想離開暢春園去搬救兵但為時已晚。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十三阿哥,帶著他自以為早已經搞定了的丰台大營士兵,接管了暢春園。他和他的八爺黨集體啞火,連做困獸之鬥的機會都沒有,著實敗得有點窩囊。
三、多年後,「打不死的小強」八阿哥捲土重來,耗費了更大心思,謀划了「八王議政」。這次他不僅徹底搞定了隆科多,又成功運作四位關外鐵帽子親王帶來的衛兵控制了丰台大營,並且還說服四位鐵帽子親王跟自己一起,借著新政中的不當之處,「彈劾」雍正。
然而八阿哥卻忘了當初十三阿哥是如何控制了暢春園,讓他與皇位失之交臂。
只見八阿哥千防萬防,卻忘了防範對雍正至關重要、堪稱「常務副皇帝」的十三阿哥。莫說弘晝透露十三阿哥去看病是信口胡說,就算十三阿哥當真病倒了,想要完全控制住在場局面,八阿哥理應第一時間找到十三阿哥的下落,並牢牢地控制住他,不能讓他再發出任何號令。
結果八阿哥自以為控制了局面,便肆無忌憚地攻擊雍正,宣洩心中的鬱悶,卻忘了被雍正賦予了近乎所有皇權的十三阿哥,一個人在外面把八阿哥進行的所有布局統統撕破了。
當十三阿哥再次如神兵天降,把八阿哥精心布局的一切給粉碎掉的時候,心情如坐過山車的八阿哥,不知會作何感想。
最後,我對八阿哥屢次失敗的教訓做一下總結,或許可以供大家做個參考:
1、無論多麼有把握的方案,一定要有「PLAN B」,你可以不用,但是一定要有。
2、越是重大的謀劃,越容易在不被關注的人和事上面出亂子,所以一定不要忽略那些小角色、小事件,細節決定成敗絕不是空話。
3、考慮問題一定要有「閉環思維」,那些沒有確保一定能銜接上的環節,會成為最致命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