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平衡一直是英國數百年來對歐洲大陸的基本戰略,畢竟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到工業革命,一直到一戰以前,歐洲都是全球實力的絕對中心。因此歐洲的第一強國,自然而然就是全球的第一強國。在這方面,作為在歐洲大陸之外的島國,英國曾經長期與西班牙,荷蘭,法國等歐陸強國長期爭奪殖民霸權;到後來又面臨德國的強勢崛起,因此英國的政策就是在歐洲大陸誰最強大,那麼就立即組織反對聯盟針對他。歷史上最著名的就是不止一次的反法同盟。後來針對德奧的協約國聯盟,以及二戰後針對蘇聯的鐵幕政策,只不過這種戰略思想的延續而已。總之就是要絕對防止一個歐陸強國能夠單獨整合整個歐洲,最終導致英國本身被徹底的邊緣化,自然也就是失去了在全球的戰略地位。二戰以後,全球格局發生了,
很大的變化,慘烈的戰爭讓歐洲受到嚴重的破壞,全球經濟活動的重心轉向了北美。經過馬歇爾計劃之後,西歐逐步恢復了部分元氣,但是只能算是全球發達國家的一個角落而已。二戰後的基本格局,除了北美一家獨大之外,蘇聯以及新獨立國家的崛起也是過去所沒有的。這就導致歐洲事務在全球的影響力大大下降。以德法為核心的西歐整合也不再具備過去那麼大的戰略價值。但是離岸平衡的戰略並沒有就此消失,而是從英國手裡轉移到新的超級大國美國手裡。此時離岸平衡的對象也有了擴大,也就是從過去的歐洲或者主要以西歐為主,擴大的到了整個歐亞大陸。此時作為北美的超強,就要防止歐亞大陸上再出現一個新的超級大國,可以整合這個人類島的主要力量,那麼美洲再大也只能;
再次淪為一個地球上最大的離島;自然會重蹈被邊緣化的覆轍。因此在冷戰時期,蘇聯就是新離岸平衡的主要針對對象,由此產生了大三角戰略。蘇聯解體後,超級大國一時間沒有了對手,陷入了十來年的戰略迷茫期。不過此後一個新的力量崛起迅速。於是超級大國又開始針對、打壓;此時還把南亞新興力量作為重點拉攏與扶持的對象。不過到了2020年代才發現,這個新力量的實力實在龐大,就算是超級大國也沒有太多的招數可以完全壓制。相反,隨著時間的流逝,卻發現哪個南亞新興力量居然也有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的想法。已經開始自認為他就是21世紀的超級大國。反倒是被超級大國打壓了30多年的東亞方面,卻堅決不承認自己是超級大國,雖然早就有了超級大國的全面實力。
南亞方面最近動作頻頻,不但不在戰爭事務上站隊西方,而且還樂於當二道販子兩頭吃好處,更可氣的是準備聯合120國組成新的國際實體。2022的海軍下水噸位甚至超越了超級大國,穩居全球第二位!於是超級大國終於「忍無可忍」,先讓花兒街出一個做空報告對其進行戰略警告,效果立竿見影。如果還不「識相」,超級大國估計還有新的黑板磚隨時準備拋出。由此可見,霸權從來是六親不認的。但是原本好好的「新離岸平衡戰略」,居然成了典型的摁下葫蘆起來瓢。當年的大英在這方面最終還是玩脫了;當今的超級大國也未必能高明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