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中藥大國,中醫也起源於中國,我國古代老百姓都是通過中醫治療的,在中醫的發展過程當中,相繼出現了很多著名的醫學聖人,包括和大家熟悉的李時珍,華佗等等,他們也留下了很多經典的醫學著作,像《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等等。
這些著作當中記載著很多藥方,是中國的瑰寶,讓人沒想到的是,竟然有70%以上的藥方專利被日本人申請走了,而其他的藥方專利,也依舊掌握在外國人手中,我國的中藥專利只佔據了全球中藥專利的0.3%,然而非常可惜的是,這些藥方都是中國人發明的。
日本不但申請了全球70%以上的中藥藥方,它還佔據全世界90%以上的中藥市場,中國僅僅只佔了2%,而且更加諷刺的是,日本80%以上的中藥都來自於中國,沒有中藥藥方,這就意味著我國的中藥只有與他們合作才能夠使用這些藥方,專利被其他國家搶佔,導致中國每年損失高達百億。
在上世紀70年代,日本對於中醫的醫學體系進行了研究之後,認為中醫的醫學診斷方面,存在著體系構建的巨大困難,而且當中和現代醫學出現了很多的矛盾,不同的中醫書籍當中記載的診斷依據,當中也出現了相互矛盾的各種情況。可是日本也發現,不管中醫的診斷和理論體系存在著種種問題,但是中醫藥,是實打實地存在著醫療效果,從而日本將整個研究的重心,全部都轉移到對於各種歷史古籍當中所記載的中藥藥方的研究。
這種利用現代醫學概念和科學技術,研究中藥而形成的「廢醫用藥」模式,很快就受到了日本民眾的認可,大量根據中醫記載結合現代醫藥製造技術產出的新型中藥,以及保健品,甚至是化妝品,在日本市場一經推出就飽受好評。而且日本的醫院雖然使用的是現代醫學的診斷方式,但是在給患者進行藥方開具的時候,由於日本方面對於中藥的效果有著更加系統的研究,這些秉持著現代醫學概念的醫院也會向患者開具一些中藥,當然這在日本有著他獨特的稱呼叫做「漢方」。這些「漢方」因為是日本本土企業專利,價格相對西藥非常便宜,而且效果上一點也不弱於昂貴的西藥,因此飽受日本民眾好評。
而日本的醫療行業相關企業,將大量《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方》方面記載的藥方,在進行了商業化之後,就開始在國際上進行專利的註冊,這就導致在今天日本和韓國,掌握了中藥方面70%的專利,而真正中藥的發源地中國對於中醫藥方的專利數量,也僅僅只為0.3%。這就造成了,中國企業按照中國歷史的醫學典籍製造出來的中藥製品,如果想要在市場上銷售,那麼對不起反而你要向韓國和日本的醫藥企業,交納專利使用費,甚至有時候這些醫藥企業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拒絕中國企業對於中醫的藥方進行生產和製造。而更加嚴重的一個問題是,除了對於藥方的專利註冊以外,日本和韓國方面卻看到了一個徹底掌握中醫向海外推廣的一個途徑。
日本是用什麼方式就能輕易地佔據了在中醫藥上的優勢地位呢?又是憑藉著什麼控制了中國中醫藥往海外發展的一個途徑呢?答案也很簡單,那就是直接將中醫的草藥,在國際上申請專利!根據日本企業相關數據顯示,日本方面所謂的「漢方」也就是中藥的生產,當中有75%的藥材原料,需要向中國進行進口,而中國的製藥企業,要想利用這些藥材進行研製,甚至在自己製成的藥材裡面加入這些草藥,也需要向日本方面申請專利使用許可還要繳納高額的專利費,而這些具有外國專利的中草藥數量,居然高達900多種!
或許有人覺得這些日本醫藥企業這種舉動是不是有些太過分了?那麼韓國人的方式那就是在鳩佔鵲巢,韓國人申請的專利,不僅僅包括了一部分的中醫診斷方式,以及一些中草藥的專利,甚至還研究出了一套中草藥的分類種植,篩選和使用標準。當然這些標準都是出自於中國的葯古籍,可是中國方面沒有將其向國際上申請成為專利,這就導致了中國的醫藥種植,反而要遵守韓國方面制定的醫藥行業標準,雖然這些標準是千百年來中國人一直都在使用著的。那麼為什麼中國方面不馬上行動起來,將還沒有註冊的中醫藥專利,馬上在國際上申請註冊呢?這是因為,不管日本和韓國如何搶注中藥和中醫方面的專利,但是從根本上,這兩個國家,只是看到了中醫藥在商業利益上的價值,根本沒有領悟到中醫體系,那種懸壺濟世的思想核心。
中醫在日本有多火?中醫出走海外就有著很悠久的歷史,早在中國的唐朝時期,各種中醫藥方就隨著中國和日本之間通過遣唐使的交流,讓中醫在日本開始流行起來,實際上在日本中醫對於日本人算是有著救命之恩,在日本方面和中國唐朝開始大規模進行交流之前,在日本本土是不存在任何的醫學和醫療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日本的幕府時代,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方面全面的轉向現代醫學,中醫和中藥在那個時候進入到了一段黑暗時期。
而韓國所謂的「韓醫」體系更是完全來自於中國,有些讓人感覺到詭異的是,韓國人所說的所謂「韓醫」是中醫源頭的說法,提供的一些證據當中,有著一些在朝鮮王朝時期,撰寫的著作,這些著作當中文字全部用漢字書寫,而且裡面還赫然寫著許多的藥方,合併症的診斷依據都是出自於中國方面某些藥學經典,可以說日韓兩國的中醫藥方面醫學,和中國傳統的中醫之間存在的關係,不說是子承父業,那也是一脈相承。
現在日韓兩國爭相註冊中醫藥上的專利,根本就沒有顧及他們註冊的並不是一件商品,而是用來治病救人的藥品。不管是醫是葯,他們存在的本質並不是成為某些企業賺取利潤的工具,而應當是為人類對抗各種疾病的一種手段。
值得人們深思的是,日本和韓國雖然在中醫藥方面市場化佔據了先機,但是他們這條發展的道路真的是正確的嗎?如果所有的企業都開始對中醫藥方進行搶奪和註冊,那就會導致使用中藥的成本會因為這些奇奇怪怪的專利費陡然升高。那麼也就使得中醫藥變成了一種賺取暴利的工具而不再是拯救病患生命的有利手段了。
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盛讚古代中國是「世界文明的搖籃」,並將《周易》稱為「萬有概念寶庫」。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無論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你都能從其中汲取你需要的「變化心法」。
但是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都會像他推薦這套白話文版本的《圖解易經》,不僅完整完整將原版的內容收錄進去,還將那些深奧的語言,用白話文講解,通俗易懂。
再也不用花力氣解讀文言文,輕輕鬆鬆就能讀懂《易經》
它從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涵養福報的古籍!若覺人生迷茫,便來讀一讀它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手捧易經走遍天下都不怕」!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