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正統皇帝足有三百多位,然而皇帝雖然代表著至高無上,但萬事萬物都不是絕對的,所以總有那麼幾個過得十分憋屈的,漢惠帝劉盈就是其一。
當初劉邦還在當亭長時,雖然還沒有結婚,卻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名為劉肥,但由於此子是情婦曹氏所生,所以只能是庶長子。之後大戶呂家看劉邦面相不凡,便將呂雉許配給了劉邦。而呂雉作為正妻,其子劉盈便順理成章地成了嫡長子。
原本是否是嫡長子,對劉盈來說並不重要,卻不想沒過幾年安生日子,天下便風雲涌動,而劉邦又是個不安分的主,直接起兵造反。但只過了四五年時間,劉邦便兵敗歸來了,並且戰亂還波及到劉邦的家鄉,導致呂雉只能帶著劉盈逃跑。
不過劉盈在逃亡過程中,一不小心便與母親呂雉失散了,由於年少不知世事,只能獨自一人在沛縣周圍徘徊。而劉邦在逃亡時正好路過沛縣,還巧合地遇見了劉盈姐弟。劉盈本以為就此有了依靠,日子總可以安穩些,卻不想項羽很快就追上來了。
根據《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
當時追兵太多,劉邦害怕被楚軍追上,為了減輕馬車重量,便將劉盈和女兒劉樂扔下馬車,幸虧夏侯嬰是老好人,把他們拉回馬車,不然劉盈就被遺棄了。
所以劉盈這個嫡長子,少年時期過得並不好,不過他性子柔順仁慈,對父親劉邦依舊孝順如初。後來劉邦擊敗了項羽,建國稱帝,劉盈因嫡長子的身份,被立為太子。
不過劉邦後來發現劉盈完全不像自己,便有了改立太子的想法。那時呂雉已經年老色衰,戚夫人則非常得寵,因此劉邦便想將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立為太子。
如果劉盈失去太子之位,呂雉的地位也會跟著受損,呂雉自然不願意,於是請出商山四皓,才讓劉盈保住了太子之位。劉邦死後劉盈繼位,然而劉盈雖然當了皇帝,但日子過得一點都不自由。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劉盈有名無實,大部分權力都被呂雉把持住了。不止如此,呂雉為了利益簡直是不擇手段,在劉盈登基的時候,就要求他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張氏為皇后。
張氏是魯元公主的女兒,明面上是親上加親的婚事,但實際上只是呂雉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並藉此發展外戚勢力,實現長期控制朝政的企圖。
然而張氏不僅年幼,無法成婚,而且此婚有悖人倫,讓劉盈非常尷尬,心裡始終無法接受,但由於母親的脅迫,劉盈悲苦之餘又不敢反抗,最後還是憋屈的娶了張氏。
呂雉掌權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除掉老對頭戚夫人,於是拚命打壓戚夫人母子兩人。當時由於劉盈極力保護劉如意,呂雉一時沒能得手,但只有千日做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
所以最後還是讓呂雉得手,毒殺了劉如意,戚夫人沒了兒子這個「護身符」後,便給呂雉做成了「人彘」。之後劉盈在茅廁見到戚夫人,被自己的母親殘害成這種慘狀,心裡有了心結,整日借酒消愁,並因此有了宿疾。
其實劉盈只當了七年皇帝,24歲便離開人世是有原因的。當時呂雉把持朝政,雖有為劉盈掃清障礙的用意,但她自身貪戀權力也是事實,並且還壓迫了劉盈的人生自由。
同時,劉盈的性子註定了,不會認同呂雉的做法,又不敢反抗。而劉盈內心不可避免的,有了各種思想爭鬥,整日糾結這個糾結那個,影響到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可以說呂雉是間接害死了自己兒子,如果呂雉不是那麼霸道,劉盈也不會鬱鬱而終。而呂雉雖然是個合格的政治家,但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