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此人不僅是開國元勛,還是兩朝重臣,當初呂雉擅權,在朝堂中拉幫結派,就是周勃與陳平一同誅滅了這種亂黨,皇權才得以重回劉氏手中,劉恆才得以繼位稱帝。
周勃這些作為正應了劉邦所說:「安劉氏者必勃也」
然而周勃雖然勞苦功高,對漢文帝又有再造之恩,卻依舊受到漢文帝的打壓。漢文帝繼位之初,封周勃為丞相,陳平為副丞相,可不久之後,他就把周勃打發回家。
但漢文帝沒想到,陳平很快就去世,基於國家不可一日無丞相,無奈之下漢文帝只好將周勃請回來,然而將周勃請回來後,卻沒有好好任用,不到一年又把周勃打發回去了。
周勃心裡非常憋屈,又無處發泄,只好在家過起了舞刀弄棒的生活,卻不想為自己招來無妄之災,有人誣告他整天拿著兵器,肯定是想要造反,於是周勃就此鋃鐺入獄。
入獄後周勃內心恐懼不安,又不懂如何為自己辯解,差點就被拉去砍頭,幸好周勃的兒媳婦是公主,才把他救出來。周勃出獄後便遠離了朝堂,因為漢文帝不再任用他了。
漢文帝去世後,其子劉啟繼位,即漢景帝,恰巧周勃也有一子,名為周亞夫,與漢景帝是同一代人,更巧的是周亞夫同樣受到漢景帝打壓。此事讓人非常費解,因為漢文帝臨終之前,曾與漢景帝說過:「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
漢文帝此舉與劉邦當初如出一轍,並且事實上也是如此,周亞夫此人作戰勇猛熟知韜略,後來還平定了七國之亂,的確是個應當被重用的人才。漢景帝最開始確實重用周亞夫,但是時間一長,漢景帝就開始不待見周亞夫了。
漢景帝曾在宴請群臣時,故意不給周亞夫筷子,讓周亞夫怒從心頭起,當場發起了牢騷,正好被漢景帝聽見,因此兩人最終鬧了個不歡而散。至此事之後,周亞夫便遠離朝政,但周亞夫很倒霉,沒過多久就被人誣告謀反。
而周亞夫性格剛直,沒有其父親的圓滑,自然忍不下這口氣,當場就拔劍自刎,雖然最後他的夫人阻止了,但他已生死志,最終絕食五天而死,在他死後封地被漢景帝收回。
那麼,漢文帝和漢景帝為何打壓周家,是因為劉家與周家有仇嗎
其實不是的,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很簡單。當初有人這麼和周勃說:「您已經誅滅了諸呂,擁立代王為皇帝,威震天下,而您得到了厚賞,居處尊位,已經很受寵信了,時間長了,災禍要降臨您的身上了。」
周勃當時就醒悟了過來,並辭去所有職務,漢文帝則是當場同意。從這就可以看得出來,周勃的確是功高震主了,加上漢文帝根基淺薄,所有漢文帝才不想任用周勃的。
但再怎麼說周勃與劉邦一同打過江山,漢文帝沒有想過趕盡殺絕,只是周勃運氣不好,被政敵誣陷而已。而周勃之子周亞夫,同樣是因為自身原因,招來的殺身之禍。
周亞夫不像其父周勃,是從微末中崛起,遭受過社會的「毒打」,所以在為人處世上,比較任性由著自己性子,加上周亞夫是個武夫性子,做人也差了點眼色。
當初漢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後,漢景帝想要廢掉劉榮,他堅決反對,讓漢景帝開始疏遠他。之後竇太后想要給家裡人封侯,於是漢景帝便在百官面前提起此事,周亞夫又是堅決反對,在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駁了漢景帝的面子。
再之後,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漢景帝想封他們為侯,以鼓勵其它匈奴人也歸順漢朝,周亞夫再次堅決反對,這讓漢景帝覺得,到底周亞夫是皇帝還是自己是皇帝。
因此君臣之間便有了間隙,但漢景帝還是給了周亞夫機會的,所以才在宴會上試探他,想要看看他脾性是否有所改變,而結果自然是沒有的。
當時漢景帝還嘆息著說:「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可見漢景帝想把位高權重的丞相之位,留給能夠輔助太子的人,而不是周亞夫這種迂腐之人,所以才不再重用他。
然而就算如此,漢景帝也沒動殺心,只是周亞夫之子周陽見父親年老,就偷偷買了五百甲盾,準備在他去世時發喪時用。
只是周陽非常小氣,給工人期限少,還不想早點給錢,於是工人就告發了他,然而甲盾是國家禁止個人買賣的,因此周亞夫完全是給兒子「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