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成龍《天將雄師》的宣傳,還有就是甘肅的驪軒古城,再加上羅馬軍團最早的出處,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著的《漢書陳湯傳》中「夾門魚鱗陳」的記載,因此便認定在2000多年前,曾有一支羅馬軍團來到過中國的西域。其實,《漢書陳湯傳》中記載的「夾門魚鱗陳」並不是指羅馬軍團,是指匈奴軍。往羅馬軍團上聯繫,只是近現代人的牽強附會。
在《漢書陳湯傳》中「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里,止營傅陳。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陳,講慣用兵。城上人更招漢軍曰「斗來!」百餘騎馳赴營,營皆張弩持滿指之,騎引卻。」這裡的夾門魚鱗陳,便是羅馬軍團的出處。也是古羅馬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兵敗之後逃到中國西域的證據。
這只是近現代西方偽歷史學者的牽強附會。與羅馬軍團毫無關係。當時的背景是,匈奴的郅支單于,雖然擊敗他的兄弟呼韓邪單于,但是得罪了漢帝國。其實呼韓邪單于,郅支單于並不怕。怕的是呼韓邪與漢軍聯合。恰逢遠在西域的康居招攬郅支單于。郅支才冒著一路風霜踏上西域。抵達康居時,部眾只有3000餘人。大部分凍死途中。漢西域副都護陳湯得知郅支單于初到康居,立足未穩。若任其發展,不出數年,就是心腹大患。因此說服都護甘延壽,率漢胡聯軍4萬人遠征康居,順利襲殺郅支單于。
而在迫近郅支單于的都城時,碰到匈奴軍夾門魚鱗陳。魚鱗是形容詞,並不是名詞。魚鱗的意思是,像魚鱗一樣排列的整齊。「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陳」的意思是匈奴步兵一百多人在大門的兩邊排列的很整齊。與羅馬軍團根本沒有一點關係。況且克拉蘇軍團潰敗的地方是卡萊,卡萊是安息帝國的西邊境,在敘利亞北部或土耳其東南部一帶。潰兵逃跑的方嚮應該是向西或北。這裡距離羅馬勢力更近一點。向東不遠萬里逃到康居(現在哈薩克一帶),不符合實際情況。郅支單于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西遷康居幾乎全軍覆滅。更何況是潰敗的羅馬殘軍。況且不投奔西域諸國,竟在20年後投奔剛來西域的郅支單于。郅支單于在西域是殘暴出名的。連盟友康居都討厭的要死,更何況是其他國家。所以說,羅馬殘軍是不可能西域去投奔郅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