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彭德懷正處在人生的低谷階段。在參加一次會議時,台下的開國少將李鍾奇,突然衝上來當眾扇了他一耳光,更甚於踹了他一腳,引起軒然大波。那麼身為少將的李鍾奇為何敢公開對開國元帥的彭德懷動手?倆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個是開國元帥,一個是開國少將
眾所周知,彭德懷是我國著名將領,位列開國元帥第二位。他一生戎馬、戰功卓著,對我國貢獻巨大。無論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還是在抗美援朝中,彭老總都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偉大領袖毛主席更是評價彭德懷為「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李鍾奇是開國少將,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也曾立下赫赫戰功。在抗戰勝利後,由於之前的負傷,李鍾奇從戰場退居二線,基本上從事教育方面的工作,從另一方面為革命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戎馬一生,無意中生怨恨
在建國前,兩人基本沒有什麼交集。1928年4月時任湘軍團長的彭德懷,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投身革命。而此時的李鍾奇,正在河北的保定育德中學讀書,在1931年才考入了東北陸軍講武堂騎兵科,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採取不抵抗政策,以至東三省淪陷。作為東北陸軍講武堂騎兵科的一員,看到自己的家鄉被倭寇屠戮卻毫不還手,李鍾奇憤怒不已。隨即,同東北講武堂50多名學生,「以誓死不做亡國奴」為口號,砸開學校的軍械庫,扛起利刀和鋼槍,奮勇抗日。之後,他繼續組織人馬,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並擔任抗日義勇軍游擊隊分隊長。
同年十月,李鍾奇擔任一支游擊隊隊長。在敵人重重包圍下,李鍾奇率領隊伍不斷迂迴,最終部隊衝出包圍圈,只是他卻意外中了彈。待到敵人完全被甩掉後,李鍾奇才發現腹部不適。此時隊伍里沒有醫生、藥品,甚至連止痛藥都沒有。
李鍾奇大吼一聲「:擠!」幾名士兵抓住他傷口兩側的肌肉拚命往外擠。劇烈的疼痛使他汗如雨下,渾身顫抖,但李鍾奇始終強忍著。硬生生靠這種擠、壓的方法將子彈取了出來。這讓游擊隊隊員更加信任他,並且佩服他那鋼鐵一般的意志力。
1936年9月,李鍾奇帶隊加入紅軍,聶榮臻、左權任命他為騎兵團參謀。1937年7月28日,全面內戰爆發後,李鍾奇擔任八路軍一一五師騎兵營代營長,受命帶領騎兵營抗日。在平型關戰鬥的關鍵時刻,林、聶首長對李鍾奇下達指令:「要保證主力部隊殲滅全部的平型關敵人,你的騎兵營必須提前要到達倒馬關,佔據地盤,堵住平型關敵人出逃、日寇外援的關鍵道路。」
當時的李鍾奇歷經了六次負傷,但在他接到命令後,並沒有絲毫猶豫,立即下達發兵指令,急忙趕往倒馬關。最後,經過一天一夜的疾馳後,他只用三個排的兵力便殲滅了倒馬關的守敵。這為平型關戰鬥的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也讓李鍾奇受到中央重視。李鍾奇在槍林彈雨中,身先士卒,毫不畏懼,即使身負重傷,也絕不後退。
1938年,在河北沙峪的一場戰鬥中,李鍾奇衝鋒陷陣,結果背部脊椎骨右側被日軍的炮彈炸傷,炸出了一個鴨蛋大的窟窿!李鍾奇血流如注,暈倒在戰場上,政委鄧華和戰士們以為,他的日子不多了。結果他卻奇蹟般地痊癒,一個月後突然歸隊,讓不少人都不由得感嘆——李鍾奇是真的命大!自此李鍾奇就有了「打不死的參謀長」稱號。
1955年,這位驍勇善戰的戰士被授予少將軍軍銜,由此可見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前途應是一片光明。那麼他為何又會不顧影響地對彭老動了手呢?
一時的衝動 半生的悔恨
新中國成立之後,李鍾奇在北京擔任組織計劃部副部長,成了彭老總的下屬之一。但是李鍾奇乾的工作讓彭老總非常不滿意,因為自從天下太平之後,李鍾奇身上的個人主義開始冒頭,這不是個例,當時很大一批軍政幹部身上都出現了這樣的傾向。彭老總看到這股不正之風就來氣,於是撤了不少人的職,李鍾奇就是被撤職的人之一。
李鍾奇丟了職位,被調到外地當參謀長,開國少將,一朝淪為參謀長,這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李鍾奇心裡是怨恨的,但是他又無處發泄,只能將這份怨恨深埋心底。直到1959年彭老總在廬山會議後被革職,李鍾奇知道他的機會來了,他要報復彭老總。1967年9月,彭老總剛剛被批鬥完,自己勞累的身體被病魔折磨得無法堅持,這時候時任北京衛戍副司令員的李鍾奇衝上前去,抓住彭老總的衣領,就給了結結實實的一拳,還扇了耳光。
這件事迅速傳回中央,引起高度重視。即使,彭老總不再擔任要職,但他戎馬一生,一心為國盡忠,怎麼可以被一介少將欺負,這是國家的失職。何況,曾經跟隨彭老總征戰沙場的部下無數,其中,時任衛戍區的司令員傅崇碧就曾是彭老總麾下的一員。他得知此事後,把李鍾奇叫去,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彭德懷再犯錯誤,他也是我黨的傑出領導之一。黨有政策,不允許這種行為。你作為一個高級幹部,不丟臉嗎?」。李鍾奇也從那一刻開始就沒再得到過晉陞,直到他1982年離休,想必這中間也跟毆打彭老總有脫不開的關係。
多年後,李鍾奇每每談及此事,總是悔恨道,「我太后悔了!當時,我也是想到那些年的事,一時激動失控,對老首長做出不恭敬的舉動,唉……」
結語:
「衝動是魔鬼」。無論如何,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一時衝動付出代價,受到不理智的懲罰。無論是軍人,還是普通群眾,凡事也都應該三思而行,切莫揪著一件小事不放,影響自己的判斷,最後自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