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青藏公路修不通,這裡就是我的墓地」

2022年11月24日22:46:10 歷史 1279

青藏公路修不通,這裡就是我的墓地,而這把隨身攜帶的鐵鍬就是我的墓碑」從槍林彈雨中走出來的慕生忠將軍曾放出這樣的豪言,發生了什麼事讓他撂下如此狠話,他完成了青藏公路的修建了嗎?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青藏公路修不通,這裡就是我的墓地」 - 天天要聞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是全世界自然環境最嚴酷的地區之一,要想在這麼嚴酷的環境中修建公路在當時的環境下可謂難比登天。


為何如此說呢?


慕生忠第一次進藏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但通往西藏卻沒有一條公路,所有進藏的物資只能靠牲畜組成的運輸隊來完成。


這一年,慕生忠接到任務,要帶領三萬多牲口,數千名戰士和駝工往西藏運送物資,這條路走下來可謂是驚心動魄。


以耐受力最強的沙漠之舟駱駝為例,運輸隊每行進1公里,就要留下十二具駱駝的屍體。


相當於西藏每接受一袋麵粉,就要以一頭駱駝的死亡為代價。


高寒缺氧,空氣稀薄,雪災嚴重,雷電頻繁,死亡的陰影隨時伴隨著這支運輸隊。


他們走了四個多月,付出了近30名戰士和駝工的生命,才最終到達拉薩。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青藏公路修不通,這裡就是我的墓地」 - 天天要聞

慕生忠說,這條路走得太艱難了,我這輩子都不要再去西藏了。


慕生忠再次進藏

可是,天不遂人意,他就是和西藏有著不解之緣,沒過多久,他再次接到了進藏的命令。


因為那時,西方帝國主義勢力脅迫某些西藏的傳統頑固勢力,試圖用斷糧的方式把解放軍擠出西藏。


告誡當地藏軍和民眾說,糧食你們可以隨便吃,但是絕對不能賣給解放軍,膽敢賣給解放軍,就抓起來,目的就是讓解放軍知難而退。


當時在西藏的駐軍有三萬多,一旦斷糧,結果可想而知。


得知這一情況的慕生忠,儘管知道路途兇險而艱苦,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再次踏上了進藏之路。


慕生忠想著,一回生二回熟,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第二次進藏總比第一次好點吧。


於是就規划了一條相對穩妥的路線。


但是,他還是小看了險象環生的青藏線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青藏公路修不通,這裡就是我的墓地」 - 天天要聞

第二次進藏的路上,慕生忠甚至不得不專門成立了一支收屍隊的特別隊伍,抽出10峰駱駝專門託運同志的屍體。


運屍的人可以享受隊長的待遇,每月發35元工資,這是當時運糧隊最高的工資。


錢就是薄薄一張紙,風一吹就跑了,但同志的命就是大傢伙兒的命令。


於是,大家爭著參加收屍隊,但加的工資,一分也不要。


儘管有著這樣捨生忘死的精神,慕生忠帶領的運輸隊還是在風雪中跋涉了一年3個月,才艱難地到達了拉薩,把只剩一半的糧食送到了當地駐軍的手中。


這兩次艱難的進藏經歷,讓慕生忠越來越意識到,修一條通往拉薩的公路的重要。


立志修公路的慕生忠

於是,慕生忠開始四處奔走遊說,可是一沒有科學探測,二沒有經費支持,誰又敢貿然同意這個不可思議的想法呢?


剛開始確實沒人敢點頭,但是他的堅持感動了彭德懷。


但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都需要錢,只能為慕生忠爭取到十個工兵,30萬的修路經費,3000件鐵鎬和3000公斤的炸藥


這些人力和物資想在青藏高原上修公路是天方夜譚,因為啥呢?這些物資在當時也只能修城市裡1.5公里的公路。


只有十個工兵這要怎麼修?慕生忠可愁壞了,最後他想到自己運輸隊里的那1200名駝工。


但前兩次進藏的慘痛經歷,讓這些駝工對青藏高原產生了不小的恐懼。


慕生忠一開口,這些駝工就炸開了鍋,紛紛表示,這地界空著手走路都喘不上氣來,還要掄著大鎚干力氣活兒,那不累死也得憋死。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青藏公路修不通,這裡就是我的墓地」 - 天天要聞

如何才能消除這些駝工對高原的恐懼呢,慕生忠沉吟半晌說:「在你們走之前,我要請你們各位給我幫一個小忙,好不好?」


「請大家走之前,能幫我們每個人開出三分地來,好不好?」


駝工們為了能儘快離開這危機四伏的高原,都卯足了勁幹活,結果只花了一天時間,就開出了27畝的菜地。


慕生忠簡直樂開了花,對駝工們說:「你們幹了一天多,每個人開出了三分多地,就在這2800米的地方,你們揮動著你們的鐵杴,钁頭,愣把這千年荒地開出來了,我看將來照樣能夠在這個地方揮鐵杴,掄大鎚、修公路」。


此時,大家才明白過來慕生忠的用意,我們不是不能在高原上幹活,只是情緒上有點抵觸而已。


而此時,慕生忠拿起了自己的鐵鍬,幾乎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鐵鍬上用烙鐵烙著五個字「慕生忠之墓」。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青藏公路修不通,這裡就是我的墓地」 - 天天要聞

所有人都被他的堅持和執著震撼了,感動了,都選擇留下來修公路。


1954年5月11日,44歲的慕生忠帶領著一千多名駝工,拿著鐵鍬,趕著木輪大車,熱火朝天地開幹了。


但幹了兩個多月,都干不下去了,因為沒有科學測量,沒有測量就意味著沒有施工標準和方向,這怎麼干呢?


修路再次遇到難題

慕生忠說,怕什麼,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就是了。


於是,慕生忠又四處打探,找到了鄧郁清工程師。


鄧郁清看到現場後,連連搖頭,表示就憑你們這30萬塊錢,這幾千個鐵鍬,還有拉駱駝的農民、牧民,修便道都是笑話,也沒有測量,何談施工?


眼看著留不住人,慕生忠急得直抽悶煙。


忽然,他靈機一動,拉著鄧郁清說「你走,我不攔著,可大老遠來了,咱們上山看一趟總可以吧」。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鄧郁清也不好拒絕,就跟著上了山。


但當真的看到山上一千多人在冰天雪地里奮力揮動著鐵鍬的場景,他的眼睛瞬間就濕潤了。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青藏公路修不通,這裡就是我的墓地」 - 天天要聞

他突然意識到,西藏目前需要的並不是一條公路,而是一條救命的通道。


於是,鄧郁清下定決心留下來和慕生忠並肩作戰,這下大家更加信心滿滿了。


慕生忠交給鄧郁清的第一項任務就是修格爾木西上昆崙山的橋,這是第一道關口,這地方古壁陡峭,懸崖嶙峋,萬丈深澗下是水流湍急。


要想過,只有架橋,而且慕生忠要求鄧郁清必須三天內完成架橋。


當時,連最基本的水泥和長釘都沒有,在如此懸崖陡壁上可怎麼修?這下可把鄧郁清急得徹夜難眠。


天剛微微亮,他就沿著峽谷開始實地考察。


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在考察了十幾公里的峽谷之後,他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


這條峽谷最窄的地方只有4米寬,經過仔細的計算,他認為只有用九根九米長的東北紅松和少量的鋼筋鉛絲,再加上十名工兵和6個石匠,應該就能在三天之內架起原本需要12米長的青藏線上的第一座橋樑。


而事實證明,鄧郁清算得沒錯,三天後他們果然完工!


他們沒來得及慶祝,因為接下來的路更難走,那就是唐古拉地界,它是青海和西藏的界山,海拔5231米,是公路必須要通過的路段。


大戰唐古拉

這個地方常年風雪交加,風大到什麼程度?人站都站不住。


1937年,馬步芳的3個騎兵團曾經行至唐古拉山腳下,突然遭到暴風雪襲擊,全軍覆沒!


慕生忠對所有人說:「我們的隊伍能鑽地,能上天,一定要把唐古拉踩在腳下,勝利就在眼前,就是死,頭也要向著拉薩!」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青藏公路修不通,這裡就是我的墓地」 - 天天要聞

抱著這樣的決心,慕生忠帶領著整個隊伍,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殊死決戰,總算拿下了唐古拉山。


公路修好的那天,慕生忠給彭德懷發了電報,彭德懷既吃驚又感動,立即回復說,從現在開始。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你要多少,我支持多少。


與此同時,還給慕生忠下達了一個新的任務,就是在開闢青藏公路的同時,向北再開出一條從格爾木到敦煌的公路。


這條路要穿越戈壁,通過上百里的鹽湖地帶,任務不是一般的難。但此時穆生忠分身乏術,他需要再找一個人幫忙。


敦格公路

思來想去,找到了時任可可西里轉運站的站長齊天然。


他對齊天然說:「天然同志,再開一條敦格公路,我想交給你去完成。這個任務很重,我沒有錢,沒有人,只有要求,我把路修到拉薩的那一天,你的路也必須修到格爾木,不知道你有沒有膽量接一下這個任務」。


齊天然拍著胸脯說:「沒問題,我修到哪裡修不動,我就死在哪裡。定個橛子做記號,你再派人接著修就是了」。


聽到這話的慕生忠激動不已,大聲地說:「你死了,我給你樹碑立傳」。


於是,齊天然接下任務開始修建敦格公路。


修這條公路,最大的難題就是方圓5800平方公里的鹽湖,對於鹽湖,當時他們基本沒任何資料可以參考。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青藏公路修不通,這裡就是我的墓地」 - 天天要聞

站在百里鹽湖旁冥思苦想的齊天然忽然注意到,湖面上有一層堅硬的岩蓋,上面布滿了凹凸不平的溶洞。


齊天然就想了,如果把鹽填到溶洞裡邊,再把鹽湖裡濃濃的滷水撒到上面,那不就能夠當做道路使用了嗎?


這個看似無奈之中的發明,竟然真的成功了!


公路順利通過了31公里的鹽湖湖面,直到今天,萬丈鹽橋依然是青海一絕。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齊天然發明的這種填溶洞和滷水補裂縫的方式,至今還仍是沿湖路段用來修補路面的唯一方法!過這個路段,限速80公里。


就這樣,1954年12月15日,慕生忠一路風塵,一路歡喜地到達拉薩的布達拉宮。


與此同時,敦格公路也傳來喜訊,齊天然帶領的施工隊也如期到達了格爾木。


據說,敦格公路修成的那一天,齊天然很是激動。宰牛備酒準備在敦格公路和青藏公路的交匯口上召開慶功大會。


然而。真到了那一刻,他卻靠在汽車輪子上睡著了,這一睡就是一天一夜,當他醒來的時候,以為慶功大會已經結束。


可是沒想到的是,戰士們和駝工們卻說,牛肉煮熟了還沒吃,青稞酒也沒有打。只等著您醒過來。


聽了這話,齊天然愣住了,看著這些生死與共的戰友,他再也忍不住,潸然淚下。


1954年12月25號,盛大的通車典禮在拉薩城區舉行,他們全體人員受到藏族同胞最熱情的歡迎。


由於路況穩定,青藏線成為通往西藏的主幹道,在之後的50年間,青藏公路擔負著共和國進藏85%,出藏90%的物資運輸。


這條公路匯聚了慕生忠和多少戰士的心血和智慧,這不僅是一條公路,還是通往西藏的生命之路!為他們點贊。

歡迎評論區留言!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