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軸線上的《名人》故事(27)

2022年10月12日10:15:32 歷史 1039

衚衕里的「洋八路」

地安門內大街油漆作衚衕21號,住著一大家子「老外」,被人們戲稱為「小聯合國」。祖孫三代,6個國籍。男主人漢斯·米勒,祖籍是德國人;妻子中村京子,日本人;女兒米密瑞士籍,女婿德國籍;兒子米德華美國籍,兒媳是中國人;孫女米安琪英國籍……這就是老爺子米勒的家庭成員。他自1960年入住北京城至今,他家已在北京衚衕中生活居住了60年。

中軸線上的《名人》故事(27) - 天天要聞

米勒與妻子中村京子

在中國戰火紛飛的年代,米勒與白求恩、柯棣華、斯諾有著相似的經歷和信念。在瑞士讀書期間受中國同學影響,他對中國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下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抗日鬥爭極為欽佩。通過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同盟會見了廖承志,堅定了他前往中國革命的決心。

1939年,米勒在獲得瑞士巴塞爾大學醫學博士後,他隻身一人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帶著國外援助中國抗戰的600箱醫藥用品和一輛大型救護車,不遠萬里來到革命聖地延安,並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當時擔任翻譯的是中央軍委衛生部顧問馬海德(美國人),他們從此相識並結為終生摯友。以後,米勒堅決申請到前線去。他說,醫生離傷員越近越好。

冬天,米勒和包括柯棣華大夫在內的印度援華醫療隊一起東渡黃河,到達了太行山區的八路軍總部。在見到朱德總司令時,竟意外聽到了德語問候。在得知朱德曾在法國勤工儉學經歷後,米勒感到十分溫暖和親切。

中軸線上的《名人》故事(27) - 天天要聞

米勒(左2)與朱德(左4)

在抗日戰場上,為了及時救助傷員,米勒總是要求離戰場再近一些、離傷員更近一些。在土炕上、在門板上,在幾根蠟燭的照明下,他為八路軍傷員實施手術,挽救了無數抗日將士的生命。作為外國專家,他將「特供」給他的雞蛋、糖等營養品全都送給了傷員,自己和大家一起吃粗糧。在參加中國人民抗日鬥爭期間,經他治療的八路軍傷病員就有九千餘人。

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後,米勒向朱德提出了回國的申請。朱德總司令親自為他簽署了一份證明,高度肯定了他的工作。但由於交通不暢,米勒經東北取道蘇聯回德國的計劃落空了。如此,留在中國的米勒,遇到他人生中的另一半中村京子。可謂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中村京子是日本人,同樣因為戰爭來到在中國。14歲那年她在日本「聖戰」的狂潮下,在「偽滿洲國」錦州滿鐵醫院護士學校學習。當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中村京子所在的護士學校,被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所接管。醫院院長對同學們說:「八路軍缺少醫護人員,願意參加八路軍的跟我們走。」那時,日本因為戰爭一片狼藉,中村京子的家人也不知去向?她便毫不猶豫地參加了八路軍,成為一名八路軍護士。以後,當中村京子第一次遇見米勒時,十分驚訝地說,在中國軍隊中,還會有大鼻子、藍眼睛的醫生?經過幾年炮火硝煙的磨礪,這兩個「法西斯鬼子」最終戀愛了。

1949年7月,在解放戰爭即將取得最後勝利時刻,這對「洋八路」在天津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引發了人們的好奇和祝福。用戰友們的玩笑話說,一個西洋的德國佬,一個東洋的日本兵,在中國的土地上綻放了愛情之花。更為奇妙的是,米勒不懂日語,中村又不懂德語,所以說,漢語成為他們日常交流的唯一紐帶。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相識,在人民的軍隊里相知,在革命的戰火中相通,最終他們成為了獻身中國革命事業和中德、中日人民友誼的終身伴侶。

1972年,漢斯根據我國肝炎流行的實行情況,積極組織力量開展防治乙型肝炎的研究工作,親自從日本引進較為先進的診斷技術及疫苗製作技術,以北京醫學院人民醫院為基地,開始乙型肝炎研究。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在他的指導下率先研製成功國內第——批乙型肝炎血源疫苗,並將其在人群中試用,使我國乙型肝炎防治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米勒在1951年加入中國國籍,以後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先後長春、瀋陽、北京等醫療單位和醫學院校擔任重要職務,並成為「政協」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正當米勒為新中國醫療事業勤奮工作時,一場史無前例的運動開始了。

那時在米勒居住的油漆作衚衕,家人每天出入都要低著腦袋。兩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洋八路」、兩位幫助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老革命,只好將自己塵封在小衚衕中,過著謹小慎微的生活。當他得知,在戰爭中並肩戰鬥的軍隊領導人彭德懷、賀龍、鄧小平也受到了批判,還被剝奪了領導職務,感到十分不解和心痛。在心寒意冷中,米勒開始教妻子和孩子們學德語。他準備帶領全家人離開中國,返回自己的老家德國。最終,在周恩來總理的關切下,解決了米勒子女就業等實際問題,並勸說米勒「忘掉了那些不愉快」。

1989年,在米勒來中國參加革命工作50周年之際,衛生部授予漢斯·米勒傑出的國際共產主義白衣戰士榮譽證書。在中國改革開放後,他們從衚衕鄰居們身上感受到了巨大變化。中村京子說,我看到了他們開心的笑臉,服裝樣式上的變化,買菜購物的豐富,中國的變化太大了。如此,米勒一家又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

俗話說得好,到了廟裡隨和尚。兩位「洋八路」在北京衚衕居住了幾十年,也逐漸變得北京味兒了。他家並沒有大門緊閉,與世隔絕,而是與衚衕里的鄰居們和諧相處。每當鄰居們有頭疼腦熱得不舒服,就來請米勒大夫給看看。每次米勒都不嫌棄地開門「迎客」,熱心地請鄰居們到家裡來,在房間里為他們診治病情。之後,還要為他們開藥取葯。時間長了,北京人與「洋八路」的鄰里關係十分融洽,令他們又感受到中國北京人的熱情、局氣和仗義。

中軸線上的《名人》故事(27) - 天天要聞

米勒全家福

中村京子回憶說:「米勒在晚年生病和去世的時候,衚衕里的鄰居們都來家看望過。去年我做了一個小手術,也沒有告訴任何人,可是鄰居們怎麼就知道了,紛紛過來問候我。沒有什麼外國人吶,中國人吶的區別,根本沒有這個障礙。」

米勒生前曾說過:「我不在世的時候,你不要回家(日本),就留在中國吧。我們認識是在中國戰場的軍隊里,結婚也是在軍隊里,我們的結婚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不能忘記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而中村京子也是將中國作為自己的故鄉。她開玩笑地說,做中國婦女有地位,在家裡掌管財務大權。說完,老太太自己就呵呵地笑了起來。

2004年8月23日,京子領到了中國第一批發放給外國人的永久居留證。那一刻,京子激動萬分。她說,她愛中國,要一直住下去,中國就是她的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區委常委 - 天天要聞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區委常委

據「綠色青浦」微信公眾號消息,5月15日上午,上海市青浦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舉行,邀請相關專家作專題輔導報告。青浦區委副書記、區長金曉明主持會議並講話。青浦區政協主席曹衛東、區委副書記劉琪,青浦區委常委張得志、苗光輝、顧駿、葉靖、李峰出席會議。這一消息顯示,青浦區副區長李峰已任青浦區委常委...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 天天要聞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時,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25位印尼華人華僑組成的參訪團,成員平均年齡超過75歲,最年長者88歲。他們中有人坐著輪椅、有人拄著拐杖,全程緊跟講解員步伐,無一人掉隊。參訪團此行是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特意到館重溫歷史,併合唱《松花江上》。 參訪團成員雖年事已高,...
這屆山西年輕人!結婚主打一個開心 - 天天要聞

這屆山西年輕人!結婚主打一個開心

當傳統婚宴遇上Z世代腦洞山西這屆年輕人徹底顛覆「結婚標配」!從電動車隊的拉風接親到火鍋店裡的誓言公交車上的浪漫他們用行動證明結婚不卷排場快樂才是終極儀式感Part.01沒有豪車轟鳴卻引得路人祝福鳴笛3月6日運城小伙帶領30輛電動車迎親車把系氣球後視鏡系紅綢帶車隊穿行大街小巷路人紛紛拍照「比超跑車隊還吸睛!環保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