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林海雪原》轟動全國,羅榮桓拍板作者:回部隊,授上校軍銜

2025年05月12日22:54:03 歷史 1290

1957《林海雪原》轟動全國,羅榮桓拍板作者:回部隊,授上校軍銜 - 天天要聞

1957年,一本書叫《林海雪原》的文學作品橫空出世,全國上下都被它的內容給震住了。這本書的作者曲波,原本是個普普通通的工廠工人,結果因為這本書一炮而紅,連大領導羅榮桓都親自點名,說這麼有才的人得回部隊去,還給他授了個上校軍銜。

1957《林海雪原》轟動全國,羅榮桓拍板作者:回部隊,授上校軍銜 - 天天要聞

《林海雪原》1957年一出版,那是真火得不行。首印5萬冊,三天就賣光了,北京各大書店門口全是排長隊的。後來又加印20萬冊扔到市場上,還是供不應求。這書為啥這麼受歡迎?原因其實不複雜。新中國剛成立沒幾年,老百姓剛從戰亂苦日子走出來,心裡頭那股子站起來了的勁兒特別足。

這時候《林海雪原》講的是剿匪的真實故事,裡頭有血有肉,打仗的緊張感、英雄的豪氣,都讓大家覺得特別過癮。尤其是那個年代,全國人民都憋著一股幹勁兒,想看看過去是怎麼打出來的江山,這書正好戳中了大家的心窩子。

再說內容,這書講的是1946到1947年東北剿匪的事兒。曲波帶著小分隊在林海雪原里跟土匪鬥智斗勇,最後把那些欺壓百姓的傢伙全收拾了。故事裡還有楊子榮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的經典情節,後來改成戲劇啥的,老百姓一看就覺得帶勁兒。

那時候沒啥娛樂,書里的英雄形象就成了大家茶餘飯後聊天的熱門話題。收音機里評書一播,衚衕里聽的人都豎大拇指,老作家老舍都誇:「這故事老百姓看得懂!」所以這書火,不是靠炒作,是真有那個時代的力量在裡頭。

1957《林海雪原》轟動全國,羅榮桓拍板作者:回部隊,授上校軍銜 - 天天要聞

曲波這人,背景一點兒也不高大上。1923年,他生在山東黃縣,也就是現在的龍口市,家裡是地地道道的農民。13歲那年,家裡窮得供不起他讀書,他就輟學回家種地。不過這小子從小就愛聽故事,三國、水滸、岳飛的事兒,他幹完活就湊到大人堆里聽,記性還特別好,回家就記在本子上。這習慣後來幫了他大忙,寫《林海雪原》的時候,那些細節全靠小時候攢下來的底子。

1957《林海雪原》轟動全國,羅榮桓拍板作者:回部隊,授上校軍銜 - 天天要聞

1938年,日本鬼子打到山東,曲波15歲,眼看著家鄉被糟蹋,他坐不住了,直接跑去參軍。跟著部隊,他從一個普通小兵干起,慢慢入了黨,還當上了文化教員。那時候打仗苦,他卻憑著一股子勁兒,升到了指導員、幹事,最後成了指揮官。抗戰打得凶,他見多了英雄壯舉,也吃了不少苦,身上那股硬氣就是這麼練出來的。

1945年日本投降後,東北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國民黨拉著部隊和土匪想把共產黨擠出去,我軍只能在林海雪原里跟敵人周旋。1946年冬天,曲波帶著小分隊去了牡丹江,零下40度的天氣里,他們跟土匪打了整整一年多。72場仗下來,土匪全被收拾乾淨。這段經歷太硬核了,後來就成了《林海雪原》的素材。

1957《林海雪原》轟動全國,羅榮桓拍板作者:回部隊,授上校軍銜 - 天天要聞

1947年剿匪結束,曲波的隊伍編進了東北民主聯軍。1948年,他又跟著部隊參加了遼瀋戰役,打仗的時候受了重傷,右腿落下了殘疾。新中國成立後,他先是在安東海軍學校幹了一陣子,1950年被調到瀋陽機車車輛廠當工人。這時候他脫下軍裝,拄著拐杖,天天在一線幹活,七年沒歇過。

不過到了1955年冬天,他老想起當年剿匪的事兒,覺得這段歷史得記下來。那年冬夜,他下定決心開始寫書。白天上班,晚上就在倉庫里拿舊本子寫,怕吵著家裡人,還用被子罩著燈。寫了兩年後,《林海雪原》終於完稿,1957年出版,沒想到一下就火遍全國。

1957《林海雪原》轟動全國,羅榮桓拍板作者:回部隊,授上校軍銜 - 天天要聞

書火了,曲波在廠里成了名人,可他一點沒飄,照常上班,記者來採訪他還笑著推辭,說自己就是個業餘愛好者。工廠領導看他這麼有才,想讓他少干點活專心寫作,他還不幹,說不能搞特殊。這事兒傳到羅榮桓耳朵里,這位老首長一看書,覺得曲波不是一般人,立馬拍板:「這樣的人才得回部隊,他的戰場在這兒。」

1963年,曲波真被調回部隊,進了總政創作室,還授了上校軍銜。他報到那天,向羅榮桓敬了個軍禮,說:「我永遠是拿槍的戰士!」這句不是啥漂亮話,是他真心覺得自己屬於部隊。回到部隊後,他沒停下創作,後續還寫了《山呼海嘯》《橋隆飆》等作品,一輩子都在用筆記錄那段歷史。

1957《林海雪原》轟動全國,羅榮桓拍板作者:回部隊,授上校軍銜 - 天天要聞

《林海雪原》不光是一本書,它還帶著那個年代的精神。新中國剛起來時,老百姓苦慣了,突然看到這麼硬氣的故事,心裡那股自豪感一下就起來了。書里講的剿匪,是真事兒,曲波自己經歷過的,沒半點水分。楊子榮活捉座山雕的事兒,後來改成《智取威虎山》的戲,全國人民都愛看,說明這故事真抓人。

再說曲波這個人,從農民到軍人,再到作家,他沒啥背景,全靠自己拼出來的。寫書的時候,他在工廠幹活,條件多苦都沒抱怨過,最後還回了部隊接著干。這人身上有股子韌勁兒,特別實在。羅榮桓看中的,不光是他的才華,還有他那份對部隊、對國家的真心。

1957《林海雪原》轟動全國,羅榮桓拍板作者:回部隊,授上校軍銜 - 天天要聞

回部隊後,曲波住進北京什剎海邊上的筒子樓,每天步行上下班。1960年代,《智取威虎山》開始排練,他還去劇組幫忙,特意要求楊子榮的演員得會山東話,說得接地氣才像真的。他這人就這樣,幹啥都講究個實打實。

1957《林海雪原》轟動全國,羅榮桓拍板作者:回部隊,授上校軍銜 - 天天要聞

2002年,曲波79歲那年病了,住進醫院還接著寫東西。他讓家人把軍裝掛在床頭,護士想收起來他還不樂意,說這是老首長給他的戰袍。那年6月,他走了,一輩子沒變過初心。

曲波和《林海雪原》這事兒,擱現在看也挺有意思。那時候的人,苦日子過慣了,卻有股子拼勁兒,曲波從種地的小孩兒到剿匪英雄,再到寫書感動全國,全程沒靠啥捷徑。現在生活好了,有些人反倒沒那股勁兒了,老想著崇洋媚外。其實看看曲波這輩子,咱就知道,歷史裡那些真事兒,比啥都帶勁兒。讀讀這些,比追星強多了,能讓人心裡有點底氣。

1957《林海雪原》轟動全國,羅榮桓拍板作者:回部隊,授上校軍銜 - 天天要聞

總的來說,1957年《林海雪原》火了,不是偶然。曲波用自己的經歷寫出了那個年代的味兒,羅榮桓讓他回部隊,也是看準了他骨子裡的那股子戰士精神。這書、這人,都是咱民族站起來時的一個縮影,挺值得琢磨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長樂54條道路有新名字 - 天天要聞

長樂54條道路有新名字

最新公告!福州市民政局公布福州124條道路將有新名字!其中長樂新命名54條道路具體名單如下(長樂部分)一起來看看吧⬇⬇⬇1.鰲西路(áoxī Lù):西起鰲山路,東至鰲峰路,長800米,寬4.3米。該道路為鰲峰路西側支路,命名為「鰲西路」。 2.帥正街(Shuàizhèng Jiē):西起琴江村委會,東至航城街道琴江村許府,長30...
蔡國軍履新職,曾兩度破格晉陞 - 天天要聞

蔡國軍履新職,曾兩度破格晉陞

編輯丨董鑫 據微信公眾號「安徽先鋒」6月12日消息,日前,安徽省委決定,蔡國軍同志任安徽建築大學黨委副書記,提名任校長。 公開信息顯示,蔡國軍出生於1977年5月,山東兗州人,是....
76年醫學生涯、99年人生歷程!這個基地在嘉定落成,沉浸式回顧吳孟超一生 - 天天要聞

76年醫學生涯、99年人生歷程!這個基地在嘉定落成,沉浸式回顧吳孟超一生

今天,記者從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獲悉,該院科學家(吳孟超)精神教育基地落成,基地建築面積約830平方米,展陳實物400餘件,通過沉浸式展陳、實物展示和數字技術,全方位呈現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的科學家精神。在展廳中央高懸直徑7.6米的小行星造型,這是國際第17606號小...
開國少將被救43年後,終於找到恩人,見面後抱頭大哭 - 天天要聞

開國少將被救43年後,終於找到恩人,見面後抱頭大哭

1940年,18歲的郭瑞蘭,為了救下落難的蔡永,假扮成他的妻子。後來,她父親病逝,於是孤身一人漂泊。蔡永後來成了開國少將,43年來一直尋找恩人。1983年,蔡永終於找到已成老農婦的郭瑞蘭,四目相對,滄海桑田,兩人抱頭痛哭。1983年冬天的時
貴州「殺妻滅子案」唯一目擊證人已離世 - 天天要聞

貴州「殺妻滅子案」唯一目擊證人已離世

6月12日,貴州李玉前「殺妻滅子案」重審二審的庭審進入到第三天,現代快報記者從被告李玉前的代理律師周兆成處了解到,該案唯一目擊證人已離世。李玉前(右)及其代理律師周兆成(左)2001年3月,貴州省六盤水市發生一起「殺妻滅子案」。現場沒有屍體,警方通過對殘留的血跡進行DNA鑒定,發現這些血跡屬於李玉前的妻子謝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