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子珍的葬禮該如何舉行?鄧小平提兩點要求,她的骨灰放在一室

2022年09月30日03:13:26 歷史 1800

1984年4月,賀子珍病危,此時距離毛主席去世將近8年,如今賀子珍走到了人生最後的時刻,據悉,4月初賀子珍就住院了,體溫斷斷續續地出現高燒,嘗試了各種方法,體溫無法降下來。

賀子珍的葬禮該如何舉行?鄧小平提兩點要求,她的骨灰放在一室 - 天天要聞

遠在北京女婿孔令華得知消息後擔心不已,但孔令華不敢突然把這個消息告訴李敏,當時李敏患有心臟病,他擔心李敏受不了刺激,孔令華婉轉地告訴了李敏母親病重的消息,儘力讓李敏鎮靜下來。

隨後兩人收拾衣服,飛往上海,隨後李敏和孔令華到了賀子珍的病床前,或許是知道女兒來了,賀子珍的情況有所好轉,期間還能說話,到了4月18日晚,賀子珍的情況急轉直下,最終於19日下午去世。

女兒女婿送走了賀子珍最後一程,終年75歲,回顧賀子珍的一生,是充滿艱辛曲折的一生,世人都知道她是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卻很少有人知道,她早在1926年就入黨了,是井岡山上第一個女黨員。

賀子珍的葬禮該如何舉行?鄧小平提兩點要求,她的骨灰放在一室 - 天天要聞

那個時候賀子年輕漂亮,還被譽為「永新一枝花」,她與哥哥賀敏學還有妹妹賀怡,三人合稱為「永新三賀」,為了躲避敵人抓捕她上井岡山,後來認識了上井岡山的毛主席。

在後來的革命戰鬥中,賀子珍與毛主席互生好感,最終走到了一起,賀子珍與毛主席相伴十年,是革命最為艱難的十年,也是毛主席個人最為艱辛的十年,賀子珍是個要強的女性,從未動搖過革命信念。

長征路上賀子珍為了掩護傷員,身中十幾塊彈片,差點犧牲了,是毛主席堅持用擔架抬著她走完了長征,最終安全抵達陝北,在之後的生活中,賀子珍有傷無法勝任工作,就暫時閑了下來。

賀子珍的葬禮該如何舉行?鄧小平提兩點要求,她的骨灰放在一室 - 天天要聞

性格要強的賀子珍無法適應「白吃白喝」的生活,加上對毛主席的誤解,導致她一氣之下去了蘇聯,在異國他鄉賀子珍受了許多苦,直到1947年才回到國內,解放後去了上海生活。

賀子珍始終沒有再婚,她沒有忘記毛主席,毛主席也沒有忘記她,1959年,經過毛主席安排,與賀子珍在廬山見面了,見面後賀子珍忍不住一直哭,毛主席在一旁寬慰她,兩三個小時後才送她下山。

在之後的日子裡,賀子珍與毛主席再也沒有見面,直到在毛主席去世三周年的時候,賀子珍在女兒女婿的安排下,到毛主席紀念堂,瞻仰了毛主席遺容,賀子珍望著毛主席巨像,久久不願離去。

賀子珍的葬禮該如何舉行?鄧小平提兩點要求,她的骨灰放在一室 - 天天要聞

時光如流水,在毛主席去世近8年之際,賀子珍不幸病逝,她的葬禮按什麼規格舉行?骨灰又該安葬在哪裡?上海方面不敢擅自做主,只好請示鄧小平,那麼鄧小平會怎麼辦呢?

鄧小平當即提出兩點要求,說:「中央的領導人都要去送花圈,賀子珍的骨灰放在一室」,領導人送花圈和骨灰放在一室,是對賀子珍一生貢獻的認可。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一室」是八寶山公墓之中存放中央領導人骨灰的地方,有了鄧小平提出的這兩點,也算是為賀子珍葬禮規格定下了基調,1984年4月25日,賀子珍遺體告別儀式在上海龍華革命公墓舉行。

賀子珍的葬禮該如何舉行?鄧小平提兩點要求,她的骨灰放在一室 - 天天要聞

賀子珍的遺體上蓋著黨旗,四周放著鮮花,當天下午她的遺體進行了火化,隨後骨灰被送到北京,安置在八寶山公墓一室,賀子珍得到了應有的待遇,她的貢獻值得後人銘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晚清留學潮驚現跨國名場面!朝鮮千金留學日本太抓馬 - 天天要聞

晚清留學潮驚現跨國名場面!朝鮮千金留學日本太抓馬

誰懂啊!《人生若如初見》最近劇情直接放大招——朝鮮富商千金李珠姬現身日本留學,不僅攪亂革命黨「拉新」計劃,還和菽紅組成「跨國閨蜜團」,最後導致菽紅被退學!原來百年前留學圈就這麼精彩! 先給沒追劇的小夥伴補課!楊凱之原本想用李珠姬當「誘餌」,
一代廉吏于成龍累死公堂,康熙痛哭,親自為他做悼文! - 天天要聞

一代廉吏于成龍累死公堂,康熙痛哭,親自為他做悼文!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六六鱗編輯|六六鱗前言春日的江南,細雨綿綿。兩江總督于成龍正在公堂上審理一起關係民生的複雜案件,突然,他面
陳後主:擺爛界的祖師爺,憑啥比隋文帝楊堅活得還滋潤? - 天天要聞

陳後主:擺爛界的祖師爺,憑啥比隋文帝楊堅活得還滋潤?

前言今天咱們來聊一個堪稱「史上最強躺平學大師」——南陳後主陳叔寶。要說這位爺,那可真是把「擺爛」這門藝術玩到了極致,憑一己之力,硬生生把一個本就搖搖欲墜的王朝,加速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但最騷的操作是啥?是他亡國之後,居然比雄才大略的隋文帝
抗戰影像記憶|正義的審判 - 天天要聞

抗戰影像記憶|正義的審判

1956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在瀋陽首次開庭,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審判了36名日本侵華戰犯。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在中國自己的土地上,由中國人擔任審判官,獨立地審判外國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