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搜腸刮肚想轍,結果還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產的汽車進口回來

2025年05月15日15:40:31 歷史 4664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隨著英美、中美相繼在關稅磋商中取得進展,作為較早與美國開啟談判的國家之一,日本現在非常著急,唯恐佔據談判先機的希望變得渺茫。為了減少美日貿易赤字,日本想起了一個舊策:把日本車企在美國生產的汽車,再進口回日本。

據日本《每日新聞》14日報道,圍繞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措施,日本政府內部正在討論這一方案的可行性。報道稱,日本汽車產業極為倚重美國市場,但美方在過去兩輪談判中,始終拒絕為日本提供豁免,執意保留對所有進口汽車加征關稅25%。日方希望以此換取美方立場的軟化。

一位日本談判人士說,「日本每年向美國出口137萬輛汽車,因此我們別無選擇,只能以這種方式呼籲降低關稅。」

《每日新聞》提到,在20世紀90年代的日美貿易摩擦時期,為應對美國的貿易限制以及平衡兩國貿易逆差,日本就曾經採取過這種「逆輸入」策略。

當時,美國對日本汽車出口實施嚴格限制,並要求日本擴大美國汽車進口,以減少貿易逆差。為緩解壓力,日本車企開始在美國本土建廠生產汽車,同時將部分在美國生產的右舵車型,通過簡化進口流程返銷回日本。

部分車型甚至成為當時的熱銷款。比如,本田在美國俄亥俄州工廠生產的雅閣轎跑,就因其右舵設計和符合日本市場需求的配置,在日本銷量火爆。

實際上,直至今日,不少日本車企仍在採用「逆輸入」策略。只是從2010年以後,本田、鈴木等部分日企,轉而從印度、泰國等新興市場反向進口汽車,以利用當地低成本優勢。

得益於在新興市場建立了高質量零部件的供應鏈,2024年,日本汽車反向進口量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8%,達到約9.36萬輛,約佔日本新車總銷量的2%。這些反向進口的汽車主要來自印泰,而美國生產的車型反向進口量則大幅下降,主要集中在高端車型和suv等特定細分市場。

《每日新聞》稱,正是因為過去在「逆輸入」策略上嘗到了甜頭,這個歷史策略才又被重新擺上桌面。但今時不同往日,有日本政府相關人士指出,「(目前)日本國內對美國汽車的需求有限,三大車企(豐田、本田、日產)的銷售力度也不夠。」

日本經濟學家門倉貴史也表示,過去從美國反向進口日企汽車之所以能夠取得一定效果,「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日元升值,從美國進口日本車可以降低以日元標價的價格;二是當時日美之間的勞動力成本差距並不大」,但如今情況完全相反,照搬舊策只會導致「日本消費者被迫購買不必要的高價美產日本汽車」。

此外,反向進口也可能對日本本土汽車工業產生負面影響。東京伊藤忠綜合研究所的汽車分析師、高級研究員深尾三四郎曾直言,「隨著印度和泰國製造業水平的提高,除了保護就業之外,在日本生產汽車的意義就不大了。」

日媒還認為,即便日方主動提出採取這一策,美方可能做出多大讓步仍難以評估。在與英國達成的初步協議中,美國僅同意將英國每年出口至美國的前10萬輛汽車關稅降至10%,超出部分仍按25%徵收。而這一條款是否適用於日本,目前也尚不明確。

日本搜腸刮肚想轍,結果還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產的汽車進口回來 - 天天要聞

5月1日,貝森特與赤澤亮正在美國舉行美日談判。共同社

日媒報道指出,一直爭取美國全面取消對日關稅的日本,目前面臨的形勢極為嚴峻。日方不僅要重新與美方協商所謂「對等關稅」,還要單獨處理汽車及相關產品25%的附加關稅,這些因素可能會使曠日持久的談判變得不可避免。

日本共同社6日獨家報道稱,在日美談判期間,美方拒絕取消針對日本加征的24%「對等關稅」,也拒絕取消暫停期徵收的10%所謂「基準稅率」。同時,美方無意與日本商討對汽車、鋼鐵等加征的關稅,僅限就下調「對等關稅」相關內容進行談判。

共同社稱,美國對日本不予特殊照顧的態度十分明確,預計5月中旬起的集中談判將困難重重。

汽車製造業是日本經濟的支柱產業,美國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不僅會對日本的汽車業造成影響,還可能會給其經濟帶來衝擊。

2024年,日本對美國出口汽車約137萬輛,佔到其總出口量的三成以上。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也顯示,2024年美國乘用車進口額按國別劃分,日本是除墨西哥外美國的第二大汽車進口來源國。

據野村綜合研究所測算,美國的關稅政策將導致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0.59%。5月1日,日本央行宣布,將2025年度gdp增長率預期從今年1月預估的1.1%下調0.6個百分點至0.5%。

美媒彭博社14日報道稱,日本豐田在美國關稅風波中可能淪為「全球汽車行業最大的輸家」,「彭博情報」數據分析稱,其整個財年的損失可能高達107億美元。僅在過去兩個月內,豐田已經出現了12億美元的利潤下滑。

日產和本田也預計分別將遭受約30億美元的損失。日產還暫停了今年的利潤預測,並表示第一季度可能轉為運營虧損。

《紐約時報》13日稱,儘管外交努力失敗所帶來的痛苦正變得越來越明顯,但作為美國在亞洲的最大盟友,日本仍渴望推進與華盛頓的貿易談判。

「不同的國家處於不同的位置和情況,他們的談判時間表和協議內容自然會有所不同,」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在5月13日面對記者時堅稱:「美國認為我們極其重要。我的理解是,目前這一點沒有改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 天天要聞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時,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25位印尼華人華僑組成的參訪團,成員平均年齡超過75歲,最年長者88歲。他們中有人坐著輪椅、有人拄著拐杖,全程緊跟講解員步伐,無一人掉隊。參訪團此行是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特意到館重溫歷史,併合唱《松花江上》。 參訪團成員雖年事已高,...
這屆山西年輕人!結婚主打一個開心 - 天天要聞

這屆山西年輕人!結婚主打一個開心

當傳統婚宴遇上Z世代腦洞山西這屆年輕人徹底顛覆「結婚標配」!從電動車隊的拉風接親到火鍋店裡的誓言公交車上的浪漫他們用行動證明結婚不卷排場快樂才是終極儀式感Part.01沒有豪車轟鳴卻引得路人祝福鳴笛3月6日運城小伙帶領30輛電動車迎親車把系氣球後視鏡系紅綢帶車隊穿行大街小巷路人紛紛拍照「比超跑車隊還吸睛!環保又...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 天天要聞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兩岸關係這個大棋盤上,總有些聲音讓人耳朵一豎,特別是談到台灣和大陸統一後的事。洪秀柱那句「兩岸同屬一中,終極目標是統一」,擲地有聲,直接點燃了不少討論。而黃智賢、邱毅、王炳忠這些名字,也常跟「統一」倆字綁在一起。他們不光是喊口號,還真提出了
上海著名公司突發訃告!CEO庄華逝世,享年62歲…圈內人紛紛悼念 - 天天要聞

上海著名公司突發訃告!CEO庄華逝世,享年62歲…圈內人紛紛悼念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知名獵頭公司CGL德築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莊華先生,因突發心血管疾病,於2025年5月12日晚在上海逝世,享年62歲。圖片來自CGL官方公眾號庄華被業內稱為中國「最老」的獵頭之一。公開資料顯示,庄華有22年獵頭從業經驗。庄華離世消息傳出後,不少獵頭行業人士紛紛發文悼念。庄華於2017年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