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講的就是王倫

2022年09月09日16:15:17 歷史 1144

大家都知道:

秀才,在古代,那便是文化人,知識分子,有一定社會地位。

比如,見官可以不跪,免除一點賦稅,有資格當老師等……

所以,哪怕是個落第秀才,也是頗為不易了,不說萬里挑一,至少也是百里挑一了。《陋室銘》中有句「往來無白丁」,至少秀才已經擺脫了白丁的範疇。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他是位科舉猛人,牛氣衝天。(19歲時中秀才,28歲時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只是時逢亂世,沒有做官)

不第秀才,在施耐庵眼中,那就是差生,是被鄙視的存在。試想,百里挑一的秀才和萬里挑一的進士,就好比高考考上清華和普通二本,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所以無論水滸中的王倫也好,吳用也好,文化知識層次也就比普通人強些,沒多大的本事。「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講的就是他們。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講的就是王倫 - 天天要聞

俗話說得好,知識越多越反動,王倫便是其中一個。

"我卻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裡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水滸傳》

受了點鳥氣,他就插旗造反,當了梁山之主。

古人云:入草為寇,上為賊父賊母,下為賊子賊孫,頂風都臭八百里。

所以不到走投無路,一般人不會做上山當強盜。

宋江寧可發配江洲,林沖寧可發配滄州,看草料廠。武松寧可給當張都監的教師,朱仝寧可給知府帶小孩衙內,開始他們都不願入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像王倫這種人,受了什麼鳥氣,用腳趾頭也能猜到,作為讀書人,他屢試不中,遭人白眼。

窮酸落魄,無處投奔時,他的心理是陰暗的,他氣量心胸狹窄,但骨子裡卻依然保留讀書人那種清高,和江湖好漢草,莽英雄融不到一起。

雖然功名不成,但對權利的慾望依然非常強烈,所以王倫是主動落草的,其目的就是出人頭地,不受鳥氣。

所幸,他遇到了貴人,柴進

柴進何許人也?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講的就是王倫 - 天天要聞

後周傳人,(他的祖上可是柴榮,宋大祖趙匡胤的大哥,趙匡胤陳橋兵變,皇袍加身,搶了柴進祖上江山,心有愧疚,所以善待柴氐後人)他可是擁有丹書鐵卷的大財主。

也許柴進和《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一樣,一心想匡複祖上江山。或者更為簡單,只想是為自己留條後路。

所以柴進大力資助王倫,在水泊梁山佔山為王。

柴進之所以看中王倫,有三點:

1,王倫有戰略眼光,選擇了水泊梁山這塊風水寶地。進可攻,退可守,又隱蔽。

類似於三國演義中的張松獻地圖,給柴進找了個風水寶地。

2,王倫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杜遷對他言聽計從,俯首貼耳。副手杜遷雖然說武藝稀疏平常二百五,但比一般人強點,再加上杜遷哥們宋萬朱貴等人,攢雞毛揍簞子,也算一股不弱的勢力。對付漁民,類似於三阮等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3,他是個讀書人,善於策劃。制定了通過水泊進山的方法、入伙的規矩等,使梁山初具雛形。又安排朱貴的酒樓為耳目。通過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綁票這些手段,來積累原始資本。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講的就是王倫 - 天天要聞

在王倫的經營下,梁山達到一定的規模。藉助於水泊梁山優越的地理位置,梁山聚集了大小七八百人,頭領有白衣秀才王倫,雲里金剛宋萬,摸著天杜遷,旱地忽律朱貴。每天打做著打家劫舍的勾當,犯下滔天大罪的人都躲到梁山落草為寇。官府來攻打時全部躲到水泊中,官府清剿起來特別困難。

梁山的初始規模,就大於幾百人的少華山,桃花山,二龍山等。

此時的王倫,達到了他人生的巔峰: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成瓮吃酒,大塊吃肉。

就這樣,王倫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壟斷水泊資源,一心想保住位置,做他的土皇帝。

要說王倫沒有野心,那到不是,主要是因為能力不夠,沒什麼本事。

"我又沒十分本事。杜遷、宋萬,武藝也只平常。如今不爭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若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水滸傳》

一旦嘗到了權力的甜頭,習慣了發號施令,王倫便捨棄不了當老大的地位。變得自私、狹隘,被權力蒙蔽了心智,便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了。

終於,王倫自食苦果,被林沖火併,從人生巔峰摔落,身首異處。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講的就是王倫 - 天天要聞

「你是一個村野窮儒,虧了杜遷得到這裡!柴大官人這等資助你,給盤纏,興你相交,舉薦我來,尚且許多推卻!今日眾豪杰特來相聚,又要發付他下山去!這梁山伯便是你的!你這嫉賢妒能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你也無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這裡有一句話值得玩味,林沖質問王倫,這梁山伯便是你的?

明面上看,王倫是梁山之主,大頭領,這梁山本應該就是王倫的,沒毛病啊?

王倫自己也是這麼想的。

可惜,可林沖不是這麼想的,杜遷,宋萬,朱貴等也不是這麼想的。

哪到底誰梁山是誰的呢?有德者居之嗎?錯!

林沖認為,沒有柴進大力資助,就沒有梁山的今天。幕後老大理所當然是柴進,梁山只是柴進的隱蔽後花園,王倫只是個能力不足,且心胸狹窄的大管家。

杜遷,宋萬等粗人,雖佩服王倫是讀書人,會耍筆杆子,表面恭敬,認作老大,但真正出力還要靠他們耍槍杆子,理所當然地認為,梁山也有他們的一份子。

所以王倫臨死前大喊: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講的就是王倫 - 天天要聞

「我的心腹在哪裡?」

讓人發笑。

早幹嘛去了,「安排五十名手下,暗藏利刃,聽我摔杯為號,然後一擁而上。」作為秀才,鴻門宴的典故王倫不會不知道。

對局勢的掌控力,判斷力,王倫顯得幼稚像個小孩,好歹也算個讀書人,不要說算無遺策,至少在險惡的江湖中,防人之心不可不察呀。

所以,丟了性命不冤啊!

書生氣太重,不知人性險惡嗎?非也。王倫當老大好多年,豈能不知江湖險惡,殺人也是司空見慣的。

只是林沖的突然反水,不在他意料之中,失察了,於是一失足便是千古恨。他認為,讓林沖入伙,坐了第四把交椅,林沖應該感謝他。但他錯了,林沖只會感謝柴進,暗恨王倫格局小,不容人。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講的就是王倫 - 天天要聞


其實,王倫心裡很清楚,柴進介紹林沖入伙,不排除有取而代之的意思。林沖不但武藝高,而且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會操練兵馬,到梁山能起大作用。

但是上位容易下位難,當慣了老大又豈能甘心放棄。

於是,讀書人的迂腐無能在王倫身上體現出來。

沒本事,還愛面子,端足了老大的架子。為什麼不能學一下黑宋江,把林沖拉上首位,納頭便拜,「小可王倫,十分仰慕林教頭,願讓出山寨之主,追隨左右。」

像吳用一樣,甘心情願輔佐林沖,也許是王倫最好的結局,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

更不該算計林沖,弄出個「投名狀」來,要知道林沖也是個陰人,狠人,一旦得罪,心裡必定忌恨,嘴上不說,一有機會,便會瘋狂報復。純粹是作死的節奏啊!

性格決定命運,用德不配位來形容王倫,比較合適。

匹夫無罪,懷壁其罪。

王倫守著梁山這塊風水寶地,就好比陶謙守著徐州 。又好比武大郎守著潘金蓮,終將為他人所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著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