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陽縣有座紫邏⼭,紫邏山真誠、樸實、厚重、⽆私、奉獻,神秘的從遠古⾛來,影響著⼀代⼜⼀代⼈。⽆論時光隧道如何穿越伸延,紫邏⼭依舊恪盡職守,誠穩偉岸,亘古不變,用時間記錄著人世間的豐富多彩。翻開紫邏山的歷史記錄,每一頁都耐人尋味,不信就打開紫邏樵叟的章節,會讓你閱目。
唐朝年間,紫邏山有一個姓任的先生,他叫希道,家住紫邏山紫邏城外,因平常以打柴為生,會醫藥占卜,又自號紫邏樵叟。
任希道戴藍色頭巾,穿著褐衣,經常扛根扁擔,扁擔頭挑鞠子繩,穿梭紫邏山中。任希道雖然樵夫打扮,但面目清俊秀美,一身仙風道骨。因來去無蹤,又料事如神,村裡人尊稱他為仙家高人。
有個叫劉謙的書生,寓居紫邏山中的親戚家讀書。長慶年間,考中了進士。劉謙的表兄鄭南海是一個地方官員,在梁宋州當州官。劉謙的錢快用完了,生活困難,便前往梁宋州找表兄鄭南海求援。劉謙翻山越嶺,走到紫邏城中,身體已疲憊不堪。便在一家藥鋪門前停下,坐在板凳上小憩。
這時有一樵叟,挑一擔柴火,也來到藥鋪門前,從肩上放下柴火擔子,將扁擔靠在牆壁上,轉身緊挨劉謙,也坐在板凳上休息。一個文質彬彬白面書生,一個粗魯列列烏黑樵夫,坐一根板凳極不相當。於是,藥鋪主人就怒斥樵叟說:「起來,那不是你坐的地方。」話音剛落,劉謙卻撩起長衫,先站了起來,對主人說:「樵叟來到藥鋪不一定是閑人,也許是來買藥物,或是有急難懇請,你不可怒斥趕他走。」接著,劉謙轉向樵叟,拱手行禮,問樵叟有啥事?樵叟說:「你打開包袱,請給我一張紙和毛筆、硯台。」劉謙就將毛筆與紙遞給樵叟。
樵叟便研墨後,提筆書寫了幾行打油詩。寫好後,遞給劉謙看。劉謙接過詩稿看後,只見筆勢遒勁飄逸,超逾尋常,其書曰:「承欲往梁宋,梁宋災方重,旦夕為人訟。承欲訪鄭生,鄭生將有厄,即為千里客,兼亦變衫色。」打油詩後署名紫邏樵叟任希道書。劉謙讀後,一臉驚恐,呆若木雞,當回過神來,欲問詳情時,四處打量卻不見樵叟蹤影。劉謙感覺樵叟不是凡人,就相信樵叟的話,不再去找表兄鄭南海,便轉頭回歸家中。
一月後,從梁宋州傳來消息,果真表兄鄭南海被訴訟,並貶官發配到千里之外。劉謙對樵叟更是敬佩,於是,劉謙又去紫邏城附近的山村,尋找求訪紫邏樵叟的人。數月,再也沒有見到過樵叟,只好珍藏了紫邏樵叟的打油詩。
數年後,鄭南海告老還鄉,回歸紫邏山中。劉謙就將紫邏樵叟的打油詩,給鄭南海看,鄭南海也感到驚訝。從此,紫邏樵叟任希道的仙人名字便傳開了。被當時道教學者杜光庭收錄入《神仙感遇傳》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