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對於戈爾巴喬夫是無比憂傷的一年。當葉利欽在權利鬥爭中獲勝的時候,戈爾巴喬夫之後所做的一切,就已經變成了一個無法更改的命運。
戈爾巴喬夫面色沉痛地坐在克里姆林宮中,最後一次看著眼前名為「蘇聯」的國家。他明白,從明天開始,這個偉大的國家,社會主義的先行者,就將不復存在了。
多年後,戈爾巴喬夫反思時,仍然感傷。而看到如今強盛的社會主義大國——中國時,他給了兩個忠告。
說起戈爾巴喬夫與中國的關係,還得從1989年講起。
戈爾巴喬夫
1989年5月15日,戈爾巴喬夫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四天的正式訪問活動。時隔三十年,蘇聯的最高領導人終於又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戈爾巴喬夫拜訪中國自然也有其目的。彼時的蘇聯經濟困難,國家問題重重,而中國則因為改革開放的實施經濟騰飛。
戈爾巴喬夫身為蘇聯的領導人,自然也想從昔日的「小弟弟」身上吸取一些經驗,看能否幫助蘇聯度過眼前的難關。
戈爾巴喬夫訪華
值得一提的是,戈爾巴喬夫是少數能在中蘇關係的發展中,做出客觀評斷的蘇聯領導人之一。他承認蘇聯過去的過錯,而上一位肯直面事實的,還是去世已久的斯大林。
這足以證明戈爾巴喬夫對中國溫和而不咄咄逼人的態度。
1989年5月16日,中蘇兩國領導人終於在人民大會堂的東大廳,握起了友誼之手。
兩位領導人在親切的交流後,就中俄、中蘇關係一兩百年間的演變進行了商討。鄧小平同時也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發展和理解提出了幾條觀點。
戈爾巴喬夫訪華
戈爾巴喬夫坐在另一邊,就像一個認真聽講的乖乖學生一樣,聚精會神地聽講、筆記、點頭,發出認同的聲音。
對於戈爾巴喬夫來說,眼前的中國領導人不僅僅是社會主義道路上的先行者,還是自己的「長輩」。而他的態度也充分表明了對這名長輩的尊敬和愛戴。
戈爾巴喬夫訪華
中蘇關係在戈爾巴喬夫的努力下開始恢復,戈爾巴喬夫釋放的善意,也得到了中國人民的肯定。
但與中國緩和的關係並不能解決蘇聯的內在問題,這個早就已經布滿傷痕的龐然大物終究還是有倒塌的那一天。
1991年12月26日,這是西方極其重要的節日,聖誕節之後的第一天。戈爾巴喬夫正式宣布蘇聯停止存在。這個龐然大物分裂成了十五個國家,俄羅斯成為了蘇聯的唯一繼承國。
戈爾巴喬夫宣布蘇聯解體
而戈爾巴喬夫,也正式開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涯。
蘇聯解體後的紀念,俄羅斯經濟陷入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這無疑也給戈爾巴喬夫帶來了很大的問題。他的退休金大幅度貶值,生活面臨著一定的問題。
退休後的戈爾巴喬夫與家人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他把自己關在俄羅斯留給他的別墅中,享受著自己的退休生活。
直到俄羅斯著名紀錄片導演格里高利耶夫,闖入了他的生活。
他想拍一部不一樣的紀錄片,有關蘇聯解體的,戈爾巴喬夫是片中絕不可缺少的必要人物。
電影中的戈爾巴喬夫
戈爾巴喬夫猶豫了許久——或許是內心的不甘在促使著他說出心中的話,在糾結了一段時間後,他最終同意了拍攝的請求。
但他依然顯得悶悶不樂,拍攝前,他努力地調整心情,想讓自己看上去不再給人留有軟弱的印象,但當成片出來後,《權力》周刊嘲諷道:「片中的他,給人的印象恰恰就是軟弱。」
可軟弱並不是戈爾巴喬夫所期望的,在戰勝了心中複雜的情緒後,他重新站了出來,想要重回政壇,做出一番成績。
1996年,戈爾巴喬夫參與競選俄羅斯總統。可惜,這位舊國家的領導人剛一出面就被澆了一盆冷水。
葉利欽給了他很多限制,當與選民交流時,戈爾巴喬夫總會遇到當地政府的不配合,就連申請活動地點也會面臨許多阻力,就算申請下來,也是一座城市中最偏遠的地方。
問題當然不僅僅來自於政府方面,大部分人民也對這個「末代君主」沒什麼好印象。俄羅斯共產黨的支持者們痛罵他是叛徒,高呼反對他的口號。
可又豈止是俄共的支持者們呢?大多數人都是這麼看待戈爾巴喬夫的,只是他們把真話藏在了心裡而已。
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
後來的競選上,戈爾巴喬夫收穫的選票只有可憐的幾十萬張。
如果他是一位初出茅廬的競選選手,這個數據已經讓人非常滿意了。
但作為前蘇聯的最高領導人,這一數字無疑充滿了諷刺。這意味著這廣袤的土地上,支持這位前領導人的,只有區區幾十萬人而已。
戈爾巴喬夫,作為一個政治人物,在俄羅斯已經沒有活動空間了。
可政壇中失意的戈爾巴喬夫在其他領域的發展卻是非常不錯。他出過書,接拍過蘋果、必勝客的廣告,在電視上,我們偶爾還能看到這個渾身布滿了歷史痕迹的老人。
戈爾巴喬夫拍攝必勝客廣告
他就像是一塊歷史的活化石,每次出現,都能惹來人們的驚呼。
他甚至還參與過影視製作——雖然他可能是戲路最窄的一個演員。無論在哪部電影或電視劇中,他都只能演一個角色,那就是他自己。戈爾巴喬夫,飾演戈爾巴喬夫。
當然,人們最關心的,還是有關政治方面的事情。戈爾巴喬夫嗅到了商機,他出了很多本回憶錄,每本都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不僅是普通人好奇,對於想要研究、探索那段並不久遠歷史的學者們來說,戈爾巴喬夫的回憶錄,也是珍貴的資料。
他代表了一個領導者,以第一視角的角度,去敘述那段強盛國家的崩塌。
退休後的戈爾巴喬夫也會時常進行反思——為什麼國家會在自己手中崩潰?為什麼偉大的蘇聯,最後卻只剩下了解體這一條路?
雖然現實的原因是因為蘇聯積重難返,但戈爾巴喬夫還是把解體的主要責任,怪在了自己的頭上。
而在退休後,擁有了充足時間的戈爾巴喬夫用了很久思考著這個問題。在得出問題的答案後,他選擇將這個忠告,留給自己的「老鄰居」中國。
畢竟現在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大國,只剩下中國一個了。
第一個教訓,是不要搞什麼民主化,不要讓局勢混亂起來。第二個教訓,是加強黨對國家和改革進程的領導,是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
戈爾巴喬夫鄭重地提醒著:如果黨失去對社會和改革的領導,就會出現混亂。而混亂,則代表著危險。
現實也正如戈爾巴喬夫所說的那樣。在沒準備好的改革下,在殘酷的國際競爭下,在猝然開放的蘇聯大市場下,極少數人一夜暴富,成為了命運的幸運兒。
但更多的人,卻是受到了國際市場的衝擊,從此破產。
身為蘇聯的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警告無疑是非常有含金量的。
畢竟,他為俄羅斯留下了兩個「珍貴」的遺產。無節制的通貨膨脹,以及數百萬貧困者流浪街頭。
這就是他得出的慘痛教訓。
戈爾巴喬夫的後半生過得並不幸福,他時常在蘇聯解體的痛苦中掙扎。而讓戈爾巴喬夫在這世俗苦海中堅持的生命動力之一,就是他摯愛的妻子,賴莎。
戈爾巴喬夫與妻子賴莎
婚姻中,戈爾巴喬夫與賴莎分享著生命中的一切,包括他的政治。戈爾巴喬夫甚至公開表示過:「我最愛的是賴莎,第二才是政治。」
1999年,賴莎被確診白血病,兩個多月晝夜不息的陪伴後,賴莎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妻子逝世後,痛苦和悲傷充斥了戈爾巴喬夫的心房,隨之而來的,便是無窮無盡的孤獨與寂寞。
他開始嘗試做更多有趣的事情,撰寫更多書籍,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他出版了十多本傳記,有反思蘇聯解體的《不幸的改革者》,有回憶早期生活的《戈爾巴喬夫的一生》,當然,最受人歡迎的,還是為賴莎所寫的《孤獨相伴》。
醫院中的戈爾巴喬夫
但他終究是一個孤獨寂寞的老人。2021年3月2日,戈爾巴喬夫迎來了自己九十歲的生日。他仍然鍾愛著自己深色的西裝,但身體卻因疾病的折磨變得越發臃腫、笨拙。
他住在隔離的醫院中,抱怨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女不經常來探望他。
妻子離開後,戈爾巴喬夫本以為自己適應了孤獨。但現實告訴他,他還是那個孤獨、寂寞的老人。
2022年8月31日,戈爾巴喬夫逝世,享年91歲。這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代表著,一個孤獨的退休老人,終於可以放下自己身上所有的負擔,好好地睡一個長覺了。